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4日
第A26版:创新园区 天津滨海

天津滨海高新区:奋力打造“四大高地”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

  信创海河实验室

  360集团GPT产业发展计划启动

  华苑科技园

  智慧山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天津滨海高新区

  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

  ▶ 甄晓倩 夏梦奇 本报记者 李争粉


  时光,见证奋斗足迹。实践,书写厚重答卷。

  2024年是天津滨海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的第33个年头,今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将以“党建引领 共同缔造”为理念,奋力打造创新、产业、改革开放和治理“四大高地”,不断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持续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发展大局添活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新”篇章。


  2023年,天津滨海高新区GDP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要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5%。2024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将持续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发展大局添活力,奋力打造创新、产业、改革开放和治理“四大高地”,书写新时代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近日,天津市政府批复同意将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纳入天开园后,华苑科技园将与天开园“一核两翼”实现双向赋能、联动发展,助力区域科创走廊加速建成。

  自2023年5月18日天开园正式开园以来,科创资源聚集态势初步显现,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同时,天开广场载体空间已接近饱和,更多的孵化转化楼宇空间和产业化用地需求日益显现,而华苑科技园空间载体资源丰富,高端产业集群初显,创新策源能力突出,成果转化渠道通畅,科创服务生态健全,园区配套成熟,恰应天开园扩容发展之势。

  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聚集了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天津大学医疗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国家地方共建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以及一大批企业为主体的高能级研发创新平台,与高校院所形成产学研紧密合作关系,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支撑力量。

  “华苑科技园纳入天开园空间发展布局,打造区域创新走廊,将为天津滨海高新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天津滨海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区域创新走廊正在加速打造,企业创新更是瞄准了科技前沿。

  2月18日,天津滨海高新区企业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TY751注射液IND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将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据了解,TY751注射液是一款化学合成的多肽类GLP-1R/GCGR双重激动剂,可用于降糖和减重等。下一步,天津药研院将按照临床和注册法规的要求,开展I期临床试验研究,并计划拓展该品在其他代谢性疾病领域的应用。

  TY751注射液仅仅是天津滨海高新区药物研发领域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天津滨海高新区三大海河实验室在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超70项。其中,信创海河实验室与北京启元实验室达成合作,加强与国家实验室科研项目、成果产业化协作。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分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协和医学科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多家北京知名高校院所共同开展京津冀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规划建设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国家级风电叶片检测中心、汇智平台—河北工业大学快速响应网点。

  创新主体的培育也结出硕果。目前,天津滨海高新区已拥有国家高企2312家、国科小2215家、雏鹰企业1229家、瞪羚企业80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59家,在天津市占比均接近1/5;科技型上市企业15家,在天津市占比近1/3。通过“企业创新积分制”推出的“科创积分贷”覆盖科技型企业2300余家,高新区累计支持200余家企业获银行授信10亿元。

  孵化链条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也正为天津滨海高新区培育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据了解,天津滨海高新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11家,天津市级孵化器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天津市级众创空间17家,均位列天津市第一。天津滨海高新区会同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海河产业基金、韦尔半导体公司、韦豪创芯投资五方发起设立海河清韦创芯(滨海高新区)中心投入运营一周年,打造全国首个“政产学研金”的飞地联合孵化模式,着力推动项目研发在北京、产业化在高新区。

  产业发展活力焕发

  目前,天津滨海高新区形成了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首位度,以新经济服务业为特色,以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为支撑的同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的“X”个新赛道的“113X”产业体系。

  2023年,天津滨海高新区信创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2%,集聚了曙光、海光、飞腾等龙头企业,联合三六零建立了全国首个信创安全服务平台;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97%,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加速建设,生物医药园区产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位列第7,天津药研院、中源协和、合源生物、天九再生等创新型企业和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与北京科研资源、产业资源联动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进入“生产线”;2023年高新区新经济服务业实现营收超过千亿元,同比增长19.56%,以云账户、今日头条、58到家等为代表的企业,以及形成的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跨境电商等子产业链,成为新经济业态发展壮大的“沃土”……

