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
第A61版:创新园区·常熟

常熟高新区:以“创新之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追高逐新风帆正劲,常熟高新区从零起步跑出“东南速度”。

  中新昆承湖园区低碳数字产业园将重点引入智能服务、科研开发、总部经济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创新产业基地。

  苏州宏瑞达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是光伏产业链后道封装领域龙头企业。

  大陆汽车系统(常熟)有限公司在常熟高新区深耕15年,销售规模实现了近十倍的增长,成为常熟高新区外企高质量发展的杰出代表。

  苏州英华特涡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常熟创业类人才企业中的首家上市企业及国内首家国产涡旋压缩机上市企业。

  优质资源加速集聚,城市能级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更上层楼。昆承湖畔,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靓丽图景正徐徐展开。  本版图片来源:常熟高新区

  ▶ 陆秀芳  本报记者  李洋


  2003年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获准设立,2011年更名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20年来,作为常熟产业转型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常熟高新区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深化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融合,持续壮大产业创新集群,企业不断集聚、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科创要素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逐步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日渐成为产城融合的新高地,品质生活的新城区、绿色低碳的新湖区。


  11月的常熟高新区虽然已是寒意渐浓,但仍然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场面。生产车间里,机器高速运转;建设工地上,机械马力全开……

  走进江苏中翼汽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多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全力运转。该公司专注于轻质合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专业设计、生产汽车镁铝合金零部件、转向系统零配件、汽车仪表支架等,是大众、通用、博世、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的供应链企业,其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是常熟高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该公司顺应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和轻量化的要求,引进半固态射出成型技术和装备,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凭借这一新工艺,吸引了一批国内外新客户,并且取得1亿多元的新订单。”江苏中翼汽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晋程说。

  这仅仅是常熟高新区万千企业奋进征程中的一个缩影。2003年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获准设立,2011年更名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20年来,作为常熟产业转型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常熟高新区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深化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融合,持续壮大产业创新集群,企业不断集聚、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科创要素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逐步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日渐成为产城融合的新高地,品质生活的新城区、绿色低碳的新湖区。

  从“制造”到“智造”

  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常熟高新区紧握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坚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型企业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向瞪羚、独角兽企业发展;支持智能液晶所、先进金属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所、北大苏南院、中欧氢能中心、中汽研检测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加快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等项目关键技术研究,争取更多项目实现产业化;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促进创新要素向产业链集聚,强化科技和产业的对接、融合,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氢能及燃料电池等创新联合体建设。

  成立于2011年的苏州英华特涡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常熟高新区本土孵化的科技人才企业,主要从事涡旋式压缩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第一家量产商用涡旋式压缩机的企业。近年来,公司通过自有技术研发新产品,打破外资制冷压缩机垄断,填补了国内高能效双向柔性涡旋式制冷压缩机的空白,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等。今年7月,该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常熟创业类人才企业中的首家上市企业及国内首家国产涡旋压缩机上市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7月,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常熟高新区入围4家,分别是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翼汽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科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常熟市精工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入围数量占常熟市的22%,位居常熟市第一。

  在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的同时,常熟高新区也在积极围绕产业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常熟高新区坚持把打造汽车产业创新集群作为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的重要抓手,以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为支撑,推进传统零部件向新能源转型,单个零部件向智能座舱发展,单一制造向研发、后服务提升,积极抢占新一轮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

  位于常熟高新区的大陆汽车系统(常熟)有限公司,是德国大陆集团在常熟投资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也是常熟市与德国大陆集团首个合作项目和常熟高新区首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公司积极推动工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工厂在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了在中国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如今公司厂房总建筑面积超过4.2万平方米,员工千余人,每年生产并交付国际及本土客户制动系统产品逾千万件。

  从“制造”到“智造”,常熟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紧盯前沿科技,加快实施转型升级。2020年,苏州宏瑞达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落户常熟高新区。该公司是国内光伏组件自动化成套装备制造领域的瞪羚企业,多年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已成长为光伏产业链后道封装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苏州宏瑞达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科说:“企业每年的研发费占比超过5%,现在拥有专利300多件。”去年10月,宏瑞达与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结成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为华晟新能源的多个基地交付30吉瓦异质结组件整线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推动异质结技术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应用。

  走进中国恒瑞旗下的江苏亨睿碳纤维生产车间可以看到,在原料裁切线上,自动裁切机正在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案对预浸料进行裁切;在自动胶结线,机器人手臂有条不紊地在产品上涂胶;不远处的固化加工设备旁已有不少加工完成的产品……今年2月,中国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母公司中国恒瑞有限公司(HRC)与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CCIC)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绿色复合材料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该项目已于6月取得施工许可证,9月正式施工。

  随着一批批智能工厂出现、一个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涌现、一项项科技成果的应用,可以预见,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中,常熟高新区正在激荡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的2023年度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拟认定名单中,有26家常熟市企业通过认定,其中8家来自常熟高新区,高新区获评数量连续三年位居苏州市第一。目前,常熟高新区拥有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53个,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24个;苏州市智能工厂7个,江苏省智能工厂2个。

  从秧田洼地到载体林立

  常熟南融苏州的主阵地正在崛起

  昆承湖畔,向东延伸的东南大道,与南北方向的银河路在城市中心交会,撑起了一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长骨架。

