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
第A11版:创业英雄

董飚:扎根创新药研发 用好药造福患者

  ▶ 本报记者 王查娜

  创新药开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创业企业任重道远。作为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百强优秀企业,四川至善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扎根创新药研发的创新型企业。

  至善唯新创始人董飚带领团队以让更多新药、好药上市造福中国以及全球患者为己任,不断优化临床方案设计,努力创新,锐意进取。正是创始团队不断追寻原创性的这一执念,让至善唯新的产品管线创新之路越走越宽,现已在罕见病以及更多衰老相关疾病领域完成了布局。

  追寻原创之路

  至善唯新成立于2018年5月,是一家专注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基因药物研发与生产的国内基因治疗创新药企,现有员工130余人,涵盖了从新药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链。成立6年时间,该企业推动了3个新药管线获批临床试验,完成了近2000平米的研发平台和近1万平米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车间建设。同时,至善唯新也是我国首家A、B两型血友病原创基因新药获批临床试验的创新药企。2023年,该企业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现了我国首次法布雷病基因治疗。

  至善唯新的创立,与创始人董飚的经历息息相关。

  2008年,董飚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儿童医院师从肖卫东教授开展博士后研究,主攻rAAV基因药物治疗血友病。基因药物是从基因层面根治疾病,对于人类用药来说是一场革命性的进步。同年,董飚所在部门负责人Kathrine High教授使用rAAV基因药物成功治疗Leber氏先天黑蒙症,让患者重见光明这一事件轰动了全球。看到这一幕,董飚深受这一事件触动,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将rAAV基因药物成功用于治疗血友病患者的决心。

  相比Leber氏先天黑蒙症,血友病患者更多,仅中国A、B两型血友病患者就接近15万人,需要终身每周静脉输注凝血因子2~3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非常痛苦。

  2014年,董飚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归国加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开展rAAV基因药物研发和转化工作。当时,国内几乎没有相关基础研究,很多平台和实验材料都需要从零做起。董飚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反而更加专注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针对B型血友病治疗所必需的高活力凝血九因子,使用了中国凝血异常患者体内找到的“Shanghai”突变体,药效堪比国外药企所用的“Padua”突变体,打破了其在这一领域的专利垄断。

  2018年,创业时机成熟,董飚联合国内制药领域资深人士,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立至善唯新。该企业成立后,董飚迅速适应角色转换,在肩挑产品研发重担的同时,还承担了人才队伍建设、研发生产平台搭建、募资等管理职责,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尽管企业商业化目标明确,但董飚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他常说:“我的老师肖卫东教授发现了AAV1血清型,我的师爷Jude Samulski教授是rAAV基因药物的先驱和开拓者,他们都为rAAV基因药物的原创工作贡献卓越。事业传到我这一辈,我也一定要把原创工作做好。”在新药开发中,董飚总是向研发人员提问:我们的产品设计有什么原创点?相比海外竞品,我们有哪些优势?正是不断追寻原创性,不断寻找答案,至善唯新的产品管线之路才能越来越宽。

  降低用药成本

  据了解,全球已获批的8款rAAV基因药物都是天价药物,价格为百万美元或计划定价百万美元,国内暂无类似产品获批上市。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用药成本,成为未来患者获益、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基因治疗药物的特点是一次治疗,长期乃至终身有效,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用药成本将大幅降低。以A、B两型血友病为例,传统治疗方案是输注凝血因子,美中两国血友病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用药成本分别为2000多万美元和2000多万元人民币。目前,A、B型血友病rAAV基因新药已在海外上市,产品定价为290万美元和350万美元一针,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用药成本仅为1/7,具备非常显著的经济优势。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百万美元的单笔支付给患者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为破解成本难题,至善唯新运用供应链国产化替代+第一性原理“双轮”战略,通过积极开展供应链国产化替代,对现有生产工艺充分挖潜,降低药物生产成本,同时布局下一代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工艺平台,从根本上解决rAAV基因药物的生产瓶颈,颠覆当前的生产格局。

  制约rAAV基因药物发展应用的另一大因素是药物结构复杂,成药周期长。国外药物从实验室走到临床普遍需要5到10年。相比单抗、ADC等生物药,rAAV基因药物涉及病毒载体衣壳、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TR)、高效特异启动子、高效表达目的基因四大元件,一款药物的成功开发不仅需要高水平研发、打磨各个元件,还需要较高的系统集成能力。

  为解决研发难题,至善唯新搭建了全球领先的rAAV新药研发平台,提高了新药研发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通过平台优势赋能,我们仅用2年半的时间就将一款新药从研发推到了临床试验。相比国外公司,研发时间缩短一倍,同时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董飚表示,“未来,不光布局罕见病产品,还会在衰老相关领域发力。肌少症是人类衰老后骨骼肌加速流失的一种疾病,患病人数多,仅中国就有千万患者且目前无药可治。针对这一大病种,我们企业正在开发一款基因药物,预计在今年进入临床研究。”

2024-06-10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4293.html 1 董飚:扎根创新药研发 用好药造福患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