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特约通讯员 刘倩
2023年,乐山高新区紧紧围绕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使命,聚焦“两主七链”、突出高新特色,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项目促投资,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2024年,乐山高新区将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大行动”和“产业菁英”培育工程,着力构建“1+3+N”大孵化格局,培育未来产业,布局产业新赛道,着力构建高新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朝着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奋力前行。
三江潮涌两岸阔,追高逐新向未来。乐山市中心城区、大渡河南岸,乐山高新区坐落于此。这里,一座千亿高新产业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数据显示,2023年,乐山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奋者先。作为乐山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2023年,乐山高新区紧紧围绕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使命,聚焦“两主七链”、突出高新特色,将创新基因深深融入高质量发展血脉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项目促投资,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为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培育新兴产业
形成发展新势能
近日,乐山高新区伟力得新型储能(钒电池)产业园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快马加鞭赶工期、保进度,为项目早日投入生产抢时间。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全球一流的全钒液流电池智能化制造工厂。
钒产业是乐山工业的重要支撑。总部位于乐山的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成长为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的一匹黑马,在国内颇具影响力。
“钒电池储能电站就像一个巨型的‘充电宝’,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伟力得副总经理朱晓星说,钒电池储能可以有效弥补充用电缺口,弥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的问题。
按照相关政策制定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30GW以上,钒电池渗透率预计超过20%,而当前渗透率仅为1%。预计到2030年,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将迎来规模化商业应用,未来3-7年,我国“新能源+钒电池储能”产业将开启万亿元级市场。
抢抓行业风口,伟力得正在乐山高新区打造新型储能(钒电池)产业园项目,在进一步扩大产能的同时,也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乐山,积极布局钒电池储能新赛道,助力乐山构建“钒原料+钒新材料+钒新能源”产业链。
这只是乐山高新区进击新赛道,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
根据《乐山高新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的实施意见》,乐山高新区正加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势能。具体而言,乐山高新区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倍增计划,主攻发展光伏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细分晶硅光伏、电子信息、大数据、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新型储能、新能源智能制造七大产业链构架,加快构建“两主七链”的产业生态全景图。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就在施工。紧盯千亿产业园区建设目标,锚定产业发展主攻方向,乐山高新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表现不俗。
2023年,乐山高新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高新区发展的“头号工程”,在项目招引过程中立足“高新”定位要求,更加重视项目质量和效益,坚决避免“装进篮子都是菜”,真正做到招大引强选优。同时,出台“三招三引”支持政策,创新招商举措,提供产业基金、存量土地保障,并结合工作专班制度、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等,丰富招商渠道及资源,助力建设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此外,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组数据能更直观展现2023年乐山高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对接项目102个,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0个,协议总投资197.3亿元;外资实际到位22万美元。重点推进项目建设80个、总投资759亿元,其中重大产业项目50个、项目总投资575.7亿元、投资额占比75.8%。
构建大孵化体系
蓄积科创强大动能
2024年1月2日,乐山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发布“2023年度孵化种子资金分配”,对5家科技型企业给予“孵化种子资金”扶持,资金总额达41万元,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投入。
“‘孵化种子资金’可缓解轻资产科技创新项目在研发初期融资难的困境,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撬动社会资金对科技创新项目的关注和支持。让弱者变强、让优者更优,扶持最需要的企业,支持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乐山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4年来,乐山高新区已对近20家创新企业给予“孵化种子资金”支持,新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未来,我们将争创综合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孵化一批规模以上企业、一批成长型企业。”
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2023年,乐山高新区锚定“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定位,坚持全域孵化理念,在孵化链、载体链、品牌链、服务链“四链”上齐发力,系统构建产业链培育全贯通、创新网络全联通、空间形态全涵盖的大孵化体系,为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蓄积科技创新强大动能。
构建“孵化链”,形成大体系。乐山高新区出台《关于高标准构建乐山高新区大孵化体系的实施意见》,“一盘棋”谋划推进大孵化体系建设,布局“1+3+N”大孵化格局;围绕“两主七链”产业规划,打造光伏新能源孵化生态圈、制造业配套孵化圈、新经济孵化生态圈,构建“招商项目—孵化配套—产业集群”培育链、“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链;推出8项立体硬核措施,在资金投入、空间拓展、人才引进、项目招引、品牌服务等方面多维度为大孵化格局打造保驾护航。
串珠“载体链”,拓展大空间。乐山高新区盘活园区楼宇闲置楼层,投入75万元装修改造场地2000平方米,为新增企业入驻腾出空间;先后投入950万元建成乐山市科技服务大市场一、二期共计3000平方米,加快实施7000平方米高新创智谷创新孵化大楼项目建设;投入300万元建成乐山高新区创新创业苗圃基地2000平方米,与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建创新载体,吸引支持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和教师团队到苗圃基地创业。
打造“品牌链”,创建大平台。乐山高新区出台《创建“高新·创智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施方案》,确保到2025年再创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成功争取乐山高新区入列“四川省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示范区”项目,争创N个众创空间联合体。
