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5日
第A6版:园区产业

宜昌高新区引导创新资源高效对接产业需求

  本报讯  今年,宜昌高新区积极开展科创供应链建设试点,以“用”为导向,引导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链”就科创新动能。

  森德电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聚焦肿瘤的放射治疗,正在研发放疗模拟定位机。据森德电工执行董事周尤刚介绍,该研发产品相当于看不见的手术刀,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发的产品,实行产业化后,基本上可以实现国产化替代。

  作为一家主打装备制造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森德电工进军医疗设备领域,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转型,其最大瓶颈在于关键技术研发。

  周尤刚说:“比如像计算机软件,特别是多模态的二维影像三维重建技术,以前企业没有技术储备,但是目前又特别需要。”在宜昌高新区,科创供应链正以“用”为导向,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链接”到生产线。去年投入运营的华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宜昌高新区重点推进建设的创新平台,它与国内十余所院校开展合作。森德遇到的问题即通过产业技术研究院向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寻找答案。

  华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汪志刚说:“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新型研发机构,已对接了高校大量的科技成果资源;第二个优势是对接当地政府部门,其产业资源对我们是开放的。所以怎样将纯粹的科研成果变成产业所需要的技术,这就是我们华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使命。”

  在华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经纪人发挥着重要作用。李艳就是其中一员。

  华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服务专项经理、技术经纪人李艳说:“我们对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到企业真正的需求,同时我们又同华科进行对接,目前华科团队已经为企业进行了技术诊断,并且他们已经签订了协议,计划在今年年底,在技术上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

  在宜昌高新区,活跃着41名这样的技术经纪人,他们下沉第一线,进企业、入园区开展服务,打通科创供应链对接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更好应用于高新区的产业需求。

  以“用”为导向,宜昌高新区还引导辖区689家企业,上线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线上对接技术、人才、金融等急需的创新服务;同时整合宜昌高新区管委会与宜昌产投集团现有基金资源,充分发挥基金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共同做强科创供应链“金网”支撑。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企业需求1天确认、5天详细沟通、15天对接给出解决方案”的供需对接机制。

  据悉,今年第一季度,宜昌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5.39亿元,增速22.3%,占GDP比重达58.75%,预计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将超70亿元,增速20%以上。 付伟    许正宇

2024-08-05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4803.html 1 宜昌高新区引导创新资源高效对接产业需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