本报讯 (记者 张伟)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总体建设方案》。《建设方案》提出,计划到2027年,搭建形成“1+N”(1个中心主平台、N个数据资源节点)的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架构体系,形成30个以上数据资源节点、30项以上材料大数据算法软件和工具、20种以上典型关键材料和产品的数据赋能应用示范;到2035年,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体系全面建成并稳定运行,数据规模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布局建设了一批材料数据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材料科学、技术、生产、应用等数据,但作为新要素,数据流转共享不通畅、开发利用不深入、潜值释放不充分等问题突出,材料数据“孤岛化”现象严重,难以充分发挥数据基础资源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作用,亟需提高数据服务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能力。制定《建设方案》,将发挥大数据对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构建材料研发与应用新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
《建设方案》明确,新材料大数据中心的定位是促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型研发基础设施,旨在立足机制创新、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构建新材料数据资源中心、数据产品研发中心、数据基础产品和定制化服务提供中心,主要功能包括:构建材料数据汇聚标准和融通平台、加强共性和前沿技术研究、开展材料数据软件产品开发应用、提供材料数据公益服务、加强材料基因领域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材料数据和技术国际合作等。
《建设方案》提出,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任务包括3个方面8项具体工作:一是搭建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架构体系。建立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中心主平台,统筹建门户、出标准、定规则;布局以商业化运营为主的数据资源节点,负责采数据、用数据、保质量。二是建立数据流通应用技术体系,包括标准规范体系、管理共享机制、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三是优化新材料大数据技术应用生态。着力研发关键技术和软件,开展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公益服务。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将会同相关单位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资金和数据渠道,加强人才激励、培养和引进,强化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扎实推进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