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4日
第A31版:创新园区 昆明

坚持“高”“新”定位 建设“六个春城”

昆明高新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高新篇章

  闻泰智能制造产业园  本版图片来源:昆明高新区

  昆明智汇产业园

  云南省干细胞库

  贵研化学材料(云南)有限公司

  贝泰妮集团

  云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心

  昆明高新区

  ▶ 金颖 本报记者 李洋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昆明高新区将乘风起航, 力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


  昆明高新区坚持锚定昆明市“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目标任务,稳中求进、顶压前进、击鼓奋进,2023年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年预计主营业务收入达3223.3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2.2亿元,增长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5.4%,占昆明市16%,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达57%。亩均工业产值达1266.4万元/亩。固定资产投资64.6亿元,其中:产业投资占比达 65.7%……

  初心如炬,使命如磐。昆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徐毅清表示,2024年,昆明高新区将坚持“高”“新”定位,聚焦“六个春城”建设,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在国家高新区赛道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坚持项目为王

  高质量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昆明高新区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塑造产业新优势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备产业链条、健全产业体系,形成配套优势、集群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

  根据“延链配套、集群发展”思路,2023年,昆明高新区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紧扣贵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补“链点”、强“链条”、稳“链主”,产业层次稳中提级。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云南省优势型制造业集群”,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获评“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昆明高新区东区获评“云南省2023年重点培育数字经济园区”。多宝电缆、贝泰妮荣获云南省政府质量奖,入围中国质量奖。南天信息、沃森生物等9户企业入选云南省重点产业领军企业。昊邦制药、中科鑫圆等13户企业获评云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闻讯实业获评云南省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产业换档升级的背后是昆明高新区实施的一系列新举措。2023年前三季度,昆明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昆明市稳经济稳增长系列政策,出台《昆明高新区经济回稳向好18条措施》,制定全年项目投资计划,建立“四上企业”包保制度,做到指标有支撑、任务有落实。在决战四季度、全面攻坚年度目标任务的关键时刻,昆明高新区出台《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促进产业投资若干政策(试行)》,紧扣“全面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创新型特色园区”目标定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产业聚集,促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此基础上,2023年昆明高新区新开工项目70个,入库67个、入库率达95.7%,完成投资额13.2亿元。开展“一把手”招商、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举办港澳台侨招商引资推介会,参加第七届南博会、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等,新签约扬子江药业、星达铜业等项目28个,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三类500强”项目1个,80个招商引资项目纳入固投统计,6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备案。对外开放深化拓展。开展“主动对接RCEP、促进开放平台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三年行动,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10亿元。闻讯实业通过海关AEO认证,全国首批、云南省首家区外保税维修中心落地高新区,国内首家“保税业务+ERP+工单核销”三合一模式系统“昆明闻讯云南保税业务综合辅助管理平台”正式上线。

  昆明高新区将在2024年继续巩固拓展产业集群创建成果,以推进稀贵金属新材料和生物医药2个国家级示范基地、电子信息和电力装备2个云南省级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开展工业企业稳增长包保,引导云铜、贵研铂业等重点企业稳产增效,支持贝泰妮、闻泰等增加值率较高的企业多做贡献,助力中小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扩产缩面,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8%。昆明高新区将继续深化招商“链式”思维,抢抓我国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参与云南省沿边产业园建设,全力做好转移产业承接。围绕主导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瞄准大型央企、省属国企、知名民企、跨国外企,精准招引领军型“链主”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关联性服务企业,全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实现“招引一个带一串,激活一条产业链”的良好效应。抢抓RCEP生效机遇,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国际市场布局,鼓励外贸企业、骨干企业“走出去” ,稳住外贸基本盘,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确保进出口总额增长5%。

  坚持科技赋能

  高质量打造创新发展主战场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以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构建高质量发展新的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2023年,昆明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园区发展。持续实施“经营主体倍增、高科技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发展”三大提质增效行动。依托国家级产业基地、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及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载体,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和资金链“五链”融合。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引进高层次人才、产业急需人才160余名,22名人才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创业云南”创业指导专家等荣誉,贵研检测科技、云南变压器等5支团队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4户企业成为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试点企业,占云南省40%。成立南天信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阶段性整改提升云南省大学科技园,申报高创园为“昆明市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成立云南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专家进区授课,持续擦亮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品牌;“多点发力”抓创新,推动科技领域释放新动能。

  2023年上半年,云南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位于昆明高新区的昆明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就3项发明专利签署专利开放许可协议,这是云南省签约的首单转入专利开放许可。

