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新国 周函
昆山高新区女性科技工作者筑梦高新,芳华竞展。图为安乐平(左)、马英矫(中)、李萧纹(右)。
近年来,昆山高新区在科技沃土“播种”,支持女性科技工作者“向新”,聚合资源推动女性科创团队“育新”,女性科技人员总量稳步上升。筑梦高新,芳华竞展,安乐平、李萧纹、马英矫等女性科技工作者成为各自领域带头人。
“屏”实力擦亮全球显示度
看起来是透明玻璃,用起来却是绚丽多彩的显示屏。走进昆山高新区企业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从冰箱橱窗到滑板车仪表,这些极具科幻感的产品,不仅是企业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结晶,也是高级结构工程师安乐平追光十余载的“军功章”。
2019年,安乐平研发出当时全球最薄的触控显示屏,而后再次攀登新型显示技术的“智”高点,主动请缨研发透明区彩OLED显示屏。
从不透明到透明显示是一次巨大的技术飞跃,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借助透明屏幕,让人们可以穿过屏幕,“抓住”屏幕里面的东西,从而带来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
从理论设计到样机再到量产设备,3年来历经成百上千次的技术实验,2022年,透明区彩OLED显示屏产品成功面世,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已成功应用于高端滑板车市场。
作为企业科创带头人,安乐平还身兼导师,推动企业全员创新,目前已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超过150人。
十多年来“追光逐新”,安乐平收获累累硕果,申请专利超过50项,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
给服务器贴上“护身神器”
位于昆山高新区先进计算产业园的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中心机房里黑色机柜一字排开,AI大模型正以每秒千万亿次的速度做浮点运算,而房间内静悄悄,没有风扇运行产生的震动声。这得益于散热工程师李萧纹开出的“绿色”处方,液冷技术全面融入数据中心设计,进一步夯实了算力“底座”。
李萧纹和团队致力于散热系统核心器件和系统架构的研究,她介绍说,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碳排放量相当于5000万辆燃油车的年总排放量,而节能环节主要在机柜散热降温方面。随着千行百业应用AI,传统风冷模式逐步受限,加速液冷应用成为必然选择。
“功耗越大,液冷价值就越大,冷板式液冷相比风冷可降低80%散热功耗,仅单台10KW服务器一年就可节省近万元电费。”李萧纹说,既要算得快,还要省能源,从全新体系出发,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李萧纹回忆液冷技术开发之初,不仅要为不同机器制定相应的散热策略,还常常为排除一个细微技术缺陷与上下游团队反复沟通。替换再替换,改进再改进,研发最紧张的时候,夜里也要在办公室盯着实验数据。
目前,李萧纹参与的多个研发项目和技术预研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发表1项发明专利,有效推进了企业散热系统关键项目落地。她也先后获昆山紧缺人才和姑苏紧缺人才称号。
借智借脑点亮灿烂“芯”光
物流小车往来穿梭精准送料,工业机器人挥舞机械臂夹取装配……昆山中科晶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一座会“自我学习”的工厂——国内高端通信基带芯片测试基地。
中科晶上总经理马英矫介绍说,该基地采用数字孪生、万物互联、智能决策等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支撑我国在这一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前沿领域跻身第一梯队。
自2020年扎根昆山高新区以来,马英矫与中科晶上先进计算产业集群团队在自主创新道路上并肩同行,他们给了她“率先突围”的勇气。
“身处产业创新的‘热带雨林’,大家进行技术上的互补、产业上的相融,从而形成真正的集群效应。在集群效应辐射下,更有利于把企业的成果与昆山高新区的产业进一步结合,打造先进计算产业高地。”马英矫表示。
凭借参与我国第一代大容量移动通信卫星全套地面站硬件装置研制的深厚积淀,多年来,马英矫带领团队潜心钻研关键技术,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等多项技术研发,发布了国内首款通信专用处理器,其智能化通信产品和应用系统被多家国内头部企业采用,为昆山高新区构建工业智联创新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