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特约通讯员 龚勤 胡珂
2023年,杭州市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为牵引,全面落实“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勇攀科技创新高峰、聚起发展澎湃动能,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2024年,杭州市将实施创新策源强基行动、核心技术攻坚行动、主体培育提质行动、首选地深化行动、科技人才引育行动、科技治理提升行动,推动杭州市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奋力谱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浙江篇章中挑大梁、当先锋、打头阵。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如今的杭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创新活力之城:连续三年荣获浙江省“科技创新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位居全国第5位,全球科技集群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达20059亿元、同比增长5.6%……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杭州市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为牵引,全面落实“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勇攀科技创新高峰、聚起发展澎湃动能,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奋力建设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杭州市经济总量跃上2万亿元新台阶,达20059亿元,成为我国第8座“两万亿之城”。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深化的贡献。
亚运会,让世界看到了科技杭州。2023年10月1日,两只“呆萌”的四足机械狗亮相杭州亚运会田径赛场,变身铁饼“搬运工”助力赛事运行,赚足了人们的目光。这两只很受欢迎的“网红”机器狗,是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
“我们进行了上百次算法调试,确保机器狗在负重时运行自如。”宇树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足机器人可以负担1-2公斤的铁饼,在确保运输过程平稳,不损耗运动器材的同时,能代替捡饼员完成一场比赛约7000米的铁饼运输路程,真正做到了省时省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实际上,像宇树科技这样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杭州市不胜枚举。杭州市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和“两清零一提升”行动,按照“省科小、国高企、新物种、省小巨人、省领军”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加快形成科技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
2023年,杭州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万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9万家,新认定浙江省科技领军企业15家、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37家。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孕育科技企业的摇篮,集聚创新资源的高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杭州市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创业孵化载体高质量建设与发展,2023年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总量达65家,连续11年排名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1位。
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杭州市2023年新增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4家、浙江省企业研究院76家、浙江省研发中心262家、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浙江省飞机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组建浙江省创新联合体5个,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此外,杭州市先后出台“抢先机、拼经济”开门红科技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政策,制定研发投入补助、鼓励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补助、外国高端人才“一卡通”服务等实施细则,下达省市惠企科技资金15亿元。
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杭州市以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工程,加快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新型科技创新体系,系统提升新型实验室体系能级,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锻造科学中心硬支撑,杭州市创新策源能力实现大跃升。
2024年1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在杭州市揭牌,杭州市再添一个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首个以医学命名的研究机构,也是浙江省重点引进和打造的生命健康科创高地主平台,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医学科学前沿重大问题,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瞄准医学领域重大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和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建立医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体系,争当国家医学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着力建设世界一流医学科研机构,打造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的示范样本。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杭州市走在科技创新前列的硬核支撑。2023年,杭州市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加速布局新型实验室体系,国家实验室正式挂牌运营,中国科学院医学所获批中国科学院直属所,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总量达到18家。目前,杭州市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初步形成了“1+2+18+7+N”的新型实验室体系,即1个国家实验室、2个大科学装置、1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7个省实验室和N个高能级创新平台。
同时,杭州市提速建设科技强基项目,目前杭州市科技强基项目达到30个,实现“投资额超百亿、区县(市)全覆盖”。目前,科技强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90.07亿元、居浙江省第1位。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实验大楼顺利结顶,极弱磁大科学装置成功获批可研方案,配套交叉研究平台开工建设。
此外,杭州市实施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探索科技前沿领域技术新突破。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创新联合体等攻关模式,围绕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关键生物技术等四大领域,结合杭州市产业主攻方向,重点突破功率芯片、数据虚拟化技术、类脑智能、结构生物学等科技前沿技术,2023年承担国家、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278项,实施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00项。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快车道
布局科技创新,杭州步履不停。杭州市快人一步,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快车道。
2023年6月5日,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正式揭牌。作为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的核心支撑平台,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由杭州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浙江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联合西湖大学、中控集团、杭州师范大学等5家单位联合设立,是全国首家“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公司化运营、市场化机制”,在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有一批龙头机构参与的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公司。
该中心将紧紧围绕杭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的核心目标,瞄准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需求,着力打造“立足杭州、链接全球”的技术转移转化全流程、网络化服务体系,为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构建成果转化精准对接平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杭州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争取为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一种“杭州模式”。
这只是杭州市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一个缩影。2023年,杭州市锚定打造全国颠覆性技术转移先行地、打造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打造全国创新创业梦想实践地、构建万亿级科技大市场等4个定位,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45”行动,积极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强政策引导、队伍建设、平台支撑和要素保障,以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核心支撑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加快形成科技成果全过程全周期服务体系,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同时,杭州市围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在全国率先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探索原始创新成果转化新范式,目前已布局30家概念验证中心。举办“打造首选地、提振新经济”“走进战略力量-天目山论坛”“合成生物学创新发展大会”等3场高规格“百千万”成果对接活动,发布400项科技成果、300项技术需求,签约合作协议25项;首次承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8个优胜奖项目达成落户意向。
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杭州科技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2023年,杭州市技术交易总额1588亿元,同比增长49.7%,首次突破1500亿元大关;企业技术输出额占比91.9%;“五大产业”技术交易猛增;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3万件,居省会城市第一……一系列带有“杭州特色”的亮眼数据,昭示着杭州正在成为创新活力足、创新动能强、创新成果多的科技创新新高地。
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环境
新入选浙江省顶尖人才11名,新认定高层次人才3.5万名,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39.7万人,连续13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2023年,杭州市招才引智结硕果。
为什么这么多人才齐聚杭州?答案是,杭州市有着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生态。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杭州市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构建“热带雨林式”最优创新环境,打造闭环循环创新生态,增强创新创业驱动力。
2023年,杭州市深入实施“西湖明珠工程”,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机制,并建设外国专家工作站,为外籍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开辟来杭“绿色通道”,10家单位设立外国专家工作站,新培育20支杭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5位科技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入选杭州市“万人计划”。
同时,区域创新载体质效齐升,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广阔舞台。杭州市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编制的《杭州-宁波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建方案》已由浙江省政府报科技部,争取科技部批复;桐庐智能装备高新区正式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名单,创建省级高新区13个,实现除淳安生态功能区外的区、县(市)省级高新区全覆盖。
研发投入是保持企业创新活力的源泉。2023年杭州市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6.9%、市本级新增财力的17.7%用于科技投入,实现“两个15%”目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9%。
此外,杭州市实施《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出新一批营商环境国家试点改革举措150项,率先实现279个事项凭营业执照“一照通办”,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杭州国际商事法庭挂牌成立。全面落实中央和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定杭州“举措清单”185项,建立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刚性机制,深化“千名干部助千企”活动,走访服务企业7.6万家次。探索推进浙江省首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创新打造“亲清在线·政策超市”,线上兑付资金255亿元、惠及企业11.9万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4年,杭州市紧扣“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新使命,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等两个争创为目标,以“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抓手,实施创新策源强基行动、核心技术攻坚行动、主体培育提质行动、首选地深化行动、科技人才引育行动、科技治理提升行动,推动杭州市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奋力谱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浙江篇章中挑大梁、当先锋、打头阵。
本版图片来源: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