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 周微娟) 近日,以渭南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的秦创原增材制造产业创新聚集区获得陕西省科技厅批复同意建设。这标志着渭南高新区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近年来,渭南高新区坚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定位,探索“基地+高校院所+企业”成果转化模式,打造完整的增材制造产业链体系,推动加快建设秦创原增材制造产业创新聚集区。
空间承载优势凸显。渭南高新区以拓宽区域发展空间为契机,加速增材制造产业链发展壮大,积极建设标准化专业产业园区。目前,渭南高新区已建成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中创高科云谷产业园和达刚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航空零组件产业园和智能制造产业园。
产业基础集聚成势。渭南高新区以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为依托,以“增材制造+航空”“增材制造+医疗”等为突破口,引领增材制造技术领军企业及教育培训企业集聚,初步形成了领军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链协作体系。
创新能力不断突破。渭南高新区形成了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截至目前,渭南高新区已建成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6家、热等静压西北技术中心等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6个,增材制造聚集区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以上。
服务机制持续优化。渭南高新区坚持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人才引育机制、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引进专家学者、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达210余名;建立专业的创业技术经理人、科技服务团队、金融投资人等创业孵化运营团队,引进科技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9家、投融资金融服务机构近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