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于大勇) 近日,毕马威中国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显示,约七成受访企业认为新质生产力能够驱动金融科技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毕马威中国及亚太区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楚东表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其中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是颠覆性技术的主要载体之一,将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新技术的革新为金融科技行业带来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未来金融科技企业需要持续进行创新,积极拥抱变革,不断开创行业新篇章。
从调研结果看,91%的受访企业看好大模型金融应用前景,且47%的受访企业已有技术和产品布局;但结合挑战来看,75%的受访企业认为通用大模型“难以满足金融领域特定需求,而训练领域大模型面临数据质量低、精度不足”现象,反映出当前金融大模型发展的核心问题仍在技术层面。
面对这些挑战,《报告》强调,要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深化金融科技在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完善科创企业信用评估模型,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精准度,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报告》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在当下行业趋势中,金融科技企业应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不断优化金融科技监管规则和自律规范,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持续发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等沙盒监管机制作用,加强政产学研各方协同,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夯实网络、支付、数据等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