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6日
第A10版:生物医药

生物制造开启万亿未来产业新“蓝海”

  微构工场是2024中国生物制造大会的承办方之一,其技术成果转化自清华大学,由全球顶尖合成生物学专家、中国首位获得IMES奖(国际代谢工程奖)的陈国强教授发起创立。图为北京微构工场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PHA生物材料的研发工作。

  图片来源:北京微构工场

  ▶ 本报记者  李洋

  从玉米到玉米淀粉、变性淀粉再到葡萄糖酸钠、赤藓糖醇、海藻糖等,经过深加工,原料玉米从2000多元一吨到下游产品3万元/吨-5万元/吨,价格足足可以翻几十倍。

  “近年来,随着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我们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对菌种进行改造、优化发酵工艺,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近日,2024中国生物制造大会期间,前来参会的山东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雷达表示。

  大会期间,“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及多场景应用”“绿色低碳生物材料PHA(聚羟基脂肪酸酯)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量产”“维生素 B5 系列产品的生物制造”“生物法发酵1,3-丙二醇产业化技术”“金达威辅酶 Q10 高效绿色生物制造”等10项“2024生物制造产业化优秀案例”发布,引来业界广泛关注。

  充满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赛迪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先进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约1万亿元,随着基因检测、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制造等关键技术的加速普及应用,使得传统行业能够低成本优化或重塑生产过程,新材料、新产品持续涌现,生物制造产业规模有望迎来跨越式增长。

  “生物制造产品将远超现在所见的产品数量,可能会有万种产品。未来含碳产品中,90%都可以用合成生物制造。”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向华说。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将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在此基础上,生物制造距真正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尽管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已经有了初步成果。

  2024年6月5日11点33分,加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的国产大飞机C919,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后,平稳降落在山东省东营机场。同日,我国自主研发的ARJ21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完成生物航煤试飞工作。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减排50%以上,该装置年设计加工能力10万吨,一年基本能消化掉一座千万人口城市回收来的地沟油,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8万吨,相当于近5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今年5月,在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合成生物创新团队的努力之下,我国成为第一个有能力生产全部类型透明质酸的国家,借助微生物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可把透明质酸成本从每公斤几万元降到每公斤几百元,实现了透明质酸大产量推广应用。

  国投集团首席科学家、国投集团生物专班副组长李寅指出,生物制造作为合成生物学基础上的高科技产业,虽然目前规模尚未达到顶峰,但已被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科技赛道迈向产业赛道

  作为未来产业之一,合成生物的发展如火如荼。

  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回忆说,5年前,我国生物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生物制造处于规模特别小的状态,微生物或生物制造方面的很多人才经常找不到合适工作,生物专业也一度被称作“天坑”专业。“最近几年,随着全球对绿色制造、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以及可持续发展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展目标,生物制造成了非常热的领域。生物专业已经不是以前说的‘天坑’,对人才的需求以后会越来越多。”陈国强对未来充满信心。

  近年来,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增长趋势,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9日,2024年合成生物学一级市场共发生融资44次。粗略计算,总融资额已超过20亿元。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变化,投资者开始更加关注合成生物学的实际应用和商业前景,而非仅仅是技术本身。

  李寅说:“当下正值生物制造从科技赛道转向产业赛道的转折期,也是产业培育的关键时期,作为首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投集团肩负着培育新兴产业的重任,聚焦于生物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旨在构建一条从上游资源端到中游生产端再到下游应用端的完整、协同、高效的产业链生态。”

  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认为,对于企业家而言,在启动任何项目或开发新产品之初,必须考虑它的经济价值。以氨基酸或植物蛋白等产品为例,若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达到万吨级以上的产能,并有效控制成本,那么这样的产品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在制定战略时,企业家必须具备全球视野,深入调研并评估不同国家和地区或不同门类的市场需求与潜力,收集市场反馈,以全面了解可行性与不可行性。

  未来市场还需进一步培育

  “虽然我国合成生物科研领域进展迅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在原料、产品与产业层面仍存在难点。”向华表示。

  机构数据显示,从产业规模看,目前我国生物制造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仅2.4%。从产业结构看,中高端配料及装备供给能力不足,部分关键原配料及装备依赖进口,如工业核心菌种、酶制剂等核心原配料对外依存度较高,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向华认为,生物制造的发展,从原料选取、技术创新到产品优化,都需要进行周密的规划。面对生物制造领域中的关键核心问题不回避、不绕过,而是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逐一攻克。

  “解决了生产技术问题之后,要让这些技术真正走向市场,实现应用,还需进行深入的市场培育。”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产业部部长姚建铭说。

  李寅表示,未来国投集团将重点关注拥有独特技术并具备商业化能力的项目,围绕资源数据端、中试平台建设等环节,沿着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完善生物制造发展脉络和布局。

  李寅强调,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需要长期视角,不应局限于当前,而应放眼于未来20年甚至30年。各地政府需结合自己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针对性地打造一些核心特色产业为基础的产业生态,避免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

2024-09-16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7019.html 1 <p> 生物制造开启万亿未来产业新“蓝海”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