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4日
第A3版:聚焦两会

郭国平:加快谋划布局我国量子计算未来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郭国平(右)在与同事做科研探讨。

  ▶ 本报记者  李洋

  “国产量子计算机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工具,将催生出大批新人才,赋能各行各业孕育新生机。”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国平提出建议,加快谋划布局我国量子计算未来产业。出台量子产业扶持政策,全力支持量子产业链发展。

  郭国平表示,具体而言,可以在上海、广州、合肥、南京等全国大城市中选择若干节点,建设国家级量子计算产业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发展,加快建成城市先进算力网;针对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研究制定实施相关集群发展专项行动。

  21年前,我国第一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在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间闲置教室里成立,郭国平是当时的团队负责人。

  那时,教室里只有一把椅子、一张桌子,经费是贷款来的,团队共有6人。然而郭国平坚信:只要是国家未来重大需求,再难也要有人起步研究。即便没有资金购买椅子,6个人“站”着研究,也要开始我国量子计算研究第一步。

  21年如一日。2024年1月,郭国平带队研制的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悟空”上线,先后被104个国家用户访问超164万次,成功完成15.3万个全球量子计算任务。“悟空”上线服务全球量子计算任务,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链成链。

  郭国平表示,“造出来”宜尽快“用起来”,我国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机才能更好成为国之重器。他建议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在生产制造链上加大培育,推广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产品应用。同时加快培育壮大“量算—智算—超算”融合产业,在国家布局超算互联网的基础上,加快建成国家量子计算与超级计算融合互联网,全方位提升我国算力水平;通过专项资金、专门政策,支持自主量子计算机“走出去”。

  “重大发明创造、颠覆性技术创新,关键在于人才。”郭国平表示,要加快量子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一批量子科技高精尖人才,设立量子计算科普教育基金作为专项经费列入各级财政计划,系统布局全国量子计算科普教育体系通过构建自主化量子计算机真机实训教育环境,建立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语言使用习惯,培养出我国量子计算机创新研究和实践能力的真人才,让我国自主量子计算制造链“蓬勃生长”。

  量子计算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郭国平尤其重视我国下一代量子计算人才的培养工作。他参与组建我国第一个高校量子计算教育联盟,协调组织相关单位向数十家高校捐赠大量量子计算学习设备并协助高校开展量子计算教学,编写我国第一部量子计算编程入门高校教材,牵头组织我国规模最大的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

  此外,郭国平还在每个学期开学时前往中小学上一堂“开学第一课”。“量子计算还是要从娃娃抓起,终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们会走到人类科技的最前沿,而我们,就老老实实地先追上去,填平踩过的‘坑’。这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他说。

  “以量子计算技术为代表的量子科技,在国家‘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远的未来,有望成为我国在全球科技产业中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的重要核心技术,并催生一批新质生产力。”郭国平说。

2024-03-04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3409.html 1 郭国平:加快谋划布局我国量子计算未来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