  2023年,昆明高新区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为契机,积极构建“1+1+5+N”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包括建设1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载体、引进1个集聚区运营主体、建设5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及公共服务平台、引进N个品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目前,位于昆明高新区的昆明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已吸引3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完成专利快速预审备案超过200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872项,合同成交登记额28.0974亿元。

  在此基础上,昆明高新区完善高新技术成果产出及转化机制,2023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56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1亿元,同比增长13.7%;当年发明专利申请量1008件,同比增长21.33%;发明专利授权量528件,同比增长19.88%;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1862件,同比增长93.95%。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科技企业倍增工程,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6户,同比增长33.3%;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8户,同比增长17.4%;新增云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4户,净增117户,同比增长148.7%。

  2024年,昆明高新区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联动,汇聚更多创新资源、吸纳更多创新要素、创造更优创新条件,激发发展潜力充分释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落实科技创新奖补政策,引导企业高位承接云南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建立高企培育“导师团、辅导员、联络员”三级服务体系。

  加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次培育,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培,积极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

  提质升级大学科技园,开展高校创新资源集成、科技创业创新孵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区域开放协同发展“五项提升工程”,同步优化整合高创园、基因科技园、细胞产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资源,确保平台对项目、企业、产业始终保持高水平赋能作用。

  深入落实“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春城计划”等,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在企业自主认定人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等方面开展新探索,实现新突破。

  坚持改革破局

  高质量提升“链”上服务水平

  “这样面对面的座谈交流让致力于向外发展的企业像是‘回到娘家’一样,可以充分表达想法与诉求。”在2023年第11期营商环境会客厅活动上,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链上企业、云南新生命干细胞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胜说。

  近年来,昆明高新区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经济、绿色食品、绿色能源5个新兴产业链,推行实体型与功能型相链接的“1+X+N”开放式组织体系,整合“链”上企业31家,延伸“链”上共建单位19家,制定“3项清单”为企业解决重大问题。目前超过150家企业先后参与高新区营商环境会客厅活动。

  这仅仅是昆明高新区坚持改革破局、优化服务的一个缩影。2023年,高新区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一窗通办”、网上可办”,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实施并联审批、代办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做响“移动政务服务”“企业接待日”等服务品牌,推行“e 办通”“一部手机办事通”等自助服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推行“一环节”审批、“半天内”办结、“零成本”开业,开办企业耗时仅57分钟。提升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度,推进“个转企”“小升规”,经营主体加速成长。园区保有经营主体3.9万户,净增经营主体6629户。

  2024年1月,昆明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东区办事大厅)正式启用,办事大厅内,空间规划合理有序,自助服务区、咨询服务台、办事窗口和等候休息区等区域划分明确,服务窗口秩序井然。

  办事大厅设置导询台和公共复印区域,用于引导企业和群众进行取号、咨询业务。大厅共设有窗口12个,自助办理设备9台,彻底解决了企业和群众“东奔西跑”问题。很多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工作人员表示,东区办事大厅不仅环境舒适,办事也更加方便,有效解决了之前东区企业和群众办事要跑到西区的问题,彻底实现了办事“触手可及”。

  不仅如此,昆明高新区还落实税费征管改革,推广数字发票全面电子化。试行“免审即享”,简化科创奖补、产业扶持流程,兑现惠企资金2.03亿元。

  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5.4亿元。深化“五员”服务,举办职称申报、专技培训、人员招聘等活动,解决2.3万人就业;加大金融支持,助力企业办理质押融资2.1亿元。

  近日,昆明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运营的昆明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获评国家优秀基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由昆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窗口平台申报的案例“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获评国家优秀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案例。

  目标既定,方向已明,关键在干。

  新年刚过,昆明高新区便以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者姿态,着力推进坚定不移兴产业,开展“产业蓄势提能”行动;坚定不移抓招商,开展“招引质效提振”行动;坚定不移强动能,开展“创新驱动提级”行动;坚定不移促改革,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坚定不移优环境,开展“城市建管提质”行动;坚定不移惠民生,开展“治理效能提档”行动;坚定不移保安全,开展“风险防范提标”行动;坚定不移抓党建,开展“队伍建设提效”行动等“八个行动”,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强信心、稳预期,强产业、增效益,强动力、添活力,强保障、守底线,强民生、促稳定,为建成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2024-03-04 坚持“高”“新”定位 建设“六个春城”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3443.html 1 昆明高新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高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