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1日
第A2版:要闻

产业园区探索“科技+产业”新未来

  ▶ 本报记者  张伟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重点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承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和商办市场被寄予厚望。

  当产业园区和商办不再是短平快盈利的商品和纯粹的空间载体后,回归产业逻辑,搭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躬身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资源、孵化培育和产业生态构建,就成为破局新话题。12月22日,在2023(第七届)中国产业园区与商办新驱动力峰会上,与会人士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亟待重构产业生态

  “在我国经济经历40年高速增长的历史中,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对各地经济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国际关系深刻变化,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城商联副会长、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主任董利表示。

  选址中国创始人、CEO陈雪源认为,在当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下,产业园区和商办地产的3个趋势值得关注:一是园区和商办的发展主线已经从增量开发转为存量运营,从地产思维转向资管思维;二是园区和商办的服务对象从以前的to B端转向To B+to C+to G的客群;三是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和商办进入绿色、智能、人文发展的新轨道。”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陈雳说,与园区息息相关的数字、科技、绿色等关键词,隐含着对未来投资的聚焦点。另外,高端化和数字化在新时代显得极为关键,尤其是数字经济概念,被公认为是“十四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随着存量时代的全面到来,园区产业和城市形态的提质逐渐成为紧迫而显性的命题。如今,以产业能级提升和产业链整合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模式,取代以往商住用地和土地财政进行平衡的传统模式,正成为未来开发区、高新区等成熟区域产城更新的可行路径。如何形成区域产业生态重构?

  “只有通过产城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发展血液,对原有产业进行变革,延伸新的功能和业态,对原有城市空间进行更新改造,才能推动城市更新转型,实现城市的融合发展。”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西南院产融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李毅认为,产城融合发展,要注重对整个城市产业格局非常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实现产城融合运营与城市更新同步。城市更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资产、资金以及运营能力同时持续更新。

  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可持续是园区遇到困境时可以活下来,遇到机会时又可以很快增长。另外,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要从简单的追求快到追求高、精、专、特、新。” 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会长、长三角工业设计产业联盟理事长、上海8号桥联合创始人倪伟源认为,当一切外在都处于不确定性时,由内向外的激发驱动力成为唯一的确定性。

  “我们最看重的是产城人关系的升维、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产业升级的创新。”赛博天空2077总经理、姑苏喵喵城项目总经理董少帅说,近年来,产业社区成为高频词。产业社区,是指以产业为基础,融入城市生活功能,从而达到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目的的新型产业集聚区。成功的产业社区,不仅是复合型产业集群,更是生活导向的“都市区”。

  董少帅认为,随着国潮、夜经济、Z时代、新消费的崛起,以及超级大IP的隐性出现,包括Web3.0,AR、VR,脑机接口、Chat GPT,量子计算等科技的进步,应该善用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向潮流化、科技化、国际化方向做产业园区升级。

  实践出真知。2023年12月8日,以“产城融合、商产共荣、职住平衡”为特色的百万平方米级综合产业园区中关村西北旺科技园开园。据中关村西北旺科技园副总经理苗思露介绍,该园以建设“中关村科学城集体产业园区的标杆”“北京大型综合产业园区生态宜居城市名片”为目标,聚焦人工智能、5G、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前沿,通过科技企业发展平台、金融服务、教育配套、品质商业等多元业态,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和科创新高地,中关村西北旺科技园探索走出一条产、商、住、居共融的产城发展路径。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目前我们一直坚持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双轮驱动发展路径,利用区域创新资源和文化资源,承接中关村科学城优质产业外溢,成为西北旺镇集体经济建设的重点,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更高质量的平台。”苗思露说。

2024-01-01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2927.html 1 产业园区探索“科技+产业”新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