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第A4版:聚焦中关村论坛

推动颠覆性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本报讯 (记者 李洋) 4月27-29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

  开幕式上,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表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供给端,是推动科技创新“从0到1”的动力源,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从院校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向货架,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关键一环,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高校作为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创新资源和科创成果导入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离不开专利转化运用的牵引和助力。

  “今年一季度,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次数超过1.2万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四成。”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鹏起说。

  他表示,今年1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八部门出台工作方案,全面启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各地方各高校纷纷行动积极参与。截至目前,全国170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91.4万件专利盘点。登记入库67.6万件,其中入库发明专利50.6万件,为下一步全面开展转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今年3月底,全国高校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81.5万件,实用新型专利36.5万件,还有大量不以专利权形式体现的科技成果,这是一笔宝贵资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卢鹏起说。

  “盘活存量专利,基础在盘,关键在活,目的在用。”卢鹏起认为,高校应从战略高度认识盘活存量专利,促进转化运用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进专利转化运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大力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要发挥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深厚、多学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聚集的源头作用,把高水平大学打造成支持创新和技术转移的主力军。”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马骏表示,要发挥好领军企业洞察需求,资本投入高质量转化市场优势,发挥好政府公共服务、环境营造、政策支持的重要保障作用,聚各方优势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卡点,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培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束为表示,“尤其是技术经理人作为新职业于2022年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来,队伍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在体量还是能力水平上都与当前市场期待存在很大差距,目前中国科协正会同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开展技术转移人才专业化培训,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人力水平评价试点,建设全国技术经理人公共平台等,打造职业经理人技术发展生态。”

  单忠德还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下一步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与教育、科技等部门合作,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管理机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和科技成果评价改革。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联合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共建研究机构等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联合体,创新共同体,充分发挥链接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市场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企业为高校开放应用场景,建立企业发榜和高校揭榜的常态化合作机制、深化工程硕博士的改革,培育一批卓越工程师,持续推动人才培养链条和企业创新链条紧密连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2024-04-29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3908.html 1 推动颠覆性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