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4日
第A10版:创新园区 济南

攀“高”向“新” 济南高新区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汉峪金谷

  临工重机

  太古飞机

  彩虹湖公园

  算谷产业园  本版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

  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

  ▶ 本报记者 叶伟  特约通讯员 张文文 马婷婷


  2023年,济南高新区立足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定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强发展新动能,奏响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2024年,济南高新区将加快建设高科技创新策源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高水平开放新门户、高活力品质生活区,拉高标杆向外看,重整行装再出发,奋力开启济南高新区“三次创业”,全力推动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


  凝心聚力谋发展,勇毅前行谱新篇。济南高新区坚持创新发展,攀“高”向“新”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数字无声,却最有力。数据显示,2023年,济南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7.3亿元,同比增长7.3%,分别高于全国、山东省2.1个、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分别领先全国、山东省7.1、4.6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到6.79%……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量质齐升,积蓄起济南高新区跨越赶超的强劲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2023年,济南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紧紧围绕山东省“打造全国重要区域创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战略部署和济南市“项目突破年”部署要求,立足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定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导作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强发展新动能,奏响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加快推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

  科创载体加速崛起

  锻造科创硬核力

  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有了新进展!2024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数字科技产业园开工,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是济南高新区颠覆性技术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作为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产业配套项目,数字科技产业园项目是济南科创城科学园区、科研街区、创新社区三大功能区中科研街区的重要项目。按照规划,将建设企业总部、标准厂房、产业大厦和人才社区,聚焦信息技术、数字科技、医疗器械方向,借助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和大科学装置的科研资源优势,打造“承载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集聚升级和创新企业孵化”功能的企业孵化基地和产学研平台。这些基地和平台建成后将成为生态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服务链紧密融合的综合体。

  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各科研团队累计突破被国外垄断技术32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67项,电磁橇轨道全面建成并创造电磁推进吨级物体运行速度的世界纪录。

  这是济南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的一个缩影。

  重大创新平台,是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的孵化器和加速器。2023年,济南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向创新要活力,加速建设高能级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夯实创新科技创新基底,增强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正式揭牌,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新获批2家山东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目前,济南高新区拥有山东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总量达到377家。

  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济南高新区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发展,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作为推动双创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的扶持力度,坚持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保障,进一步完善从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增效,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2023年,济南高新区新增山东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3家,目前拥有“国”字号孵化载体24家、约占济南市1/2。

  随着科创载体加速崛起,战略科技力量加速布局,济南高新区推动具有市场前景的原创性成果、颠覆性技术源源不断涌现: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牵头制定、我国首个量子信息技术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现无中继千公里光纤有限码长量子密钥分发;区块链研究院开发完成隐私计算平台4.0版本,11项性能测评项目超越全国历史最优纪录;双光梳精密频率测量系统斩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齐鲁制药研发的济南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创新药;舜丰生物获得全国首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2023年,济南高新区用一项项填补空白、国际领先成果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推动高新区高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跃上新台阶。

  壮大企业队伍群体

  激活科技创新活力

  企业始终是创新的主体。

  “济南高新区在人力引进、研发平台搭建、科研设备使用等方面,给了企业很大的帮助和扶持,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济南磐升生物工程集团副总裁张巨鹏说。

  2023年11月24日,山东省工信厅公布了2023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济南磐升生物工程集团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细胞制备系统上榜。

  该全自动细胞制备系统将生物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完美结合,通过开发高等级实验室用的智能化机器人系统,搭配显微操作、细胞操控、细胞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的自动化培养,目前已申请42项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攻克6项原创性技术。

  张巨鹏表示:“这个全自动系统,真正实现了由传统的手工2D培养到3D智能化培养的工业化培养模式转变。”

  据介绍,作为世界上首个用细胞再生出具有功能的器官组织的企业,磐升生物现已拥有专利80多项,先后参与医疗器械相关领域4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与验证工作,建立了山东省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工程实验室等3个研究中心。

  磐升生物不断攀登科技高峰,是济南高新区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动一幕。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济南高新区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平台,不断完善专精特新培育体系,搭建全生命周期要素保障体系,实现对企业精准链条化管理,构建多维度培训模式。同时,持续推动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程,集聚创新资源,建立创新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优创新创造主力军,助力科技企业队伍群体量质齐升。

  2023年,济南高新区公示高新技术企业9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突破2700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平台入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临工重机入围山东省独角兽企业名单,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山东省级瞪羚企业276家、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5家。同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17.5%,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74.8%、创历史最高水平。

