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3日
第A12版:现代农业

25年探索与实践,从科技服务为主到科技创业为主

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新内涵

  ▶ 本报记者 于大勇

  记者从2024年全国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大会上获悉,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农村科技工作创新机制,也是新时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1999年2月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期间,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农村工作创新机制在南平市发轫——市委市政府决定派遣科技特派员,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002年10月,科技部开始在一些省域进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以及制度化工作。2016年科技特派员制度上升为国家制度。

  25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南平走向全国,成为向发展中国家推介的“中国经验”,成为国家层面促进城乡要素均衡配置、补齐农村人才短板、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

  南平经验

  围绕“选优派强、突出精准”的工作目标,25年来,科技特派员累计选派1.96万人次,法人90个、团队1701个。近3年来,推动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和农户精准对接技术需求1802项、解决企业和农户技术难题1.37万项……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肇始之地,科技特派员制度在福建省南平市取得丰硕成果。

  突出高端“引”,提升队伍总体素质。近年来,南平市通过政府顾问、科技小院、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先后对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清华大学等400多个单位,累计引进高端科研人才2000多人次。

  加强金融支撑。南平市建立4000万元规模的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出降低门槛、降低利率的“科特贷”金融产品,累计放贷24亿元,为科特派在闽北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科技特派员制度主要目的是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单位整合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深入农村基层第一线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推动农村创新创业深入开展。”国务院参事、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理事长贺德方表示,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把科研做在产业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伟大实践总结,是一项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实践创新的伟大制度安排。

  “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现代化。”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原社长张景安表示,科技特派员是在农村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非常有效的一条途径。

  宁夏模式

  截至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拥有科技特派员4109人(家);2020年以来有3名科技特派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人荣获“全国十佳农民”称号,3人获评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6人获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3家法人科技特派员分别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2002年9月,在科技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汇聚政府、社会、市场三线力量,持续推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蓬勃发展。

  在发挥市场作用方面,宁夏组建了科技创业投资公司,成立科技创业协会和科技创业基金会,分层次支持法人科技特派员向“星星、月亮、太阳”企业发展。颁布《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金融绿色通道”暂行办法》,建立金融跟进机制,平罗县为科技特派员发放“金卡、银卡、铜卡”授信贷款;平罗、青铜峡、灵武、中宁等县市开展科技特派员担保基金试点,及时为科技特派员创业提供有效资金信贷,摸索出一条金融和科技相结合、小额贷款和创业行动相配套的新型金融服务机制。

  经过多年的创新实干,宁夏总结出“立足科技项目,坚持科技创业;实施体制创新,注重金融推动;坚持市场导向,实行三线推进”的特色做法,形成以科技创新创业带动科技服务的“宁夏模式”。

  “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有效办法之一。”科技部原副部长、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院长、一级教授张来武表示,从“南平经验”到“宁夏模式”,科技特派员制度始终围绕一件事即解决中国“三农”问题,解决二元社会结构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新征程再出发

  “特派员制度必将在新时代激发出巨大的创新潜力与积极性。”对于科技特派员的未来发展,张景安提出3点期望,一是坚持创新驱动;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坚定不移地推动科特派全球化。

  贺德方表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持续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赋予了更新内涵。

  一是服务模式要再升级。面对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新任务,科技特派员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重塑。聚焦农业强国建设新需求,顺应农业高质量、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推动科技特派员专业领域从农业向制造业、服务业、文化卫生等领域全方位拓展,让科技特派员制度红利惠及更多群众,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新动能。

  二是制度供给要再深化。科技特派员肩负不平凡使命,理应获得不断创新的制度供给。各级政府要着力优化多元化创新选派模式:完善“政府搭台、主体唱戏”的科技特派员“政府派”模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探索以社会组织和团体为主体、自主开展社会公益服务的科技特派员“社会派”模式;鼓励行业协会、学会、国有企业等积极参与科技特派员工作;建立企业自主发榜、科研人员自愿揭榜的科技特派员“市场派”模式,支持科技服务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面向企业技术需求、农业生产实际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三是要与时俱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通过敢想敢试的机制创新和规则衔接,从要素、平台、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快推动科技特派员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引导推动基层科技力量布局,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要不断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优化环境,打通成果转化链条机制等方式,浇灌“科技之花”,开出“产业之果”。

2024-09-23

25年探索与实践,从科技服务为主到科技创业为主

6 6 中国高新科技产业导报 content_137447.html 1 <p> 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新内涵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