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昌龙 丁宇航
近年来,淮南高新区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锚定发展大数据、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等新兴产业,聚焦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项目,持续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推进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淮南高新区将持续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贡献高新力量。
2024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淮南高新区开沃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德力年产1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春申里商业街等项目建设全面复工复产,开足马力抢进度、赶工期,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近年来,淮南高新区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锚定发展大数据、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等新兴产业,聚焦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项目,持续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推进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淮南高新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5.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6.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国家高新区最新排名第133位,3年累计提升18名;先后获评“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安徽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低碳片区”等。
做优服务保障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4年2月1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开沃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全面复工复产,400余人开足马力抢进度、赶工期。“抢抓春季施工有利天气条件,切实加快工程进度。”施工现场负责人肖宇表示,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有力促进淮南高新区实现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导的先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为该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实现千亿元级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芯视佳12英寸硅基OLED微显示器制造、明然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生产基地等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工人已全员到岗,复工建设正如火如荼。
起步即冲刺,实干开新局。淮南高新区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开复工,形成大抓项目的浓厚氛围。“我们坚持早谋划、快行动,抢抓有利时机,倒排工期,有力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做足‘提前量’。”淮南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李群表示。
2023年,淮南高新区通过持续优化服务,强化用工、土地等要素保障,把服务保障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投资落地见效的关键,成立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任务分解、领导包保、集中开工、按周调度等项目推进机制,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保姆”式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开沃集团淮南基地实现产品下线,新开工建设总投资额50亿元的德力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总投资额100亿元的合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总投资额55亿元的高端显示模组等重点项目62个;续建明然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生产基地、芯视佳12英寸硅基OLED微显示器制造、芙蓉苑二期等项目52个;竣工英众科技产业园、北师大淮南实验学校北区等重点项目20个。
全面落实各项助企惠企政策措施,为项目推进、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2023年,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30次,共为35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2.1亿元。
加快平台建设
产业集聚发展迈上新台阶
淮南高新区积极发挥新型显示、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优势,搭建创新创业共同体,推动产业链整合和培育,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淮南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21号楼,安徽晶桥光电、安徽鑫泰光电、安徽鑫立鑫光电等3家入驻企业相关负责人共同商讨深度合作,形成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通的产业链合作模式。
淮南高新区积极探索实践“工业上楼”模式。“工业上楼”是将传统单层的扁平式厂房,汇聚到高楼层,形成垂直化空间形态,以“垂直工厂”的方式实现高度集约化、亩均效益最优化。“21号楼共有5层,入驻的3家企业就在上下楼。这些企业具有相近行业高通用性和高集约性的特点,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这也是淮南高新区实施‘工业上楼’的试点。”李群说。
近年来,淮南高新区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先后建成双创综合服务中心、科技信息产业园、江淮云、智慧谷等总面积达51.3万平方米的载体平台,配套建设餐饮酒店、园区职工宿舍、食堂等,为初创型企业落户提供完善的硬件支撑。企业发展壮大后,对于有生产厂房需求的,及时调整入驻高新产业园(1-3期共计93.8万平方米),免除兴建厂房的投资压力和时间成本。
强化创新孵化
创业氛围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淮南高新区不断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大力支持创新创业,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安徽埃夫利舍建筑技术有限公司于2018年落户淮南高新区,致力于建筑节能技术开发服务、建筑智能化系统专项设计服务等。目前,该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淮南创业家王龙8年前白手起家创办智能家居企业,目前已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2022年度安徽省皖美品牌示范企业等。
淮南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出台一系列暖企惠企政策,对中小微企业“一对一”帮扶,提升为企服务质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王龙创办的企业正在实施数字化转型,并计划投资2亿元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以期提升产能和产业链。“企业入驻后,政府派专人对接服务,节约时间成本,让企业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生产与研发。”王龙表示其企业预计2024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2025年将达到3.8亿元。
2022年,时年22岁就读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李云龙,获评“安徽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李云龙创办的安徽声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本科院校、中高职学校智能教学设备研发,旨在将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融入高校教学。该企业入驻淮南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后,该孵化器专门安排创业导师对其进行辅导。目前,声谷智能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已成为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为一体的优秀企业,带动就业110余人。
诸如此类的创业案例在淮南高新区还有很多。当前,淮南高新区全力推进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为广大有梦想的创业者提供放飞梦想、施展才华的舞台。截至目前,淮南高新区拥有孵化器2个,安徽省级众创空间3个。2022年,淮南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国家级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该孵化器拥有在孵企业43家,入孵企业获授权发明专利44个。与此同时,淮南高新区全力支持创新创业,积极参与“中国创翼”和“赢在江淮”主题活动,定期举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沙龙、大数据论坛、成果展示等活动;连续两年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15家参赛企业中有12家获奖。
淮南高新区强化创业金融保障力度,2023年共发放人社惠企创业就业补贴59.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935万元。
深化产教融合
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突破
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迈出新步伐。截至目前,该科技园拥有在孵企业53家,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职业安全健康、新材料工艺、智能装备等领域。2023年,该科技园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68件,备案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2023年7月,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获批成为安徽省首批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并加入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同时,签约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为代表的创业导师23人。
安徽米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共建“智能识别联合实验室”;安徽骏祥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安徽数智矿山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进行合作,将北斗、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矿山安全、地质环境等领域。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深入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真正实现企校双方互促共赢。
校企合作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案例在淮南高新区层出不穷。2023年3月,安徽云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淮南师范学院共同研究排水管道缺陷的智能识别技术,主要通过开发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深度学习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方法,自动检测和识别排水管道中的缺陷和异常,实现对排水管道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目前,该合作已取得2件著作权,研发成果有望为未来的智能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淮南高新区还将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提升科技水平的重要抓手。目前,该高新区拥有安徽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81个。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家,安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其他各类创新研发平台64家。该高新区与上海市莘庄工业区进行合作,挂牌运营闵行·淮南科创产业园、闵行·淮南科创孵化基地,探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创业孵化器基地,组建闵行淮南合资公司推进产业园运营管理工作,持续提升园区与发达地区创新合作水平。
聚力“双招双引”
经济社会发展展现新面貌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淮南高新区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不断探索招商模式、创新思路方法。组建4支浙东驻点招商工作组,与宁波汽车零部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淮南市高新战新产业投资促进基金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投资基金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23年新签约大神高端显示模块系统、抖音火山引擎等重点项目41个,总投资346亿元。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引进德力专用车、合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20个,总投资达259亿元,其中总投资55亿元的开沃商用车项目已下线投产,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聚集区。2023年,淮南高新区引进安徽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总额达81亿元,工业项目实际形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
全力打造人才高地。淮南高新区修订《淮南高新区人才扶持政策实施办法》等政策规定,结合企业人才需要,采取“刚性”“柔性”两种模式,每年统筹安排各类人才专项资金2000万元,为高层次人才和创业人才提供一次性补贴、个税减免、创业资金补助等,同时为人才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提供便利。加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以来,园区企业新引进和培养国家或安徽省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9人,培育安徽省级江淮英才培养计划杰出项目创业人才1人。截至目前,淮南高新区有4人入选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入选安徽省“江淮英才杰出项目创业人才”,18个创新团队及带头人荣获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及带头人等称号。
征程万里风正劲,擂鼓催征绘新图。2024年,淮南高新区将持续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围绕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贡献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