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4日
第A40版:创新园区 常州

常州高新区:聚焦5大重点产业 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

  常州创意产业园  本版图片摄影:朱臻 王锐

  天合光能

  比亚迪

  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中心

  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

     ▶ 吴燕翎 谈必行 周娴


  登高望远,乘势起势。

  2023年,常州高新区出台《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聚焦生命健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和创意产业五大产业,以一个领导协调小组、一个产业规划、一批优质项目、一批科创平台、一批产业载体、一批品牌活动、一个发展基金、一套扶持政策等“八个一”工作重点为主要抓手,全力打造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

  多年来,常州高新区锚定未来布局赛道,吹响冲锋的号角,风口之下,一个个“千亿集群”蓄势待发。这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更彰显着高新区在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打造新能源之都建设中的有力担当。

  生命健康产业

  关键词: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园区

  小目标:力争到2030年,全区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2023年10月,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顺利开园,20个重点项目签约入驻,长三角合成生物港扬帆起航,构筑从产业前沿关键技术创新到成果孵化转化、绿色产业示范的创新链条,致力于打造常州又一个千亿产业集群。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依托生命健康产业园区,重点聚焦合成生物产业,以推动南京师范大学合成生物研究院发展建设为抓手,精准引育顶尖人才,吸引了一批建设规模大、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落户。目前园区已签约落户扬子江紫龙药业等产业化项目超30个,总投资超400亿元。

  一头连着国计,一头连着民生。在探索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版图上,常州高新区发力“大健康”赛道,一路向“朝阳”进发。目前,生命健康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了以联影医疗为龙头的高端影像设备,以恒邦、扬子江、千红为引领的生物医药及高端新药制剂,以达实久信为龙头的医用手术净化室工程及医疗大数据等特色产业。

  十年布局,因地制宜。一批潜力大、活力足、专而精的项目及企业落户,“虹吸”效应让园区发展不断扩链、人才不断聚集。

  薛家镇“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到2025年,园镇工业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其中生命健康产业产值要突破350亿元。

  常州高新区将力争“十四五”期末在生命健康领域培育1家100亿企业、3家50亿企业。预计到2030年,全区生命健康产业链企业突破1000家、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

  关键词:“东方碳谷”

  小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区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

  滨江经济开发区,中简科技生产车间内,ZT9H碳纤维正在进行试生产。不久前,该公司“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产品项目”提前一年半完成计划建设任务,随着产能的陆续释放,将形成新增年产1500吨航空航天高端碳纤维的产能,标志着中简科技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新型碳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皇冠上的明珠。2008年,中简科技董事长杨永岗应邀带领团队落户常州,一步步走上国内碳纤维产业化领域的巅峰。“我们敢于和世界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亮剑’‘掰手腕’。”

  身处全国最早布局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的地区之一,中简科技也见证了产业在常州高新区的拔节起势。

  2022年3月,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在常州高新区成立。2023年6月,位于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创港二期产业园总部新大楼正式启用,未来将面向国家战略与行业重大需求,争当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创新引领者。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是常州高新区的优势领域。作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主阵地的滨江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全力打造“东方碳谷”特色产业地标,已集聚中简科技、天马集团、新创碳谷等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2023年行业销售总额超150亿元,在江苏省产业占比超30%,成功获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常州高新区将加快培育一批“单打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上市企业,力争到2025年,全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企业超过80家,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成为国内领先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高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

  关键词:首个千亿集群

  小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区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在位于罗溪镇的比亚迪常州基地,总装车间“OK线”上,一辆辆“元Plus”、“海豹”正在进行整车静态检验,随后鱼贯驶出。2023年,比亚迪实现销售485亿元,下线整车30万台,其中11.7万辆常州产新能源车远销海外;北汽重卡实现产量4262台,销售近2801台。

  与此同时,总投资10亿美元的江苏省重大项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预计今年下半年竣工。项目建成后,将年产40万套新能源乘用车配套核心零部件,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一车牵引,常州高新区首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常州高新区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智造基地。以东风日产、比亚迪、北汽福田三大整车项目为引领,已具备较完整的产业链,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

  2023年,常州高新区374家新能源领域相关企业完成产值1886.8亿元,增长23.7%。

  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产业链相关企业合计完成产值1101.5亿元,同比增长23.9%,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常州高新区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真正将配套完备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全”的基础转化为“强”和“大”的优势。

  常州高新区全面推动“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五大重点产业为突破口,集中资源和力量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企业竞争力强、空间布局合理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在深入落实常州市“532”发展战略,匠心打造“六张高新名片”的征途中,乘势而上攀新高,守正创新谋新篇。

       智慧能源产业

  关键词:赛道新势力

  小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区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

  位于龙虎塘街道的常州优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满屋顶的光伏发电板引人注目。2023年,瞄准风电领域,优谷科技订单迎来爆发式增长并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常州高新区上市梯队又一新兴力量。

  从借“风”起势,到成为智慧能源赛道的一股“科创新势力”,技术创新是发展根本所在。去年以来,优谷科技相继完成了全球单机最大容量的海上风电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精密焊接机壳,以及世界单台日发电量第一的直驱风力发电机定子支架的研制,一跃成为维斯塔斯、康明斯、西门子等世界一流名企的配套制造商。该公司产品应用于全球40多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行业精密焊接机壳年产量最大的公司。

  去年,优谷科技全资控股子公司常州市优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大功率海上风电发电机和冷却系统产业化项目,被列为2023年江苏省重大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额25亿元。“我们力争到2027年,销售额达到35亿-40亿元。”优谷科技董事长顾永久说。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加速智慧能源产业布局,形成以天合光能、捷佳创、聚和材料等龙头为引领、光伏为核心、储能和氢能为补充的智慧能源产业链,先后获评“江苏省光伏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科技部创新型光伏产业集群试点”等。2023年,常州高新区智慧能源产值突破500亿元,产业生态圈初具雏形。

  智慧能源产业正处于政策风口,常州高新区将加快打造全国知名的智慧能源产业高地。力争到2025年,全区智慧能源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招引产业链上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40个,引进或培育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3-5家。

       创意产业

       关键词:文科融合“常州模式”

  小目标:构建元宇宙“上游基础设施—中游设备平台—下游应用服务”完整产业链。

  2023年9月,常州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携卓谨科技、印象乾图、吟飞科技等11家常州文化科技代表企业,亮相2023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这些企业展示的“文化赋能制造、数字激活体验”的精彩创意,吸睛无数。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常州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常州创意产业园区为核心,打造了“一核多联、四区联动”的空间和功能布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支撑,深度融合常州先进制造和文化旅游等基础产业,形成了“文化赋能制造、数字激活体验”的“常州模式”。基地集聚文化科技企业600多家、文化科技特色园区4个、公共服务平台10个。

  常州高新区聚力建设数字化服务业发展新高地。目前,创意产业园区培育了人工智能、数字装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消费、影视后期渲染、沉浸式文旅体验等领域一批文化科技数字化龙头企业。2023年园区完成产业链营收320亿元、入库税收2.8亿元,获评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

  园区正全力构建“数字经济+实体经济”互融共促的发展格局,在文化装备制造与服务、数字文旅体验、数字版权交易应用、数字创意内容与服务4大领域重点发力。未来,常州高新区将出台产业发展规划与行动方案,构建全区元宇宙产业“上游基础设施-中游设备平台-下游应用服务”完整产业链。

2024-03-04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3452.html 1 常州高新区:聚焦5大重点产业 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