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查娜) 2月19日,在2024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北京市海淀区支持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正式发布。该措施重点支持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以及数字医疗等研发、生产企业及医药健康产业平台等,各项支持措施的申报指南将于今年一季度陆续发布。
该措施提出,力争到2026年,北京市海淀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培育2-3家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新增30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10家上市企业,形成一批细分领域产业集群。该措施中12条为新政策,8条参照支持服务平台发展十五条、综保区等政策执行。该措施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品类,既包括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CGT)、重组蛋白及多肽药物、AI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数字医疗、动物药、生物育种等新的方向,也包括改良新药、通过一致性评价药物等对疾病治疗效果显著的产品。
二是广覆盖,既涵盖了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一期、二期、三期、上市、销售、国外注册认证、授权转让等各环节,也包括了孵化、CRO、CDMO等平台、产业园区的支持。
三是强AI,充分利用海淀区大信息+大健康产业融合优势,鼓励AI+药物研发企业建立“自研+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发力AI+药物研发、AI+器械等关键赛道,实现弯道超车。
四是大力度,鼓励拥有重磅品种、大品种的龙头企业及创新企业、关键人才落地。
五是重技术,围绕重大疾病治疗靶点发现、医学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等底层技术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支持龙头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在以资金为主要牵引的同时,同步匹配企业合法权益保障、融资、人才培育、服务和场景等资源和服务。
据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医药健康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人才梯队强、基础学科全面、医工交叉活跃、前沿技术融合的发展格局。据统计,目前北京市海淀区医药健康领域共有科研工作人员约3.4万人,北京市占比约48%,院士110人;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4个,医院研究所资源15个;集聚企业500余家,重点企业282家,上市公司20家,在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创新策源作用。
下一步,北京市海淀区将聚焦“AI赋能医药健康产业的先导区”和“医工交叉产业创新示范区”两大产业定位,再发布医药健康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空间集聚区,统筹区内政产学研医各方力量,打通“三医联动”渠道,合力“出征”医药健康产业,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创新力量和竞争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