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邓淑华) 到2035年,建成健康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差距和居民健康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同全国爱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研究制定并发布《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健康乡村建设作为落实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健康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健康保障。到2030年,乡村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居民能够便捷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个人医疗卫生负担可承受;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重大疾病危害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健康乡村的重点任务是:聚焦全方位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从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功能布局优化、人才队伍发展、运行机制完善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具体包括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乡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强化乡村中医药服务等;聚焦持续提升乡村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致贫底线。
未来,我国将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