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4日
第A30版:创新园区 平顶山

平顶山高新区:踔厉奋发启新程 凝心聚力建新功

  平顶山智慧岛运营服务中心外景  本版图片来源:平顶山高新区

  平顶山高新区湛河边的企业厂房

  平芝高压

  河南平煤隆基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套光伏组件材料项目

  平顶山高新火炬园孵化器鸟瞰图

  建设中的跨境电商产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尼龙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决赛

  2023年度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平顶山站)

  ▶ 王怡丹


  2023年,平顶山高新区锚定“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斗目标,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不断强创新、兴产业、聚人才、优环境,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新的一年,平顶山高新区将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创新定力,进一步理顺高新区晋位争先的思路,保持好干事创业的劲头,开启高新区各项事业的新篇章。


  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以“一核两带三组团”空间布局高标准建成“平顶山智慧岛”,龙门实验室平顶山成果转化中心揭牌,中原学者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一项项创新突破展现了平顶山高新区向“高”攀登、向“新”而行的坚实步伐。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平顶山高新区锚定“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斗目标,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不断强创新、兴产业、聚人才、优环境,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这一年,平顶山高新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体制机制改革经验在全国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论坛上获推介,高新区的辐射带动范围由“一区4园”扩为“一区7园”,化工园区获认定、综合成绩为河南省第一。

  这一年,平顶山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成功举办2项国家级科技创新活动,填补了平顶山市空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10项创新指标领跑平顶山市;2家企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这一年,平顶山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质效更加彰显,神马尼龙化工荣获河南省省长质量奖,神马工程塑料、平芝高压入选河南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平芝高压成功地被认定为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荣腾林木入选河南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均实现“零”的突破。

  唯有不断攀登,才能持续向上。在2023年度“学比争 看实效”夺标赛活动上,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平顶山高新区原党工委书记凌兵奎说:“我们将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创新定力,进一步理顺高新区晋位争先的路径,保持好干事创业的劲头,开启高新区各项事业的新篇章。”

  抓创新 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2024年1月3日,2023年度中原学者工作站拟建站单位公示,平顶山市安泰华矿用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位列公示名单,拟与中原学者张建国合作共建中原学者工作站,标志着平顶山高新区中原学者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

  这只是平顶山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高新区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在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上不断发力,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朝着高科技园区奋勇前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平顶山高新区始终坚持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建立“初创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型企业双轨梯次培育机制,配备专职“科技服务员”,实行“政策引导+跟踪辅导”保姆式服务,推动企业同步享受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政策和优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快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2023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70家;新增瞪羚企业6家,实现“零”的突破;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41家、河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下一步,该高新区将统筹整合科技、工信等政策资源,巩固提升创新型企业双轨梯次培育体系,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专精特新持续涌现、科技型领军企业突破起势的发展格局。

  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强支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平顶山高新区始终锚定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高能级创新平台破局起势,与河南省实验室建立合作机制,共建龙门实验室平顶山成果转化中心;抢抓智慧岛机遇,以高新区为主体创建的“平顶山智慧岛”获河南省政府命名授牌。2023年,该高新区新增平顶山市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数15家,总数达106家;新增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平顶山市级以上孵化器载体总数达到11家。下一步,该高新区将全力推进龙门实验室平顶山成果转化中心、平顶山智慧岛运营,用好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尧山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资源,以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引领创新成果在平顶山高新区“百花满园”。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动力。2023年6月,平顶山高新区推出“百名博士进高新”产学研合作对接系列活动,通过建立项目合作需求信息库、博士人才信息库、服务保障库,点对点、常态化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高新区企业技术需求、产业发展衔接融合,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等235名博士纳入博士人才信息库,53家企业与高校博士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23年引育高层次人才73人,柔性引才57人;签约“归根”项目27个,签约金额49.57亿元。下一步,该高新区将持续深化“百名博士进高新、百家企业进高校、百名高管进课堂”产学研活动实效,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

  生态是科技创新的优土壤。平顶山高新区始终致力于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倡树“创新人人可为,创新无处不在”的理念,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产业创新升级提供优质土壤。双创活动形成品牌,2023年,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尼龙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先后首次驶入平顶山高新区,发布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签约了一批高精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现场签约。科技金融持续发力,推动建立平顶山绿色产业投资基金、鹰城发展产业升级引导基金,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开发创新积分贷金融产品,为40家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2.9亿元,6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3180万元,46家企业申领2023年度科技创新券1256.3万元。创新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构建“园区吹哨、部门报到”企业服务机制,大力开展“企业大走访”“企业出题我来答”等专项活动,持续开展企业家沙龙活动,2023年入企服务352次,梳理高新区级问题369项,解决率100%、满意度100%,累计帮助50余家企业获得贷款14亿元。下一步,该高新区将围绕产业创新,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着力提升双创品牌活动质效,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抓产业 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