  播撒金融“春雨”,滋养创新“繁花”。创新离不开金融活水。济南高新区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新方式,畅通科创金融良性循环,加快推动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CTD片区建设,济南中央科创区获评山东省创业投资聚集区,承办首届济南科创金融论坛,落地山东省首单Pre-REITs基金,18支科创金融辅导队累计为354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39.13亿元,赋能科创企业成长。

  聚焦“第一资源”

  打造创新创业沃土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济南高新区聚力塑造“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让越来越多的人才扎根高新、圆梦高新、乐在高新。

  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济南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赛,从小就有一个机器人“梦”。大学毕业后,他决定在济南市成立一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张赛说:“我认为济南这个城市非常好,也能诞生一家世界级的机器人企业。刚开始创业时,济南相关引才政策无偿的给予了我们初创企业200多万元启动资金,这个启动资金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经过近几年不断发展,张赛带领团队专注于在济南开展轻量级高速工业机器人研发,为3C电子、新能源、物流等企业的智能化产线迭代赋能,客户覆盖全国80多座城市,出口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济南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生态,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雪梅同样深有感触。

  在济南高新区牵线搭桥下,陈雪梅带领团队围绕智能网联车辆关键技术攻关、智能网联示范基地建设和智能车端装备研制,与高新区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陈雪梅说:“我们研发了一批关键装备,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域控制器,以及高精度组合定位模块,还有辅助驾驶系统。”

  同时,在济南高新区的帮扶下,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先后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目前,该研究院共有241名人才。陈雪梅说:“研究院把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吸聚到济南高新区,为高新区科技创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在济南高新区,像张赛、陈雪梅这样的高层次人才还有很多。

  “求贤若渴,从谏如流。”为让更多“千里马”在这里竞相奔腾,济南高新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围绕人才全生命周期需求,制定出台“济高人才”2.0政策,建设济高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优化高端人才全方位服务,大力引进培育急需紧缺、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同时深化校地合作,与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签订人才引育战略合作协议,努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沃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济南高新区紧扣产业人才需求,统筹推进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工作,奋力谱写“以产聚人”“以人促产”大文章,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样板,让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成长有空间、发展有未来。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2023年,济南高新区新引进硕博等青年人才近4万人,各级各类人才总数达38.2万人,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入选全国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布局新赛道新领域

  塑造发展新优势

  掌握了未来技术、未来产业,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就是济南高新区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之一。

  2024年1月11日,陕西智星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总部成功迁址济南高新区,更名为济南智星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该项目由济南高新区投资促进部联合济南市财政投资基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铁发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引进,采取“资本+招商”模式,以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以资本导入产业,借助济南中科空天产业投资基金在空天信息产业领域的专业投资能力,充分利用算谷产业园现有标准厂房作为项目承载主体,依托已成功落地的济钢卫星总装制造基地项目,在项目融资、载体支撑、产业融合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成功引进智星空间公司总部落户济南高新区。

  据介绍,此次智星空间总部落户,是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围绕空天信息产业建链、延链的又一成果。智星空间将充分发挥其在卫星平台设计、卫星遥感载荷制造领域的能力,助推济南高新区进一步完善卫星制造产业链条。

  唯有超前布局,方能决胜未来。2023年以来,济南高新区按照济南市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共同体要求,依托已经布局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星座,围绕空天信息产业链关键环节建链、延链、补链,加快项目招引,打造产业生态,推动卫星平台及载荷研发、卫星总装、卫星测试、卫星运营在内的卫星产业链在济南高新区初步形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济南高新区是济南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区,产业规模达到3850亿元、占济南市65.8%,培育出浪潮、中孚等众多龙头企业,先后获批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等20余项国家级金字招牌;在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领域,济南高新区聚焦“矩阵发展”,目前已形成以激光装备、智能交通装备为引领,机器人、智能电网装备与新能源装备突破发展的产业格局;在生物医药领域,济南高新区聚集了济南市85%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被评为山东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济南高新区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高新区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和空天信息、量子科技、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2023年,济南高新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9%、较上一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拉升标杆向高攀,重整行装启新篇。2024年,济南高新区将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立足济南市“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定位,推进“中、东、北”三区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高科技创新策源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高水平开放新门户、高活力品质生活区,拉高标杆向外看,重整行装再出发,奋力开启济南高新区“三次创业”,全力推动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

2024-03-04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3404.html 1 攀“高”向“新” 济南高新区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