  20年前,这两条道路两侧还只是一片秧田洼地。如今,这里早已经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金秋时节,在位于常熟高新区的百度在全国的首个智慧园区项目——金峰智能制造产业园施工现场,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金峰智能制造产业园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亿元,是集研发、办公、生活于一体的生态3.0智慧产业载体。园区将通过引入办公、百度AI大脑及AOI工业质检三大特色服务,为入驻企业带来生产办公便捷性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智能化能力及专业的技术支持。

  “我们金峰智能制造产业园主要是以‘智能’为亮点,在智能安防、智能消防等智慧功能的基础上,依托百度地图、百度大数据等百度成熟的系统模块,打造以人工智能为主的AI互动园区。”金峰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池仁杰说。

  除了金峰智能制造产业园,常熟高新区内还有一大批新产业园也已初见雏形: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低碳科技数字岛项目位于南半岛,目前已完成桩基及土方工程,占总工程量约20%;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的协同创新产业园项目,规划产业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为主,是西门子在中国首个智慧园区;湖东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A区项目位于青墩塘路以南,湖青路以东,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未来产业园将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三电”产品为主体的生产基地……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常熟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苏州市域一体化(常熟)融合创新区建设,常熟高新区是常熟南融苏州的主阵地,中新昆承湖园区则是核心区。

  10月10日,位于常熟高新区的中新昆承湖园区低碳数字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30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序忙碌。作为低碳科技岛的首个开工项目,经过10个月的紧张施工,目前6万平方米的地下室工程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地面6栋单体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正在火热开展……当前,中新昆承湖园区各类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按照“一年定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展新城”的序时进度,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园区建设。

  从公共配套到政务服务

  产城人融合发展生态不断完善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人,为构建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强磁场”,常熟高新区始终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一方面,加快完善高端公共配套设施,以打造创新街区为目标,加快推进日航、凯悦、塔亚普拉、金茂商业中心、海吉亚医院及华师大二附中常熟实验学校等项目的建设和投用;另一方面,加快招引人才集聚项目,强化总部经济、研发中心、人才项目、创新平台等招引力度,打造UWC+人才归谷、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等高端平台,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更多团队入驻。

  除了硬核的人才配套设施,常熟高新区也积极用有温度的服务,铺设人才发展的“高速路”,实现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助力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和优渥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8月18日是第18个中国人力资源日,常熟高新区“常才相伴”优才服务港暨云猎聘服务平台在常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启动。该平台是常熟市首个聚集大量中高端人力资源企业、搭建人才互助发展交流渠道的人才服务集合体,旨在打造出人才服务的优秀品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常熟、落户常熟、服务常熟。

  与此同时,常熟高新区坚持“需求导向”,做好校企沟通的“联络员”,推动企业与高职院校在课题研究、产研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区内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方面,邀请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淮阴工学院等多所高校来常熟高新区,与新中源丰田汽车、凯毅德、敬鹏电子等公司开展校企对接;另一方面,借助“校园苏州日”“职通常熟”等品牌活动,促成区内重点企业与国内高职院校深入开展产学研等多方面合作。

  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有优良的“种子”还不够,还需要阳光雨露和精心呵护。

  9月26日,远毅基金合作签约仪式暨数字医疗圆桌座谈会在常熟高新区举行,会上远毅资本三期人民币基金签约落地。此次远毅资本三期人民币基金由远毅资本发起,主要投资以“专精特新”为导向,硬科技、大数据为引领,聚焦数字、医疗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核心领域的企业,有望进一步带动常熟高新区数字医疗产业集聚。

  几乎在同一时间,第六期“昆承易融”投融资路演活动专精特新人才企业暨数字文化企业专场也在常熟高新区举办。约肯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苏州穿山甲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风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磐锋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分别与现场投资机构围绕企业核心技术、团队建设、行业前景、盈利模式、融资需求等方面同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此次“昆承易融”投融资路演活动有效促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对接,加快形成蓬勃向上的科技金融生态。

  智微合聚专业从事高性能聚氨酯微孔发泡材料、有机硅发泡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工作,苹果公司是其重要客户。今年3月27日,苹果公司来该公司开展验收工作,这就意味着智微合聚要在这个时间节点前完成环评、产线搭建、试生产、资质体系认证等一系列工作。“因疫情耽搁,我们发现时间不够用了,于是马上向常熟高新区求助。常熟高新区立即着手为所有环节加速,为智微合聚赢得了约一个月的宝贵时间。

  “营商环境说到底是人在发挥作用,既有热情接待,又有热心解决,还有无事不打扰、有事倾力相助。”在落户常熟高新区一年多的时间里,智微合聚先进材料科技(苏州)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运营总监陈宏亮感受到了常熟高新区满满的诚意以及无微不至的服务,他有信心带领企业尽快达到满产状态,实现2亿-3亿元的销售额。

  进入四季度以来,常熟高新区全力跑出发展“加速度”,目标瞄准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氢能、医疗健康、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力争四季度总投资不少于50亿元,引进链主型企业1-2家、外资企业4-5家,持续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同时,坚定不移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把有效投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提速度赶进度、强保障优服务,全力抢抓四季度项目建设黄金期,确保本年度65个市级重点项目形象进度、投资进度全面达标,力争工业投资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常熟高新区将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常熟融合创新区核心区,推动以昆承湖为中心向南发展,高水平规划建设中新昆承湖园区,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奋力推动创新动能加速集聚,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品质新城,打造高品质“江南福地”高新样板。

2023-11-27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2663.html 1 常熟高新区:以“创新之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