  不用水可以给面料染色吗?2023年上半年入驻平顶山高新区的河南无水染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二氧化碳为媒介,通过加压加温、溶解扩散,使染料快速渗透到尼龙面料内,45分钟就可以将一卷白布染色成“中国红”,不仅可以彻底解决传统纺织染整工艺的水污染难题,还能够降低45%以上的综合成本,市场前景广阔,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无水染色基地。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高质量发展才能行稳致远。近年来,平顶山高新区锚定“高”“新”定位,聚力构建以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以新能源储能为战略新兴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企业进园区、园区产业化”,明确“以项目聚园区、以园区兴产业、以产业带集群”的发展思路,培育壮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抓项目就是抓产业。一个好项目是一个经济发展增长点,一批好项目是区域发展引爆点。平顶山高新区坚持“项目为王”,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转。1月2日,平顶山高新区开展第十一期重点项目“三个一批”活动,总投资4.29亿元的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研发生产项目、智能电气研发制造产业园、智能环保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和神马催化科技催化剂新产品研发孵化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7.4亿元的尼龙功能性母粒新材料研发生产项目、年产6000吨特种石墨新材料项目和尼龙高性能材料研发生产项目现场签约建设,发出了“开局就是冲刺、起步就是决战”的号角。该高新区已列入河南省九期“三个一批”库项目65个,达效出库47个,总投资141亿元,当前在库18个,总投资45亿元,项目签约、开工、投产完成率均居六区第一。2023年,29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6%,全年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43个,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84%,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均为平顶山市第一。

  抓园区就是抓未来。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平顶山高新区探索推进“企业进园区、园区产业化”,推动中小企业抱团发展,打造“功能集合、项目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园区。2018年开工建设的平顶山高新火炬园,已为该高新区贡献了超过1/3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平顶山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0%的瞪羚企业,并且拥有该高新区唯一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累了园区建设和运营经验。乘势而上,该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了尼龙智造产业园、电气科技产业园区、跨境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化园区,标准化厂房面积超百万平方米。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下一步,该高新区将持续深化“企业进园区,园区产业化”,以专业化园区为载体全面提升招商实效,以“三个一批”为抓手全面提升项目建设实效,全力培育壮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抓改革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2023年11月2日,凌兵奎受邀参加2023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论坛暨第十九届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年会,在开发区体制创新发展座谈会上,以“体制机制创新书写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主题进行了分享,为开发区提供了一个好的案例分享和思路借鉴。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平顶山高新区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通过改革不断释放干事创业活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据介绍,平顶山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经验已先后在全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会议、河南省科技工作会议、河南省开发区改革推进会上多次分享,并先后吸引了近50家开发区交流学习。

  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的迸发。在2023年度平顶山高新区“学比争 看实效”夺标赛上,辖区各单位一把手逐一上台,比武打擂、亮单晒绩,评审团现场实名制打分并公布成绩,以“真金白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这是该高新区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的举措之一。2019年起,该高新区按照“档案封存、全员聘任、以岗定责、绩效考核”原则,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起授权到位、自主高效的新型管理体制和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自主灵活的人事薪酬制度。人尽其才、竞争择优,改革出了干事活力与成效。如今的平顶山高新区,读书学习蔚然成风,坐办公室的少了、下基层的多了,背后闲谈的少了、积极落实的多了,干部实现了从“不愿干、被动干、不会干”到“愿意干、主动干、精准干”的转变。

  得益于改革,平顶山高新区干事创业环境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投资高地逐步形成,在国家高新区排名中连续晋位升级,被科技部作为成功典型在全国推介,相关经验成为平顶山乃至河南省创新发展的典型示范。

  改革带来的最大红利,是高质量发展动能的激发。聚焦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平顶山高新区不断放大高质量发展政策辐射范围和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平顶山市科技、经济市直单位、各分园区的主要负责同志50余人,在苏州工业园区举办为期一周的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学习培训班,协调平顶山市20余名县级、科级年轻干部到合肥、厦门、嘉兴高新区跟班实训,高新区内重大活动分园区广泛参与,国家高新区金字招牌得到持续擦亮;2024年1月30日,平顶山市政府印发《平顶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联动发展管理办法》,以国家高新区为主园区,将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开发区、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等7个分园区纳入平顶山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联动发展管理,在平顶山市构建“一区多园”联动发展体系,实现资源和政策共享,探索了政策协同、产业共育、资金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改革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治理效能的提高。建立“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推动国资公司做大做强,近年来新增资产19亿元,累计完成融资近12亿元,有力支撑了该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工作,环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告知承诺制;设置“潮汐窗口”“全市通办”“万人助万企”等综合性窗口,法定办结时限平均压缩比例达到95%,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占比达到98%,有力推动了该高新区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创新监管方式,在平顶山全市率先推行重点企业工况云服务,减少现场检查频次,保障企业专心生产;全力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北湛河断面水质全年达标,优良达标天数超额7天完成,PM2.5年度浓度优于市定目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高新区的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的一年里,平顶山高新区将以实干为要义,持续加压奋进,让每一项工作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再交一份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

2024-03-04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3475.html 1 平顶山高新区:踔厉奋发启新程 凝心聚力建新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