  2023年年底,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东段开通试运营,该线路全部车站的AFC系统均采用飞腾腾珑 E2000,助力天津地铁实现全面升级。此外,飞腾芯片还服务于天津公交车辆信息终端、北京某高铁站自动售检票机等应用场景,以“芯”科技服务“车轮上的京津冀”。在金融领域,飞腾芯片应用于京津冀地区金融机构的金融机具、PC终端和服务器产品中。在能源领域,飞腾公司与中海油发展安全环保分公司共同开发的基于飞腾腾锐D2000高效能桌面CPU的“极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管控平台工控机,目前已在中海油生产现场投用。

  天津打造我国信创“第一城”,这样的“第一城”并不是空想而来的——目前,两大国产操作系统中,天津滨海高新区拥有麒麟软件;全国六大中央处理器(CPU)设计企业中,拥有飞腾、海光2家;四大传统国产数据库中,拥有南大通用和神舟通用2家龙头企业,为远望探测工程、“嫦娥五号”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全面保障和数据支撑。

  仅在“中国信创谷”,就集聚了天津市级以上研发机构76家,其中国家级8家,信创海河实验室、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为信创“第一城”的塑造输出强劲动力。以信创海河实验室为例,这个实验室聚焦微处理器设计、基础软件、工业软件、高性能计算四大主攻研究方向,汇聚顶尖科学家团队,在三维几何造型引擎、兼容RISC-V指令集的处理器核设计、存储控制芯片设计和桌面顶级开源操作系统根社区领域,形成了一批突破性技术。

  目前,天津已经打造出“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整机终端—超级计算—信息安全服务”信创产品链条,构建了自主可控、产研一体、软硬协同的信创产业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结硕果

  面朝渤海,背靠太岳,携揽“三北”。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广袤的大地上风光无限、日新月异。

  京津合作示范区由京津两市于2014年合作共建、天津滨海高新区与北京首创集团具体实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4+N”非首都功能承接的重要平台,承载着京津务实合作、协同发展的重要职责。

  10年来,天津滨海高新区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和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支持和服务北京首创集团在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示范区产业落地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各项工作,京津双城协同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目前,京津合作示范区一期起步区11.8平方公里“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近50亿元,城市展馆、中央公园等城市功能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具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载体条件。

  天津旗滨节能玻璃有限公司、佳晟(天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实体项目相继落户并顺利投达产,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京津合作示范区产业聚集成效不断显现。

  天津滨海高新区坚持依法管理与主动服务相结合,建立健全常态化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积极延伸服务触角,将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全覆盖至京津合作示范区,助力企业茁壮成长,为京津合作示范区产业动能持续提升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天津滨海高新区贯彻落实天津市政府要求,积极与北京市政府清河办事处对接协同,制定出台《京津合作示范区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有力保障了京津合作示范区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2023年,天津滨海高新区累计落户京、冀企业超过300家,其中北京非首都疏解企业超过200家,注册资本金超过300亿元,全年落地北京重大实体项目18个,总投资超320亿元;积极对接各级央企落户,累计落户各类二三级央企共21家,航天科工集团、中铁二十一局、中信资本、中海油、诚通集团等一批央企纷纷在高新区落子布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十年恢宏画卷,昭示着更加雄阔壮丽的未来。

  区域治理稳步优化

  优化营商“软环境”,拼出发展“硬实力”。

  天津滨海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在天津市率先开展高频证照联办“一件事”改革;上线“水电气热报装靠前服务系统”,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优化智能审批,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从“多网办”到“一网通办”,从“多头跑、来回跑”到“一站办结”,满足企业、群众从共性到个性化需求,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比如,为进一步优服务、促营商、增动能、赋产能,天津滨海高新区规资局开年以“一天也不耽误”的劲头,在工作中持续推动深化建筑工程审批制度深化改革,积极对接沟通天津市规资局无纸化办理建筑类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试行)的政策规定,争取天津市职能部门支持,第一时间取得审批授权并完成系统调试。

