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4日
第A3版:聚焦两会

伊彤:加快培育形成数据新质生产力

  ▶ 本报记者  李洋

  使命在肩,步履匆匆。2024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伊彤正在忙着为今年全国两会提交建议做调研。

  作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的本职工作是聚焦科技创新领域开展研究,发挥智库功能,面向政府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与支撑。

  伊彤表示特别关注“加快培育形成数据新质生产力”方面的话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更是突飞猛进,驱动全球经济发展转型。数据成为构成生产力的新型生产要素,数字技术的颠覆性突破和广泛应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使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成为可能。

  伊彤认为,我国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关键软硬件等方面存在短板,但我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数量众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替代,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把握住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既要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又要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要不断提升‘数字生产力’,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开创数字化时代的进程中。”伊彤说。

  为此,她建议强化数据意识,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增强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由具有颠覆性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广泛而深远的技术创新所推动。支持和鼓励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围绕数字技术前沿领域开展自主研发,实现数字技术自立自强。要为民营企业提供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的机会,加大对民营企业引进和培育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民营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辟通道。”伊彤说。

  为民履职,贵在一个“勤”字,好建议是从多走访、多调查、多倾听、多思考得来的。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伊彤在2023年全国两会结束后,迫不及待地回到工作岗位与同事们分享参会见闻和心得。在代表“家站”,她和街道、社区群众一起,分享参会感受、传达全国两会精神,鼓舞大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凝心聚力、贡献力量。

  在伊彤的代表履职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过去一年参加过的基层调研经历。从参加各国议会联盟科技工作小组会议,到参与审议“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再到赴寸草养老院考察养老工作……过去一年,伊彤的身影穿梭于会议中心、科技园区、社区街道。

  2023年3月17日,参加北京市北太平庄街道市区代表见面会。

  5月22日,赴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参加北京市人大关于“两区”建设“一条例一决定”落实情况执法检查。

  12月4日,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参加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中国园林博物馆三个财政项目事前绩效评估会。

  12月26日,列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分组审议,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提出意见建议。

  2024年1月12日,参加北京市人大代表会前集中调研活动。

  ……

  “作为一名科技领域的代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在履职尽责中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伊彤说。

2024-03-04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3411.html 1 伊彤:加快培育形成数据新质生产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