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山 吴斌 刘遇凌 廖承雄
千帆竞,满目新。
前进5位再开新局,衡阳高新区蝉联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南岳电控(电控单体泵总成)摘得“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智能视听产品产业集群通过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进入湖南省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名单;衡阳镭目喜获“数据要素×”大赛湖南分赛之工业制造赛道一等奖;凯新科技、金则利、北方光电被认定为湖南省“智造标杆”;衡阳首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在智造谷起航,掀开打造“中部匠都”崭新一页……2024年进度条过半,衡阳高新区“期中考”交出“高分卷”。
这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里程碑式突破,既是衡阳高新区践行“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的“成绩单”,又是开新局、谱新篇、展新姿和接续奋斗的“方向图”。
产业数实融合
金秋送爽,衡阳高新区企业衡阳合力的扩建及智能制造南方基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据了解,该项目预计11月完成厂房主体工程施工和科研综合楼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并于2025年3月完成项目整体竣工验收。该项目占地约370亩,总投资额约6.6亿元,2025年力争实现年产4.65万台智能叉车,销售额26亿元,年上缴税收5000万元以上。
作为衡阳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主要承载园区,衡阳高新区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重点观摩项目同祺生物中医康养科技园全新亮相,该项目投资额10亿元,打造全球首家集生产、研发、实验、培训为一体的个性化定制中医药自动化工厂,旨在加速推进衡阳市传统中医药产业现代化。
近年来,衡阳高新区瞄准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产业“两主一特”定位,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数实融合,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三个聚焦”行动,助力企业展“智”高飞,即聚焦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一批产业项目开竣工;聚焦场景应用,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聚焦创新驱动,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平台。
1-7月,衡阳高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1%。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新增湖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新增“四上”单位5家。深入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对接全覆盖。累计新增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1个、湖南省“数字新基建”示范项目10个、实施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27个。
招商投行思维
招商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衡阳高新区全力做强招商引资“第一菜单”,以投行思维开展招商工作,创新推出全员招商、第三方招商、招商小分队、基金招商等新模式。
深圳丰宜科技有限公司是由顺丰控股的一家以从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主的企业。依托顺丰的物流仓配体系、供应链支持,整合线下消费小场景,搭建新零售服务网,为用户提供无人零售服务,目前该企业业务已覆盖全国32座重要城市。衡阳高新区招商小分队在前期敏锐地捕捉到丰宜科技公司的信息,迅速反应,进行实时跟踪反馈与之洽谈合作,在1个月内达成合作意向,并利用湖南省财信金控投资契机,引入国内头部自动售货机独角兽企业,5年实现税收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
这是衡阳高新区将招商引资视作投行工作,力求花小钱办大事的生动缩影;也是选商智慧研判,杜绝“捡到篮子便是菜”和“雷声大雨点小”问题的典型案例。
2024年,衡阳高新区新增广州、杭州两城两支招商小分队,深度对接江浙沪、粤港澳等重点城市。在衡阳高新区“一盘棋”式招商大格局下,该高新区1-7月共引进项目29个,总投资额125.5亿元。其中投资额2亿元以上项目24个,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个。此外,1-7月预计完成投资额64.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68%。
科创活力迸发
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关键。
为破解技术需求不精准、对接渠道不通畅、科研资源不共享堵点,衡阳高新区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一改此前“科技成果路演促转化”的做法,6月份首次举行企业技术需求路演,采取“园区搭台、企业出题、高校答卷”的方式走协同创新之路,携手南华大学成立先进电源系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自主化软件协同创新中心,并举行以“携手创新·共筑未来”为主题的“双高”对接会暨新质生产力技术需求路演活动,现场发布31项科研成果和13项技术需求。
据统计,1-7月,衡阳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4.37亿元,研发经费生产总值占比6.5%;已完成知识信用价值贷款2.88亿元,技术合同登记52.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75.2%,在衡阳市排名第一;新增湖南省级科创平台6个;摸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拟申报高企178家,完成申报任务82%,总数居衡阳市第一;与南华大学刘畅团队成功签约,进一步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政务服务优化
“真没想到在你们这里还能办理人防业务,现在在衡阳高新区就可以办理项目建设全流程审批事项,比以前方便很多。”2月4日,在衡阳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拿到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批复后,阳光臻城项目负责人深有感慨地说。
由于园区没有人防部门,人防审批事项无法在园区内办理,过去,企业需要在市直部门和园区之间“两头跑”,无形中增加了项目建设的时间成本。如今,随着一批市直部门服务前移至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衡阳高新区已完善从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到施工许可、竣工验收阶段的全链条审批服务,产业项目审批在园区内实现“闭环”运行,企业“足不出区”就能办成所有事。
衡阳高新区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政企通”平台正式上线,拉通政企直通桥梁;大力推行“免证办”模式,进一步推广“一窗”式综合平台服务,全力建设“智慧园区”;进一步完善“帮办代办”服务体系,推行“全员帮办代办员”模式,营造人人都是帮办代办员、人人都是企业群众的“店小二”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高新事、高兴办”政务服务品牌影响力。
民生幸福账单
衡阳高新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按照“坚持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立行立改”的民生工作思路,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把“民生实事”办成“民心实事”,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为加快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衡阳高新区主抓优质公办学位扩增,推动区域均衡教育发展。继去年投资1.9亿元建设阳光小学新增3600个公办学位后,今年再投资1.4亿元建设高岭小学新增3000个公办学位。近5年,共计投入15亿元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该高新区教育基础设施全面优化,办学条件迅速升级,名校名师工程成果斐然,在衡阳市率先建立了“体系完善、管理科学、内涵丰富、高速发展”的高新教育体制,成为衡阳市教育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