做优“服务链”,营造大氛围。乐山高新区健全创业孵化人才培训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企一策建立项目档案库,提供招商引资、基金申报、投融资等服务;搭建创新创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招商引资、基金申报、投融资等服务;分层分类开展招商对接会、企业培训活动、社群活动、主题沙龙、投融资路演等活动,不断扩大“至乐汇”孵化品牌影响力。
“四链”齐发力,乐山高新区创新孵化成果显著:2023年,新建孵化载体面积3000平方米,新入孵企业21家、总数达到70家;新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总数达到45家,新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总数达到11家;新引进博士以上科研团队2个;帮助企业获得融资5000万元。
梯度培育企业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23年10月14日,用于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的第三批次1E级低压、控制电缆从尚纬股份生产车间发往目的地。“2023年6月,我们开始陆续收到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电缆订单,目前三批次订单已经全部发货。该项目订单产量达220公里,总金额1420万元。”尚纬股份技术中心核电项目经理陆佳旺介绍说。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尚纬股份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该企业现拥有2个四川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四川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四川省级特种电缆工程实验室,组建有250余人的创新团队;近年来获得45项国家发明专利、176项实用新型专利、13个高新技术产品认定、37个四川省级科技成果认定、4项四川省级新产品鉴定、4项四川省级科学技术奖、11项乐山市级科学技术奖、1项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2023年9月,四川省政府对2022年度科技创新工作中表现突出的50家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及48名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家予以通报表扬,尚纬股份以优异的科技创新表现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企业表扬名单。
科技成果丰硕,引来源源不断的订单。据了解,截至目前,尚纬股份参与的国内项目包括“华龙一号”全球示范工程福清核电站、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石岛湾核电站,以及我国第一座四代核电项目福建霞浦示范快堆、全国首个混改企业投建的核电项目浙江三澳和电缆站等;国际项目包括“华龙一号”首个“走出去”项目——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项目、新塔尔核电项目等,已为纳米比亚鲸湾港、俄罗斯烧结项目、阿尔及利亚管带机项目、埃及光热发电项目、越南升龙火力发电厂等60多个国际工程项目提供了产品解决方案,服务辐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一方面,乐山高新区注重精准梯度培育企业,贯彻落实好《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 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4年)》,加快构建“强领军、强主干、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围绕培育领军企业、壮大创新骨干、强化创新基础,加强对企业的资金支持、专业辅导、上门服务等精准培育力度,建立全生命周期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更多主体实现从“个转小”“小转高”的梯度成长。另一方面,乐山高新区优先支持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的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乐山市高企培育库,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努力招引适合高新区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有望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给予针对性政策辅导和全方位支持,共同推动科技型企业集聚。
此外,乐山高新区出台“科创八条”“人才八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六条”“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条”等系列政策,从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高水平产学研合作、支持创新孵化提质增效等方面进行政策引导,真金白银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乐山高新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2家、占乐山市74.67%,科技型中小企业237家、占乐山市77.4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占乐山市36.4%,四川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占乐山市14.3%,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占乐山市32.6%,瞪羚企业1家、乐山市唯一,高新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有力支撑千亿级产业园区建设。
创新“政务服务+”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日,在位于乐山高新区的四川硅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碌着运输刚刚生产出的一批硅粒,它们即将被送往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的中国绿色硅谷,助力当地多晶硅企业的生产。
“目前我们已经达产了6条生产线,员工人数在26人左右,我们一直施行的是数字化经营,少人化、无人化的生产。”四川硅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舜杰表示,当前四川硅旺已经开发了通威、协鑫作为企业客户,基本已经达产。
回想当初,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类似的项目企业在其他地区同样投资过,基本上在半年左右才能够真正地开始施工建设,但在乐山高新区则不同。乐山高新区为企业采取“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使开工之前的“一堆事”变成了“一件事”。审批时间也由原来的63个工作日压缩为36个工作日,让企业顺利开工,赢得宝贵的时间提前投产,目前已生产23650吨,产值3.64亿元。
据了解,为解决项目审批流程复杂、涉及环节多、时间跨度长等堵点难点问题,乐山高新区通过机制创新,项目专班提前介入,为企业提供项目审批全流程咨询、指导、帮代办服务,覆盖工程项目立项到竣工联合验收阶段。服务专员协助企业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协调审批部门提前审查、模拟审批;采取土地供应与项目报批同时进行、模拟审批与并联审批“并跑加速”方式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项目取得开工手续仅用时36个工作日,审批提速42.8%。
除了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外,近年来,乐山高新区以打造千亿园区为目标,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探索政务服务工作的新模式新做法,建立“1+1+16”即“管委会+镇+村(社区)”的便企便民服务网络,深入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暨“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围绕“快、诚、优”服务目标足额兑现招商承诺,创新“政务服务+”新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努力打造乐山市一流的营商环境。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2024年,乐山高新区将紧紧围绕“乐山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龙头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定位,主攻发展光伏及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大行动”和“产业菁英”培育工程,着力构建“1+3+N”大孵化格局,培育未来产业,布局产业新赛道,着力构建高新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朝着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