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诚诚 洪斌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赵小丽
阿拉善高新区紧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党纪学习教育,采用“党建引领促发展,业务融合双提升”的工作理念,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为龙头、以安全为基础、以项目为抓手、以服务为支撑,全方位推动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不断擦亮党建“底色”,提升工作“成色”,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党建+文化” 凝聚奋斗力量
阿拉善高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越来越多高品质、多元化的公共文化产品让百姓享受到了文化的盛宴。
利用各类文化阵地,举办“礼赞新时代 颂歌献给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大合唱、“怀念德德玛老师专场演出”、摇滚音乐节、“魅力北疆 向善而行”“会聚良缘 共建北疆”职工交友联谊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惠民主题文化活动50余场。联合阿拉善高新区书法家协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助力北疆文化高质量发展”阿拉善·乌海·金昌三地书法交流展,举办第二届全国自驾露营旅游发展大会暨“中国之路·向善而行”阿拉善自驾游主题活动。倾力打造那达慕体育公园、商业街区和首家电影院,进一步满足居民群众就近健身、休闲、娱乐的多样化需求,让居民在“家门口”“零门槛”享受多彩文化生活。居民群众纷纷表示:“近几年,阿拉善高新区对文化建设投入很大,节目的形式多样化,老百姓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了。”
“党建+安全” 筑牢红色堡垒
为破解安全生产难题,阿拉善高新区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筑牢安全生产堡垒,让“党建+安全”实现“多轮同转”。
围绕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等热点问题,着力为基层和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及警示教育,针对安全管理、事故安全防范提出具体的指引。举办“三项人员”培训62班次,参训1760人,切实提高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自觉意识。结合“两区”发展实际,创新打造企业安全文化品牌,组织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十个一”系列活动,覆盖1000多家企业、2万余名职工,教育引导企业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在预防、抓在日常,从源头上坚决遏制安全生产意外事故发生。积极创建智慧工业园区,推进重大安全风险防控项目,不断优化完善智能信息化平台,建成集工业云、应急指挥、在线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新区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智能化管控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目前该平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全力打造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党建+项目” 激发发展动能
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阿拉善高新区将“坚持党建领航促发展,着力打造绿能替代转化应用示范区”作为党建工作“书记项目”,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努力办好两件大事、实现全区“闯新路进中游”目标。
同时,按照“小切口、有难度、可操作、作示范”的原则,将机关、嘎查、社区、非公等领域的40个项目纳入2024年“书记项目库”,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凸显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局长“换位走流程”活动,各部门负责人以办事企业或群众身份“走流程”,紧贴群众需求把脉问诊,多维度体验办事指南“准不准”、服务承诺“实不实”、业务流程“顺不顺”、群众办事“便不便”,并设立“吐槽找茬局长服务岗”,针对发现的问题以“解剖麻雀”方式挖掘深层次原因,快速处理显性问题,并通过建章立制推动“一类问题”解决,目前已开展服务160次。
“党建+服务” 提升惠民质效
倾力打造暖心、安心、拴心、舒心、贴心“五心”服务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新期待,顺应新时代职工“美好生活”新需求。
加大职工关爱力度,分别在春节、五一、端午等节庆日开展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慰问品40余万元,惠及职工3万余人,投入20余万元向第一线职工送去防暑物资,让职工真切享受到实惠。开展“护航新群体 凝聚工力量”货车司机集中入会和服务推进活动,指导843名货车司机入会,先后进行慰问活动6次,累计发放慰问品和消费券20余万元。扎实推进生活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发放生活困难职工帮扶资金35.183万元,申报储备202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生活困难职工11个、2025年度生活困难职工24个。深入企业宣传职工医疗互助政策、生活困难职工帮扶政策以及普法宣传活动10次。今年以来,申领互助金61人次7.8万余元。举办“2024年春风行动”专项服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实现“送岗到身边”,参加人数1500余人次,现场达成就业意向560人。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下一步,阿拉善高新区将以更高的追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更硬的本领,积极探索“党建+”“党建品牌”新路径,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