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3日
第A1版:封面

我国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占得先机

  ▶ 本报记者 叶伟

  最近,人形机器人赛道热闹非凡。

  3月18日,英伟达CEO黄仁勋与9款人形机器人同台,并宣布推出全球首款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GR00T;4月16日,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宣布液压版人形机器人Atlas退役,随后发布一款全新的纯电驱动人形机器人Atlas。

  无独有偶,我国人形机器人热度同样飙升:3月21日,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视频展示全球首款全尺寸电机驱动人形机器人H1原地空翻绝技;4月27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黄晓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与国际最高水平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均处于行业发展早期阶段,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何时走进千家万户

  人形机器人一直是人们对未来科技憧憬的期盼之一,如今其正逐渐从虚构走向现实。

  “人形机器人是指具有人类外形和特征的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载体。”黄晓庆说,简单地理解,人工智能是魂,机器人是身体,将人工智能这个魂与机器人这个身体结合,让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杨雨昕说:“人形机器人就相当于给大模型技术安装了身体。”

  为什么要发展人形机器人?黄晓庆表示,发展人形机器人,主要强调其通用性、功能性、互动性和情感连接等特征。人们不仅希望机器人能够在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工作,使用人类工具工作,而且更喜欢与自身相似的机器人沟通交流。

  “之所以热衷发展人形机器人,系其中蕴含着技术第一性原理。也就是说,我们希望用一套方案去解决大多数问题时,需要这套方案具有足够好的通用性。”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郭继舜说,人们希望有个人工智能体能够尽可能地融入人类生活,并且能够在方方面面对人类给予足够多的服务和帮助,所以要发展人形机器人。

  优必选董事长兼CEO周剑说:“人形机器人将人机协作的交互模式从被动交互变为主动交互,从鼠标键盘的交互变成自然语言交互。”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人形机器人正成为科技领域最新的火热赛道。

  人形机器人将如何服务于人类?其何时走入寻常百姓家?黄晓庆表示,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场景、商业场景和服务场景等领域实现应用。比如,进入工厂从事3C制造,前往建筑工地扎钢丝,在医院照顾瘫痪病人,进入家庭当保姆……

  “人形机器人将在标准化、固定化的场景率先实现应用。”郭继舜预测,未来2-3年,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生产场景实现应用,未来5年内将在专用服务场景实现应用,未来10年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融入家庭,走进千家万户。

  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走在前列

  前不久,世界知名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发布其电动人形机器人H1做后空翻的视频:向后翻腾360度,双脚落地、微调,平稳站定,一套后空翻行云流水。这是世界上首款全尺寸电机驱动可后空翻人形机器人。

  在此之前,电动人形机器人H1与其他8款人形机器人亮相全球瞩目的英伟达2024 GTC大会,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H1采用先进的动力系统,在速度、力量、机动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具备最高水平,移动速度可达到每秒3.3米,创下全尺寸人形速度世界纪录。”宇树科技市场部经理王其鑫介绍说,目前已有国内外客户采购该款人形机器人,首批客户主要来自科研端和高校端。

  在人形机器人行业赛道竞逐中,我国企业抢占先机,实现领跑,相继推出了一批纯电人形机器人产品,比如达闼机器人Cloud Ginger、优必选Walker S、宇树科技H1、均普智能贾维斯等。

  这展现出我国人形机器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宇树科技专注于消费级、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我们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全自研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和高性能感知及运动控制算法,在机器人领域实现全球技术领先。”王其鑫说。

  国内智能机器人领域独角兽头部企业达闼机器人是一家云端机器人创造者、制造商和运营商。“我们开发出云端大脑操作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云端机器人架构并成功实现云端机器人的商业化。同时研发出安全神经网络和智能柔性关节等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黄晓庆说。

  此外,均普智能正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技术新应用。“目前我们在人形机器人传感器、旋转关节,以及人形机器人感知、规划、决策、控制算法,多模态大模型接入等技术领域取得阶段性研发成果。”郭继舜说。

  需行业协同发展促商业化

  虽然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前景可期,但其还面临着商业化落地难题。

  “一方面,现有机器人的本体结构没有考虑人或动物的脊柱构型,在完成匍匐、攀爬等方面缺少灵活性;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在运动协调、稳定性、精度等方面有待提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中心主任孙富春教授说。

  郭继舜表示:“应用场景亟待扩展、场景泛化能力不足、关键零部件及制造成本高企是现阶段阻碍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三大阻力。比如,目前一台人形机器人的造价在数十万元。”

  如何推动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和商业化落地,尽早走入千家万户?“需要尽快让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尽快成熟起来,研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电机、传感器等。同时,需要尽快建立人形机器人行业标准和法规监管体系。”黄晓庆说。

  郭继舜表示,未来需要行业协同发展,也就是需要行业企业基于同样的一个技术目标和应用场景协同研发,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应用。

  “企业要继续修炼技术内功,在机器人‘大脑、小脑’等关键技术群,以及机器人本体关键技术群等领域持续创新,并打造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大模型,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周剑说。

  受访专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孙富春表示,要让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深度融合,让机器人具备高度泛化能力和思维链能力。同时,未来人形机器人视觉解决方案,不仅聚焦环境感知和物体识别,还要拓展至移动物体的追踪、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捕捉等方面。

  杨雨昕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需要全行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2024-05-13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3933.html 1 我国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占得先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