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4日
第A22版:创新园区 蚌埠

蚌埠高新区:交出一份不负重托的“高新答卷”

  箐海生物聚乳酸改性材料项目

  凯盛君恒药玻

  高投集团新型显示配套产业园

  蚌埠德力光能材料有限公司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面板项目

  本版图片来源:蚌埠高新区

  蚌埠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大楼

  ▶  汤文波 本报记者 李争粉


  2023年,蚌埠高新区紧紧围绕“转作风、优环境,抓招商、推创新,增投资、建项目,惠民生、创幸福”工作主线,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知重负重、砥砺前行,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交出了一份不负重托的“高新答卷”。


  2023年,蚌埠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6亿元,增长4%……

  突出精准招商

  有效投资持续发力

  2023年11月3日,蚌埠高新区与武汉武耀安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双方计划总投资20亿元,在该高新区建设年产400万套新能源汽车玻璃项目,其中一期建设年产100万套,预计新能源汽车玻璃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

  蚌埠高新区拥有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载体平台,目前正着力发展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玻璃等产业。武汉武耀安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制造各种汽车用安全玻璃及总成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全套高等汽车玻璃生产装备,为多家国际汽车制造商提供配套服务。

  汽车玻璃产业在汽车工业发展中必不可少,拥有广阔发展前景。蚌埠高新区把汽车玻璃产业作为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以前瞻性的产业定位、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成功引进年产400万套新能源汽车玻璃项目,为优化硅基新材料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次年产400万套新能源汽车玻璃项目成功签约,对推动蚌埠高新区玻璃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蚌埠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常林表示。

  年产400万套新能源汽车玻璃项目仅仅是蚌埠高新区精准有力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23年蚌埠高新区突出招大引强,构建“一把手示范+委领导带头+部门合力+招商分队攻坚”招商矩阵,组建4个招商分局5个招商小分队58人,打出招商引资新攻势,引进总投资103亿元安建工建材加工、总投资52亿元宁波华彩年产300万台智能冰箱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0个,同比增长45%。2023年蚌埠高新区参加安徽省集中开工动员项目31个,总投资170.86亿元。

  同时,蚌埠高新区项目建设蹄疾步稳。2023年蚌埠高新区紧盯“优质项目+实物工作量”,推行“委领导挂帅片区(天河片区、中环线南部片区、中环线北部片区)+‘工招园’及时调度+部门(镇园)协同推进”工作机制,谋划物流仓储、跨天河通道、黄疃窑码头等160个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开工丰原年产100万吨蛋白饲料、高华电子车载显示防眩光玻璃等项目65个,投产凯盛君恒一级耐水玻璃产业园、国显年产1350万片笔电/车载触控显示模组等项目47个。1-12月新入库投资项目59个(其中工业项目34个)。

  项目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

  蚌埠高新区不断完善基础配套。比如,在项目载体上,竣工电镀产业园一期、新型显示配套产业园、硅基制造新型显示产业园等标准化厂房47万平方米。在基础设施上,扎实推进跨天河快速通道、G3京台高速大庆路出入口等重大交通配套设施前期工作,谋划铁路货运中心,开工国电码头扩建、黄疃窑综合码头、新奥燃气管道提升、工业污水处理厂、天河科技园污水处理厂二期等一批配套工程,建成小黄山南路、Q35路、经十路、经十一路等14公里道路,投运热电联产及配套热网,完成孝仪及仁和变电站前期工作。

  “项目什么时候能够竣工?”“还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1月24日,陈常林深入天河科技园调研。调研中,陈常林首先来到丰原蛋白饲料、矿山机械、德力玻璃等项目建设现场,详细察看工程进度、现场调度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和天河科技园加强协同联动、主动靠前服务,精准高效地解决影响项目推进的各类问题,力促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天河科技园区位优势明显,随着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潜力巨大。要充分发挥园区党工委‘一线作战指挥部’的作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一体推进项目服务、配套完善、民生保障、耕地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作,以实干实绩推动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陈常林表示。

  强化产业协同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安徽汽车制造的不断集聚,让蚌埠高新区不少企业看到了机遇。

  作为蚌埠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代表性企业,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液晶显示模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慧家居等领域。

  “凯盛集团及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为我们进军车载显示行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蚌埠国显科技车载事业部制造部长彭超武介绍说,为了抢占新能源汽车这一新赛道,国显科技专门成立车载事业部,加速推进车载显示业务布局,车载前装显示模组生产线已于2023年4月正式投产。

  拥有国家级汽车零部件(滤清器)产业基地平台,汽车滤清器一直是蚌埠市传统优势产业。作为蚌埠汽车滤清器产业的龙头企业,安徽凤凰滤清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趋势同步,将在蚌埠高新区布局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项目。

  位于蚌埠高新区的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行业最大制造企业。该企业依托技术优势新布局的粉末冶金高端制造项目已经投产,目前正加紧与安徽省车企进行对接,进一步拓展市场。

