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2日
第A3版:热点

30年,PHA走向产业化

  为了减少石油基塑料使用,避免造成更多的白色污染,科研人员一直在寻找可降解的替代材料。在诸多的生物材料中,PHA具有生物相容性、热塑性、可降解等优势。基于此前数年的探索与实践,1994年,在国外做完博士后研究的陈国强来到清华大学,义无反顾地走上生物制造PHA的研发之路:分离出兼具耐盐和快速生长特性的菌株嗜盐菌,构造出底盘细胞,开发出一系列基因编辑、代谢调控、网络优化的工具……

  2018年,陈国强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并在“小试”“中试”与规模化生产中得到验证。但这并不代表此项技术就能获得企业的认可。团队面临着新的关卡——成果转化。

  “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利用无需灭菌的连续发酵体系进行生产,具有开放式、高效率、低能耗和节约水资源等优点,是传统生物制造技术的2.0升级版本。这些颠覆性特点,让传统发酵企业顾虑重重。几经辗转,团队终于找到一家愿意尝试的大型发酵企业。为了打消对方顾虑,发酵测试就在企业现场进行。200立方发酵罐,第一次测试,成功!

  2021年,成果转化企业——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产业化步入快车道。

  如今,相关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造的开放式生产中。

  《科技日报》 2024.7.18 张盖伦

2024-07-22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4658.html 1 30年,PHA走向产业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