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第A4版:聚焦中关村论坛

探营中关村论坛年会“黑科技”

  专属数字人体验魏琳/摄

  记者体验空中成像技术魏琳/摄

  媒体记者和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里的仿生人形机器人互动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 本报记者 张伟

  南有博鳌,北有中关村。登高眺望,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像一枚叶片点缀在城市当中。

  4月24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前一日的媒体探营活动中,记者来到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提前体验此次论坛无处不在的“黑科技”,尝鲜一场“智慧”“云上”“绿色”全面融合的前沿科技盛宴。

  “hi!终于等到你们啦,我是今年加入中关村论坛的新成员‘小关’机器人,下面我来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刚进入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机器人“小关”就热情地向记者做起了自我介绍。

  工作人员介绍说,作为一款融合裸眼3D空中成像技术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小关”同时具备智慧问答、数字虚拟人的功能,凭借无介质、可互动的空中成像技术,可以随时为嘉宾提供咨询、引导服务。

  “它能实现自主移动、自主避障的精准引领服务,同时还能通过互联电梯、电话,实现自主乘电梯、打电话等操作,在更大范围提供引领服务。”工作人员点赞说:“‘小关’可以说是我们得力又专业的小帮手!参会现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它们进行咨询。”

  来到咨询台前,记者开始与仿生人形机器人对话,询问中关村论坛简介等相关问题。每提出一个问题,仿生人形机器人略加思索,就能提供流利的解答,给记者带来全新的交流体验和超现实感受。

  “空中成像咨询台搭载了国际领先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可将内容在空中进行直接成像,不依赖其他实体显示介质。”在空中成像交互咨询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点击空中成像画面,就可以实现大会议程查询、论坛宣传等功能。

  在AIGC互动装置体验区,记者参观体验了AIGC“我和小关的科技探索之旅”互动装置。记者现场拍照上传生成“我和小关的科技探索之旅”数字海报,海报融入论坛前沿科技场景及小关虚拟形象,通过AI实时制作后即时可见,未来感十足。写实数字人体验区域,现场人像扫描、建模、与数字人造型师一起创作专属数字人,整个制作过程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还可扫码带走专属自己的数字人资产。

  逛累了还可以找智能咖啡机器人来一杯拉花咖啡享用。这款由xbot设计团队提供的智能咖啡机器人,拥有双机械臂设计,能精确复制咖啡师的拉花技艺,通过11组摄像动态捕捉咖啡拉花冠军导师的细微动作,并结合AI技术通过六轴机械臂的灵活转动,精准呈现咖啡拉花的层次美感。

  “咖啡机器人常见,咖啡拉花不常见,小天鹅拉花更不常见!”记者在品尝机器人现场拉花咖啡时,旁边的记者朋友打趣说。

  AI刺绣一直是论坛的热门打卡点。“体验AI刺绣,可打卡文字绣、照片绣、涂鸦绣等应用功能。”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个性化刺绣大屏幕上绘制图案,待绘制完成后,工作人员将帆布包放入操作台,经过刺绣机器缝制,一个充满个人特色的帆布包就制作完成。

  “绿”在表面,更在内部。“绿色办会”是中关村论坛年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

  探访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满眼皆“绿”:屋顶,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通过透明点状曲面光伏技术,实现能源多元化运用;场地,运用海绵技术,在减少雨水排放量的同时,回收处理后的雨水还可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零能耗会议室,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满足日常使用的同时兼具节能减碳展示功能……据介绍,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已取得绿色建筑三星级预认证。

  “我们一直扩大绿色物料应用范围。我手中的论坛手提袋就是这次论坛特别采用PHA生物基可降解环保材料定制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还联合了专注于碳排放管理的软件和咨询解决方案提供商——碳阻迹,以大会会刊、证件、瓶装水为触点向广大参会者传递低碳环保理念。”

  AI数字人多场景播报、人工智能动画体验、2D与3D实时转换、升级单边直播报道点、配备流媒体收发系统、引入数字人主播……记者必打卡的地方,那就是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使用面积约2405平方米,设有综合服务区、科技互动体验区、新闻发布区、采访区、媒体公共工作区、MCR 运行区等功能区,配备专业办公设备设施、覆盖高速网络,提供广播电视、公共信号、会议采访、论坛资讯及交通餐饮等服务。

  “新闻中心是论坛的记者之家!”现场不少记者朋友点赞道。

2024-04-29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3910.html 1 探营中关村论坛年会“黑科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