  瞄准主导制造业,蚌埠高新区正开足马力、飞速竞逐。2023年,蚌埠高新区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蝉联国家工信部“五星级”评价。该高新区聚力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业百亿元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安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安徽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家(兴科)、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普源);纵深推进“数实融合”,聚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功获评安徽省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凯盛AGM”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国家级“双跨”平台(蚌埠市唯一,安徽省仅2家入选),中联水泥、凤凰滤清器、安瑞科获评国家绿色工厂,双环集团高端装备用精密电阻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同时,蚌埠高新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加快建设高品质文旅强区,有效推动蚌埠高新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共接待游客约60万人,旅游收入约4100万元;新增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7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0%,新增文化类发明专利22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87%,均排蚌埠市第一。

  此外,蚌埠高新区做优建筑业。深化与安徽建工、安徽水利、元鼎建设等本土建筑业企业合作,加大市场支持力度,2023年完成建筑业产值246.8亿元;做活服务业;长三角自贸区创新产业园投用,签约汇涛国际、朗旭玻璃、润鑫电器等17个服务业项目,建成风之星二手车交易市场、汇旺集团卡小逗、纭毅货物运输、迎宾大道加油站、长城哈弗蓝标品牌汽车4S店,加快建设奥迪城市中心4S店、亚朵酒店,2023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家、新入库服务业企业25家。

  持续创新引领

  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凯盛工程等4个项目获评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立项项目,凯盛科技柔性玻璃盖板获安徽省首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品,中电科40所揭榜承担的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超导量子计算的超低温微波互联系统”完成攻关……

  2023年,蚌埠高新区向创新要潜力。抓重大平台建设,获批安徽省首批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验收。凯盛工程获评新型玻璃制造装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电科思仪、浩中机械获评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依爱消防、安徽柳工、兴宇轨道成功创建安徽省首批企业研发中心,莱特实业、人防设备成功被认定为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总量达83个。合肥工业大学——双环集团等首批5个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获授牌,金业产业园获省级孵化器绩效测评优秀。

  “2023年,蚌埠高新区抓创新主体培育,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56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总数首破160家。”蚌埠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主体的加速聚集为蚌埠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向开放要活力。蚌埠高新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甬蚌合作,签约引进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27个,协议总投资206.55亿元,其中宁波前湾-蚌埠高新产业合作示范园入选“安徽省优秀创新案例”。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开放优势,积极申建综保区,联动建设黄疃窑码头、安徽建工现代港口产业园等项目,全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2023年,蚌埠高新区着力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开业运营自贸区城发贸易、睿晟供应链、恒通安泰、跨境电商等外贸项目,成立高投集团宇萱合资公司、人力资源公司、进出口公司,新设耐思新材料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3家,引进综合电商产业数字赋能中心、三狄生物区域营销总部及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2023年1-12月蚌埠高新区块实现进出口19.4亿元,同比增长11.8%;实际使用外资FDI到资1442万元,同比增长84.88%;新增注册企业588家,同比增长2.3%。

  向改革要动力。蚌埠高新区完成“管委会+公司”改革,进一步激发制度创新的内生动力。创新开展开发区赋权工作,承接落实省、市级177项赋权事项。纵深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压减预算支出项目33个,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现重塑。扎实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现亩均税收达19.8万元/亩,同比增长85.1%、位居蚌埠市第二。

  完善优质服务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真不好意思,耽误你们下班了,要不是你们加班给我办理,我就白跑这一趟了,太感谢了。”近日,办完业务的市民李先生忍不住给窗口人员的服务点赞。“没关系,我们有延时办服务,只要向您承诺了,再晚也一定要办结”。像这样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依然延时为群众服务的场景,经常在蚌埠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上演。

  “现在开办药店太方便了,我们药店开业所需要的营业执照、食品证、药品证和医疗器械许可备案证实现一窗办理,太省心了!”近日,在蚌埠高新区综合执法局申请到药品经营许可证的王女士激动地说。

  王女士打算在蚌埠高新区开办一家药房连锁店,便来到高新区综合执法局咨询证件办理相关问题。在了解到王女士的需求后,蚌埠高新区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了办证前指导服务。

  “在自助办理区,工作人员全程对我进行了指导。直接在安徽政务服务网‘一照通’系统提交各项申请资料,工作人员立刻就进行了受理、审核,3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了各项业务办理。”王女士说。

  李先生、王女士所感受到的便利服务只是蚌埠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瞬间。据了解,2023年以来,蚌埠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为企诉求办理平台,建立企业诉求“一口收办”机制,累计收集各类问题231个、办结率达100%。推行 7×24 小时政务服务便利化,不断完善企业开办“掌上办”,1-12月新增经营主体 2232 家,同比增长10.2%。稳步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区正式填表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3777户,个体户正式填表总数6497户。

  同时,蚌埠高新区扎实开展金融服务专项行动,新增“科技贷”业务金融6150万元、落地“园区贷”金额500万元,解决15家企业融资需求4.55亿元。全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举办为企招工系列活动136场,帮助企业招工3800人。

  向“新”而行,“蚌”向未来。下一步,蚌埠高新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双招带动“两动”并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脚踏实地干实事,乘势而上、奋勇争先,为奋力推动蚌埠市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更多高新力量。

2024-03-04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3433.html 1 蚌埠高新区:交出一份不负重托的“高新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