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伟
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生动展现科技工作者的为民报国风采,营造全社会支持科技事业、爱护科技人才的氛围,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荣誉感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感紧迫感,促进形成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强大合力,本报记者采访了奋斗在新质生产力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本源量子首席科学家郭国平:
坚持造更好的中国自主可控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被誉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在量子计算产业中,新质生产力表现为,能够更好地利用量子计算技术实现对传统计算和各个行业领域应用的突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价值和推动经济发展。当务之急是我们加速探索和开发量子计算技术和应用,努力推动量子计算技术迈向产业化。
大国,一定要有大算力!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很多经典计算机难于解决的问题,这对国家来讲太重要了。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艰难,但是,中国的量子计算机核心技术一定要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中国量子计算不是一家企业、一个团队、一代人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21年前我们开始做这件事情,而且越做越喜欢,我们发现越做国家越需要,所以我们会一直做下去。我觉得这件事情可能是需要一辈子甚至是一代一代的人坚持去做的事情。
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想说,我们要坚持造更好的中国自主可控量子计算机!
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核心技术的战略性选择起源于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本源量子是中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是中国取得量子计算专利最多、国际排名第六的公司,也是中国首个研发出工程化超导量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公司。
赛富乐斯创始人陈辰:
坚持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新使命。
使命必达,科技工作者需要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创新,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科技工作者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以实现技术的融合和应用。
以赛富乐斯为例,我们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成功突破了Micro LED技术的瓶颈。我们拥有纳米孔量子点(NPQD)、混合键合、微透镜等原创技术,为显示领域客户设计并制造Micro LED芯片和微显示模组,通过不断地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推动了显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今天,瞄准前沿技术,科技工作者更需要关注国际科技前沿,瞄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正是深知这一点,我们将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推动显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识到显示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
赛富乐斯作为领先的量子点Micro-LED提供商,拥有原创技术并成功商业化,是业界唯一能量产该技术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商显、车载和AR/MR领域的mLED。赛富乐斯突破技术瓶颈,推动显示技术革命,希望让更多人享受先进显示技术带来的便利。
中科极光董事长、总工程师毕勇:
“真激光”的产业化成为我们“激光梦”的载体
如今,科学家创业时代已然来临,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云计算、半导体、工业数字化……这些热门赛道背后都有科学家的身影,是机遇也是挑战,尖端、前沿的科研成果将大量地从实验室走向社会生活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让科研工作能够真正造福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
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今天,科技工作者要实现产业报国的理想,我认为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以市场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最高标准,完成价值认同”。
我们始终认为,在激光显示领域,中国有机会实现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突破。然而全面国产化只有理论研究还不够,必须面向市场。因此,“真激光”的产业化成为我们“激光梦”的载体。
正是对激光显示技术产业化深刻的“价值认同”,驱动我们顺利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为了完成科研成果转化,我们必须将看似难以逾越的思维和认知“鸿沟”分解为一步一步可执行的任务。
科学家背景的创业者一定要学会面向市场需求,在技术层面作出一些妥协,把客户放在第一位。
作为硬科技产业的一员,我们深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会遇见重重难题,从实验室成果进化为产品,中科极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找到自身的信念所在,坚定地脚踏实地去挑战每一步,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发问自己、打磨自己的一件事。
以我们的发展经历来说,因为内心深刻认同“真激光”产业化所带来的价值,所以在面临一些所谓的转变难点的时候,就会把它作为实现理想的必备知识主动学习、适应,并且觉得非常有收获。
中科极光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2015年5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激光显示产业化工作,以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应用激光中心团队为基础,以许祖彦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组建了一支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研发团队,在小型化高性能红绿蓝激光模组、高效能热管理、匀场照明与散斑消除、超短焦光学镜头、高增益光学屏幕以及整机集成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产品应用于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杭州亚运会等多个重大场景,实现了激光显示从原理可行、技术可行到产业可行的全链验证与创新,打通了从激光显示材料、器件、整机到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推动了我国激光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
卓翼智能董事长任雪峰:
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
新时代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新要求,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卓翼一直注重每年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目的也是希望通过不断进行科技研发创新推动无人机行业发展和进步。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企业和科技工作者需要具备行业的前瞻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科技前沿,推动科技进步。像无人机行业,需要深入理解行业应用场景需求,解决应用问题以及如何将无人系统前沿技术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力。
因此,卓翼会积极参与到提升传统产业智能化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实践应用中,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业升级,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另外,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开辟新领域和新赛道,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
总而言之,创新是科技工作的灵魂,也是科技工作者的天职。我们深知自己的工作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在追求科技创新的同时,我们希望企业都能坚守科研诚信,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终用我们的科技成果服务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的科技创新之路还很长,吾辈还需不断努力。
北京卓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专注于智能无人系统的研发、生产及行业应用,核心团队来自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拥有超过10年的无人系统研发、设计、制造核心技术经验。公司业务涵盖“一体两翼”两大模块,包括无人智能装备系统和飞思实验室。核心产品包括单机无人装备、集群无人系统,无人机仿真平台等,应用涵盖国防、教育科研、应急消防、林草水利、电力、石油与天然气等领域。
果栗智造董事长兼总经理池峰:
投身科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果栗智造为例,磁悬浮传输技术作为工业4.0的技术底座,创新性地超越了直线电机的技术优势,将传统传输系统升级成为智能的磁悬浮传输线。这就要求从业者具备更广阔的跨学科知识以及解决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能力,而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的强调,其实也是通过提供新动能,给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总的来看,新质生产力时代,科技人员既要懂数字技术,又需要懂先进制造技术,不仅需要复合型人才,还需要领军型人才,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抓住这一波全新的机遇。
我们在创立果栗科技之初,是希望做磁悬浮柔性传输线的民族品牌,公司名称果栗谐音“国立”:民族品牌,为国而立。
果栗智造从一家仅有8人的初创企业,快速成长为拥有380名员工的本土磁悬浮传输技术领航者。我们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创的磁悬浮智能柔性传输技术iTS,不仅颠覆了国外技术的路径,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在商业上实现了从国产化替代到逐步超越的跨越,甚至在部分关键技术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展现出中国科技的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我们正处在一个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伟大时代。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伙伴关注到磁悬浮传输技术。我想说的是,创新不仅仅来源于单打独斗、挑战困境,更来自于携手共进、协同合作。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只有更多人真正热爱科技事业,投身科技事业,我们才能早日实现大国科技强国梦。
果栗智造专注于磁悬浮智能柔性传输技术,完全自主创新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国内及亚洲首家拥有该技术量产能力的潜力独角兽企业,跻身全球四大供应商,成为国内单打冠军,国外巨头纷纷寻求合作,关键技术开始引领国际同行。公司开创“产线上楼”的工业上楼新模式,助力我国制造业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