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伟) 到2027年,成为世界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标杆;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全面领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北京市政府联合印发《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作为重大成果之一,该《建设方案》在4月25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会议上正式发布。
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建设方案》明确了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总体要求,从打造全球领先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世界高水平人才集聚地、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等五方面部署了50项重点任务。
《建设方案》提出,将中关村打造成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跃升的主阵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切实支撑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其中,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群体突破方面,《建设方案》提出,支持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强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建成并运行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促进能源、空间、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在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方面,《建设方案》提出,要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加快培育中关村地标型企业和世界级原生企业,发展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群体,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此外,中关村将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利用企业创新积分等信息,鼓励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性强的研发活动,实施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方面,《建设方案》提出,推动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绿色智慧能源等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开辟未来产业新领域,探索新赛道孵化培育机制。此外,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联动,支持中关村-雄安新区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引领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陈克龙表示,中关村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高新区,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与北京市一道支持中关村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