  在调试期间主动向企业宣讲“零跑动”简化要件的优势并协助设计单位网上申请办理电子签章。通过为企业提供电子智能化审图、电子签章等标准化、全流程的一条龙在线服务,天津滨海高新区规资局帮助企业实现线上提交、线上核验、线上审查、线上完善的“零跑动”服务,让企业、群众真正享受建筑项目规划审批的便捷与高效,最终实现滨海新区范围内“零跑动”政策率先在高新区开花结果。

  “没想到只需要一份电子版就可以申报规划许可,在以前尤其是与异地设计院合作时需要往返多次才能把要件准备妥当,效率真的提升很多!”企业经办人陈先生表示,此举免去了提交纸质材料,通过核验电子签章,配合“网上办”便民措施,企业可以最快速度完成申报和修正等工作。

  以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推动营商环境再升级。2023年,智慧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据了解,智慧山文化创意产业园以“科技+,文化+,生活+”的创新发展模式,成为天津市新文化地标,为探索打造社区化文化产业生态、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提供新经验。

  擘划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2024年是天津滨海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的第33个年头,今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将以“党建引领 共同缔造”为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登大台、唱大戏、挑重担”,锚定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和北方一流科创城的目标定位,加力落实天津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深入推进滨海新区“五大战略”,坚持“三新”并举、“三量”共进,持续打造创新、产业、改革开放和治理“四大高地”,以“高质量履职”为关键支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高新”实践的新篇章。

  持续打造创新高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将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持续实施高新区产业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出台高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吸引更多海外归国人才及其团队到高新区创新创业,打造“留创园”升级版;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抢抓华苑片区全面融入天开园机遇,加强与天开园信息互联互通,建立资源共享共用机制,制定出台《支持天开华苑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专项政策;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坚持提升创新平台能级,持续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海河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等更多战略科技力量;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出台新一轮《天津高新区关于加快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的鼓励办法》,重点推动龙头企业筹建专业孵化器,探索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发挥“创投十条”作用,推进建立基金小镇,引聚一批市场化创业投资机构。

  持续打造产业高地,支撑经济阶跃式发展。今年,天津滨海高新区继续坚持项目为王、服务至上,把招商引资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全年力争谋划1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3个级别重大项目不少于70个;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压茬推进“四个一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青禾晶元等一批项目的谋划、开工、建设、竣工,形成产业焕新的增量支撑;全力抓好增量服务,打好高企培育、高企挖掘攻坚战,充分发挥“创通票+创新券+创新积分”政策叠加,持续壮大存量底盘。

  持续打造改革开放高地,构建引领发展新优势。今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将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加快构建“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协同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体系;加快推进开放协同创新,推进实施高新区“二次扩容”,协同推进“一区多园”创新发展综合评价,形成园区协同发展合力;加快自贸联动创新区建设,推进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企业服务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法定机构改革,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全面系统提升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持续深化国有企业转型改革,围绕高新区“三新”“三量”工作主线,在产业投资、科技金融、科创服务体系建设、闲置资产盘活等方面助力高新区产业焕新、科技创新。

  持续打造治理高地,创新服务发展新模式。今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将坚决打赢风险防控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坚决打赢城市更新攻坚战,抢抓华苑片区全面融入天开园建设机遇,持续以“科创+文创”为片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统筹推进优质载体资源盘活,打造一批有灵魂、有主题的产业园区;坚决打赢营商环境攻坚战,擦亮“企业服务专员”品牌,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坚决打赢创新治理攻坚战,加快智慧高新建设,持续优化360GPT功能,完成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和训练推理能力提升,探索在相关板块的应用场景落地实施。坚决打赢安全稳定攻坚战,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积极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确保区域大局安全稳定。

  新年新气象,实干正当时。牢记初心,勇担使命。天津滨海高新区将不断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新”篇章。

  本版图片来源:天津滨海高新区

2024-03-04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3438.html 1 天津滨海高新区:奋力打造“四大高地”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