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近年来,昆山高新区全力推进先进计算、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建设,以党建凝心、人才聚心、服务贴心,搭平台、引活水、牵智囊,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聚力赋能。
党建凝心 建强新平台
近年来,昆山高新区以“党建搭台”凝聚力量,同时发挥产业集群党建联盟“桥梁”作用,推出“1145”产业集群党建工作法,即建强“一个核心”、组建“一套班子”、实施“四项工程”、做优“五联机制”,把党组织建到“链”上。
昆山高新区成立先进计算、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集群党建联盟,推进一批产业园区和集宿区党建工作,构建南淞湖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示范带。搭建两新“先锋夜校”“红色实验室”“党员生产线”等一批务实有效的功能载体,培育“红芯镓”等链上支部党建品牌,推动组织建设与产业链条同步延伸。
在此基础上,昆山高新区升级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平台,提优清越科技、中科可控、能讯等企业党群服务阵地功能,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党员人才需求等,整合资源力量,制定形成服务清单,有针对性地推出主题沙龙活动、技术交流对接、产业发展论坛、入企政策辅导等服务,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同台互促。
人才聚心 打造新引擎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昆山高新区坚持党建引领、党管人才,把人才资源导入放在最优先位置,以党建链带动人才链,以人才链带动创新链,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营造“党建强、人才聚、产业兴”良好发展态势。
依托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昆山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开发基地、高新区政校企合作联盟等载体,昆山高新区实施“党建互融、人才共育、专业互通”模式,加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2023年招收进站博士后21名,获评紧缺产业人才390名、昆山市青年产业人才11名,不断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同时,昆山高新区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举措,高标准推进阳澄湖科技园“人才+”创新社区、大渔湖高品质人才创新社区建设,瞄准高层次人才所需所求,制定生产、生活服务清单,发挥人才社区党建联盟集成服务便利,完善创业孵化、商住社交、休闲娱乐等功能要素,用“一站式”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此外,实施高层次人才“一人一策”机制,推行“聚力科创 赋能集群”红领人才服务工作,涵盖人才驿站、子女礼遇、政策服务、健康体检等方面内容,通过党建链接机关、医院、律所、社会组织、商圈等资源,为人才营造良好发展生态环境。
服务贴心 释放新动能
近年来,昆山高新区以党建为引领,以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标准,持续优化服务,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昆山高新区强化“红领专员”挂钩联系服务招商护商行动,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开展挂钩联系服务、招商护商行动,及时跟进优化政务服务,以党员先锋“服务链”、协同畅链“集成式”,助力打通链上企业发展堵点难点,着力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更强“链合力”,2023年累计服务企业1230多家(次),协调解决问题137个。
同时,昆山高新区擦亮“科技先锋+”党建服务品牌,丰富“积分贷”“积分投”等实际应用场景,为87家企业提供授信13.7亿元,构建党建赋能、助企纾困、成果转化的创新服务生态系统。探索推进上市企业党建工作,成立上市企业及人才科创企业党建联盟,提挡升级以清越科技为代表的上市企业党建示范点,紧盯重点目标对象和在库孵化企业,坚持前置介入与过程指导并重,加速奥德装备等企业上市进程,打造“党建强、发展强”的上市企业党建示范群,为上市企业及人才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多点聚力、全面赋能。
此外,昆山高新区坚持“各出资源、破壁成团”,助力打通产业集群发展“内循环”,组织优秀党员骨干成立党员实验室,设立党员先锋岗,在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一线组建行动党支部22个,先后培育“核酸青甜”“创新助力·医路同行”等党建品牌超10个,切实密织“沿产业链而建、为人才链赋能”的组织体系,为产业项目发展关键领域持续注入红色动能,推动链上企业从“圈内互助”迈向“链上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