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3日
第A3版:热点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再升级

数据来源:国家消防救援局 制图:沙欣

  ▶ 本报记者 张伟

  9月19日,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按照国务院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开展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以下简称《技术规范》)修订工作。

  目前,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标准修订专家组在大量试验验证、现场调研和统计分析基础上,对现行标准文本进行反复修改和打磨,形成《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坚持问题导向

  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电动自行车主要使用铅蓄电池和锂电池,目前锂电池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5000万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包括电动自行车在内的助动车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738家,年产量4228万辆,同比增长3.8%,近5年产量年均增速为11.8%;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24年8月,共有591家生产企业累计获得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证书1.336万张。

  伴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电动自行车行业一些问题暴露出来。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通报,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2021年是1.8万起,2023年迅速增加到2.5万起,年均增长约20%;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在全年较大火灾事故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5.9%上升到2023年的12.7%,涨势迅猛。

  另外,由于不少车辆存在违规篡改的情况,导致其最高车速、蓄电池电压、电动机功率等技术指标超出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的规定,成为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

  在产业层面,尽管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但行业整体质量保障能力依然偏弱,不少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投入和设计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劣质原材料、缩减检测项目,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抽检合格率不高,与消费者期待存在差距。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务院部署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中,健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希望通过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修订,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本质安全水平,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切实保护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5个改进和提升

  据该负责人介绍,与现行标准相比,此次征求意见稿主要有5个方面的改进和提升。

  在提高防火阻燃性能方面,完善了电动自行车所用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和试验方法,限制塑料件使用比例,从而降低火灾风险、提高消防安全性能;同时要求整车编码应采用耐高温永久性标识,便于加强全链条监管和火灾事故溯源调查处理。

  在更好保障消费者骑行安全方面,优化了电动机额定功率和最高转速的测试方法,从技术上确保最高设计车速无法超过25km/h;同时加严制动距离要求,减少碰撞事故发生。

  在满足消费者日常出行需求方面,考虑到近年来消费者出行半径逐渐扩大和铅蓄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的特点,将铅蓄电池车型的整车重量限值由55kg放宽至63kg,提升产品实用性;允许生产企业根据车型设计需要,自行决定是否安装脚踏骑行装置,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车型选择。

  在防范非法改装行为方面,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3个方面完善防篡改要求,确保实现充电器、蓄电池、控制器之间的互认协同,大力推行“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不给非法篡改留空间。

  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增加对电动自行车企业生产装备和检测能力的要求,推动企业提升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要求车辆必须具备北斗定位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提高产品信息化水平和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对生产企业与消费者影响几何

  引发关切的是,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待正式发布后,广大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需如何应对?

  该负责人建议,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需要根据标准中的相关条款规定,尽快进行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升级,早日符合标准的要求。例如,尽快调整产品设计方案,生产出符合新标准的车型,并依据标准要求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确保方案设计合理、产品质量合格。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达到标准中关于企业质量保障能力和产品一致性的要求,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配备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所需技术装备和科研人员,特别是要提升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因关键部件质量缺陷导致的产品不合格情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而广大消费者关注的是,新标准发布后,电动自行车生产成本和价格是否会大幅度增加?

  该负责人表示,电动自行车销售价格是由生产成本、物流成本、渠道费用、定价策略、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其中生产成本是影响产品售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能直接决定产品最终价格。按照本次征求意见稿生产的电动自行车产品,虽然会因塑料件阻燃性能升级、增加北斗和通信模块等使得生产成本有一定提高,但另一方面也会由于取消脚踏动力装置、减少塑料件使用等节约相应零部件和材料费用。

  “综合来看,新标准实施后电动自行车生产成本将基本保持稳定,终端市场价格不会明显波动。”他说。

2024-09-23 6 6 中国高新科技产业导报 content_137460.html 1 <p>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再升级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