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3日
第A7版:园区热点

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渭河北岸转孵区

咸阳高新区让科技成果“下书架上货架”

  ▶ 杨乐乐 李桦

  秦创原是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作为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主要承载地,咸阳高新区以加强校企合作为主线,出政策、搭平台,引导企业全面加强与高校在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等方面合作,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发展。

  “科技园的办公环境好,各项政策服务优,为企业减免房租、提供办理工商执照等服务,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陕西博锐派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磊刚赞不绝口。

  这家环保企业专门从事污水、废气处理,已成立18年,在咸阳高新区与西北大学共建的西北大学科技园2023年12月29日正式揭牌成立时落户在这里。据了解,该企业看重的不仅是西北大学丰富的科技园人才、科创资源,还有咸阳高新区企业集聚、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等优势。

  盘活创新资源

  推进校企合作

  西北大学科技园区,是陕西省级大学科技园,拥有2300平方米中小试基地和3万平方米生产促进区。

  西北大学科技园以学校为依托,以政府支持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实行校、政、企三级联动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的同频共振,让科技成果“下书架上货架”,推动更多科创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截至目前,该科技园已招引企业34家、高校创业团队21个,覆盖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元宇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并已开展多场推介、交流、路演活动。下一步,西北大学科技园将以“引人才、建平台、出成果”为着力点,进一步发挥陕西省级创新平台功能。

  西北大学科技园只是咸阳高新区推动校企合作的缩影之一。截至目前,咸阳高新区已累计引进西安交大压电陶瓷、西工大智能巡检机器人等科创项目121个,总投资20.3亿元。同时,咸阳高新区出资4000万元,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成立瞪羚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转化平台,共同谋划推进转孵空间承载区建设,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渭河北岸转孵区,实现科创资源在咸阳高新区孵化、转化和产业化。

  全链条孵化项目

  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科创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政策、人才、资金、应用场景缺一不可。西北大学科技园拥有陕西省级及以上孵化载体约200个、项目储备超过6000个,还有技术经纪人队伍,能够对项目商业化给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助推科研成果快速走向市场。

  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实现高效转化方面,咸阳高新区以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关键节点与堵点为着力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动力匮乏、机制不畅、配套不足等问题,促进科技成果顺畅转化。

  坐落在西北大学科技园内的咸阳嵕山创新概念验证中心正是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范例。其作用在于挖掘、识别具备较高转化潜力的优质项目,辅导其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梳理商业逻辑、拓宽发展思路,让优秀项目对接优质资源与服务,助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落地,完成从“概念”到“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蜕变。

  今年2月,咸阳嵕山创新概念验证中心举办了首批验证项目闭门路演评审活动,涵盖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每位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情况进行推介,之后评审专家对其技术难点、商业模式、发展前景及落地等方面进行提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受到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业内人士的欢迎。

  全链条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咸阳高新区出台人才服务支持政策、“企业创新积分制”、科技型企业3年倍增计划等政策,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现已累计吸引从业者4.1万人;建设标准化厂房210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双创载体12家,其中陕西省级以上载体5家,各载体累计入孵企业达到350余家;组建秦创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咸阳中心等机构,设立120万元知识产权援助基金。

  立足产业禀赋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进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并植根于区域产业,是增强科技成果生命力的必然需求。咸阳高新区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推动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孵化,引导上下游关联产业项目聚集,推动地方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聚区,为地方经济蓬勃发展注入新动力。

  目前,咸阳高新区已形成电子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合成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咸阳高新区又谋划了“数字经济”和“氢能”两个新兴产业,并依托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在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化、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的优势科研资源,全力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陈双涛设计研发的高速离心风机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高科技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已被订购10套。”陕西秦微透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雨盟说。

  据了解,这家企业是首批入驻西北大学科技园并成功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样板。短短半年时间,该企业从高校实验室转化科研项目十余项,部分产品已实现量产。

  为充分发挥高校源头创新作用,助推高校创新链、人才链与园区产业链紧密融合,形成校地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和各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咸阳高新区借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机遇,主动融入西安“双中心”建设规划,承接西安外溢科技成果,构建成果转化协同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咸阳高新区积极推进建设集早期实验、小试中试、产业化于一体的渭河北岸转孵区,布局“一基地+三学院+一中心”承接创新港科创资源;借助科技大使,精准高效对接项目50多个,与西安交大签订78项新材料中试专利包成果转化协议;与沣西新城签订《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聚焦企业技术痛点实施“揭榜挂帅”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吸引100多个项目签约入驻秦创原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设立莫斯科科技联合创新中心,对接科技成果100余项。

2024-05-13 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渭河北岸转孵区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3975.html 1 咸阳高新区让科技成果“下书架上货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