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5日
第A2版:要闻

如何让科技金融 催生产业硕果

  ▶ 本报记者 张伟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首次明确了科技金融的“施工图”。

  业界人士表示,《工作方案》提出“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为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为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科技金融扮演关键角色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5篇大文章”,科技金融被放在首位。

  “科技金融之所以被置于重要位置,是因为它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然而,科技创新周期长、不确定性高,需要大量且持续的资金支持。科技金融通过整合金融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渠道,帮助科技企业克服初创期的“死亡谷”,加速了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每一个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都迫切需要资金保障,需要科技金融发力。

  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表示,科技成果转化的3个阶段:“从0到1” “从1到10”和“从10到100”,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金融的高质量服务。他提出,打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堵点,不仅要转变思路、创新模式,还要专营专注,优化组织管理机制,打造更多适配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专业机构。

  科技金融力度要大

  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1.75万家,获贷率为54.2%。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升至46.8%。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精度不断加大,让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对此,刘典指出,政府层面,通过设立科技引导基金、提供税收优惠、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方式,激发了市场活力。金融机构方面,开发了针对科技企业的信贷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有效缓解了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如科创板的推出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便利。

  “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科技企业的融资效率,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刘典说。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指出,近年来,为适应新的战略需要,金融系统把支持科技创新作为优化资金配置结构的重要方向。例如,在2022年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带动银行发放相关贷款近2万亿元;2024年又新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各地也在加大支持力度,科技金融产品不断涌现。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联合湖北省科技厅、财政厅等部门推广“创新积分贷”;安徽省创新推出“共同成长计划”,江苏省首创“仪器贷”,深圳市探索“腾飞贷”,山东省推出 “科融信贷”等金融创新产品。

  “整体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赵刚说,过去5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14%提升至47%,超过17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3万亿元。

  科技金融步子要稳

  尽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正在逐步构建,但目前仍有不少科创企业喊“渴”,一些金融机构喊“难”。

  赵刚分析说,金融机构的“难”在于科技金融的高风险。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取决于对未来科技创新成果的预期,而科创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大、周期长,缺乏担保资金和抵押物,成果转化不确定性强,抗风险能力较弱,高风险属性凸显。与成熟企业不同,科创企业普遍缺少信用、经营、风险方面的完备记录,缺少必要的增信措施。

  科创企业的“渴”在于雪中送炭的资金少。科技企业的创新研发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但在创业初期,企业财务指标往往表现一般,获取银行融资和产业基金投资较为困难。

  视联动力财务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杨翌总结了科技企业在实际融资中面临的四大困难:信息不对称、风险评估与管理难题、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体系不完善。

  杨翌特别提到了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体系不完善的难题:科创企业的核心资产往往是知识产权,但目前知识产权的评估标准不统一、评估方法不科学,且交易市场不够活跃,影响其作为融资抵押物的价值实现。

  “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痛点,包括金融体系不成熟、科技体制存在短板,以及风控体系亟待完善。”北京白星花科技有限公司CEO王苏宏举例说,在医学大模型的产学研中,白星花早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源探索大模型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并证明其落地可行性。然而,由于现有医学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成功案例缺乏实际参考,在产学研用金服打通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

  “这反映出科技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性与金融体系服务不匹配的矛盾。”王苏宏说,科技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需求差异,使得金融服务难以精准对接。

  如何破解?“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关键是突出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坚持长期主义,打造耐心资本。”赵刚说。

  妙心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芳军提出建议:首先,需要相关部门提供相关科技认证称号的培训辅导,让企业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不同阶段的企业能拿到的认证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内核动力;其次,希望金融部门能多维度了解企业自身情况后量体裁衣推出金融产品,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加大企业的授信额度;最后,向发达的金融服务城市学习,建立政府性质的担保公司,筛选有创新型、代表性、可持续性的科技创新企业,在金融机构担保,协助企业拿到更多的授信额度。

  “良好的科技金融支持生态是企业、政府、金融部门共谋共享共赢的一盘棋。”他说。

2024-07-15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4585.html 1 如何让科技金融 催生产业硕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