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轩 本报特约通讯员 郭文晨
隐与显,是“隐形冠军”企业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隐是一种常态。
当“隐形冠军”开始显山露水时,往往意味着它迎来了某一个细分领域机遇的“窗口期”。
显,是厚积薄发,是厚积而后发的创新科技力量。
厚积薄发
一隐就是30多年,只做智能精密温控制造仪器一件事的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电公司”),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从小痴迷电子产品的宇电公司创始人周宇,早在厦门大学读本科期间,就开发出国内首台满足高校与中国科学院科研精密程序控温的单路/四路高精度程序型温控仪。1991年,周宇正式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宇电公司发现,电炉和热处理行业用温控表对产品性能、精度及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很高,而相关市场几乎被进口仪表垄断。
针对这一情况,周宇创新性研发出人工智能PID调节算法和模块化技术,从软硬件技术上进行一体化设计,使控温效果与进口高端品牌相当,应用模块化技术大幅缩短交货时间,96%的订单实现两天发货。优良品质、实惠价格、快速交货、完善服务……宇电公司一系列优势迅速征服了行业龙头客户,实现了在电炉和热处理行业的大规模国产化替代。
2014年,宇电公司凭借市场影响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当选中国仪器仪表协会显示控制仪表理事长单位。
虽然已经成为国产智能温控器行业龙头,但宇电公司仍然埋头深耕细分赛道,致力于新产品创新研发。近年来,随着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宇电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产品技术竞争优势,成功完成了锂电全产业链所需要的各种类型温控器的产品研发,及时推出小体积导轨安装多路精密温控器系列产品,逐步实现了对进口产品替代并助力锂电行业降本增效。
高端半导体生产设备使用的智能温控器,最初基本上都是欧美、日本设计的几大品牌。宇电公司虽然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但面对半导体行业的市场壁垒、客户认知壁垒,其仍然处于劣势地位。
作为国内智能温控器行业的龙头企业,宇电公司率先推出APID自整定自适应技术、模块化技术、串级控制自整定自适应技术等多项全球首创革命性技术。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关键技术的领先优势,让宇电公司拥有与国际头部品牌企业同台竞技的实力。
宇电公司终于迎来机遇“窗口期”。
先是宇电智能温控器成功进入泛半导体领域的光伏行业,紧接着是国内企业纷纷在寻找国产化替代品。
对于新能源中的光伏行业来说,温度控制是设备核心关键指标。多年来,该行业只使用少数几个进口顶级品牌。这些产品价格昂贵,在2021年芯片紧缺期间还严重缺货。
宇电公司推出光伏行业专用串级温控器,通过国内某光伏设备龙头企业的生产线验证,成功完成国产替代进口,而且在光伏成品良率的提升上还明显优于国外品牌产品。AI-8半导体行业专用串级温控器在后续的国家科技成果鉴定中,被行业专家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短短一年半时间内,宇电公司陆续斩获海量订单,光伏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80%,完全取代了进口品牌产品在中国光伏行业的市场地位。
据统计,2023年,宇电公司年销售仪表超过160万台,连续10多年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温控器制造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锂电、半导体、冶金、电炉、热处理、晶体生长、超导材料及精密试验设备等上百个行业领域,并成功应用在半导体行业,一举打破了国际同类产品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我们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宇电翔安产业园主体已经顺利完工。投产后,智能温控器年产能将达1000万台。在深圳福田CBD科技产业聚集地,我们建立410平方米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如今,宇电公司在温控器细分领域的产业规模位于全球首位。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温控领军企业。”宇电公司总经理蒋艳芳说。
创新为引擎
优质科创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以创新为引擎,逐步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厦门火炬高新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厦门思泰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泰克”)是国内3D锡膏视觉检测领域的“隐形冠军”,其拳头产品3D锡膏印刷检测设备,在检测治具时的体积重复精度及高度精度在4Sigma(每百万次测试中约有6210次误差)的前提标准下,分别达到<1%及1um,在客户端实际检测电路板时达到重复性和再现性评价方法(GR&R)≤10%,哪怕只有头发丝粗细1/10的杂质也能被发现。
如今,韦尔通在消费类电子领域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其组装应用部分稳居该行业国内第一、国际前三;每年有近10亿部各类电子产品使用“韦尔通造”。
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专注于高端LED照明产品、具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品牌企业。该企业的产品广泛应用在家居、办公、商业、道路等照明应用领域。目前LED管型灯系列产品销售额位居福建省第一名。
靠独门绝技走在市场前沿,是“隐形冠军”的风采。
厦门火炬高新区专精特新上榜企业厦门厦芝科技工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芝科技”)专注于印刷基板加工用微钻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扩大细分领域高端精密工具的国产化替代规模,其量产的钨钢钻针,直径仅有0.03毫米,堪比头发丝直径一半。目前,这一技术已被应用到半导体封装测试行业,其PCD钻针已实现0.2mm尺寸的量产。厦芝科技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这个等级PCD钻头量产的企业,将广泛在半导体及航空航天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
发力新赛道,也是“隐形冠军”企业崛起的一大法宝。
“隐形冠军”企业新诺北斗航科信息技术(厦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诺北斗”),自2003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北斗卫星通信导航设备与船舶智能驾驶舱装备研制赛道,近年来更是推动北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赋能智慧海洋建设。
该企业通过国内内河航运首个北斗服务系统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为船舶端提供北斗高精度定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解析服务,通过与岸端设备的联动,为船舶提供精准导航定位。
如今,新诺北斗已是国内最大的船舶通信导航电子设备生产制造商之一。该企业位于同翔高新城的新厂将于今年年底投产,可年产20万台(套)船舶智能驾驶舱智能通导设备。
提供优良的营商环境,更是“隐形冠军”快速成长的动力。
宇电公司刚刚落户园区时,产值还不大,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帮助它快速发展,批了一块11亩土地,建设宇电科技大厦。为了支持企业扩大发展规模,2018年,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再次给宇电公司批地近23亩,建设宇电产业园。
“隐形冠军”不断涌现,与厦门火炬高新区科学推进专精特新建设密不可分。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厦门火炬高新区组织推荐59家园区企业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厦门市占比57.8%;新增厦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264家,在厦门市占比47.1%,进一步筑牢冠军“金字塔”的培育底座。
通过集中政策资源,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循序渐进思路,引导企业深耕专业领域,在设备、技术、人才与管理方面精益求精,厦门火炬高新区推动了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单打冠军”。
鹭岛的海浪,一浪高过一浪。未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将诞生更多出类拔萃的“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