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
第A54版:创新园区·阿拉善

阿拉善高新区:抓住重大机遇拥抱高质量发展

  阿拉善高新区牢牢抓住重大政策机遇、历史机遇,全面提升开发能级,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内蒙古沙洲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阿拉善高新区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精准化、便捷化和均等化水平,让企业和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更多“普惠共享”的高品质生活。  本版图片来源:阿拉善高新区

  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5万吨草铵膦和5万吨二乙酯项目

  阿拉善盟沪蒙能源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吨焦化项目

  阿拉善高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循环精细化工园区,形成了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赵小丽

  阿拉善高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循环精细化工园区,被誉为“世界钠都”和“靛蓝之都”。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持续推进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形成了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未来,阿拉善高新区将牢牢抓住重大政策机遇、历史机遇,全面提升开发能级,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用创新实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高”“新”力量。

  在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和黄河“几”字弯重要节点上,镶嵌着一颗“绿色化工”明珠——阿拉善高新区。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生态工业园示范点、第一批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十强工业开发区之一,阿拉善高新区资源禀赋佳、工业门类全、产业集群多、服务意识强,很多特色高端“源字号”“最字号”产业产品享誉全球。

  发展前景“机遇叠加、潜力无限”

  是合作共赢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聚焦党中央交给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大任务(把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加持国家“沙戈荒”、先进高载能产业“西聚”以及《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等政策机遇,让每一家企业赢得战略主动。

  近日,阿拉善乌兰布和350万千瓦立体风光氢治沙制取航空燃料一体化示范项目签约仪式在阿拉善高新区举行。该项目总投资254.33亿元,将建设防沙治沙与新能源一体化发展的零碳产业基地,实施“亿利阿拉善基地100万亩锁边林带+3.5千兆瓦立体生态风光氢治沙+30万吨可持续航油(SAF)”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建设期为2024年3月至2025年7月,建成后每年可增加收入58亿元。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按照‘绿化+绿电+绿氢+绿色航油’的创新低碳发展模式,规划建成3.5千兆瓦风光电站,年均发电量达64.5亿千瓦时。”

  该项目是阿拉善高新区、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的生动实践,将为推动黄河“几”字弯阿拉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产业化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风能、光热资源属于国家一类资源区,是大型风电、光伏和光热项目最理想的建设区域。

  阿拉善高新区石墨、萤石、硅石等多种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电、蒸汽、天然气等生产要素价格优势突出,盐、煤、氢、苯、醇、硫酸、盐酸、烧碱等化工原料齐备,每个建设项目都具有先天优势。

  此外,阿拉善高新区地处呼包银兰经济带与陇海兰新经济带“叠加区”,包兰铁路、乌吉铁路、京藏高速、乌巴高速、110国道在此交汇,紧邻京新高速、临哈铁路和包银高铁,1小时通达银川机场、乌海机场,陆港进出口贸易辐射天津港等国内重要关口,策克、乌力吉两大对蒙古国陆路口岸联通内外,让每位客商尽享发展先机。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独具特色”

  是落子布局的首选之地

  阿拉善高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循环精细化工园区。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持续推进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形成了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阿拉善高新区内的盐、煤、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已成规模,20多种化工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金属钠、高纯钠、氯酸钠、靛蓝等生产基地,被誉为“世界钠都”和“靛蓝之都”。

  氨基甘油填补国内空白,内蒙古最大的食品级蛋氨酸生产基地即将建成,这些产品、项目在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市场空间巨大。

  阿拉善高新区相继引进聚碳硅烷、石墨烯涂料等航空、航海材料产业,金属钠、钾、锂等碱金属和特种合金材料产业,推动经济和产业换道超车。

  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亿千瓦级清洁能源大基地,阿拉善高新区立足化工产业绿电消纳和电价洼地优势,着力打造绿能替代转化应用示范区、区域绿能合作示范区,不断撑高工业经济发展“天花板”。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让阿拉善高新区在全国化工行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公告,中盐内蒙古化工钠业有限公司金属钠产品成功入选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标志着阿拉善盟实现区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零”的突破。

  据悉,该企业现已建成世界产能最大的6.5万吨/年金属钠生产线、国家重点计划项目800吨/年高纯钠生产线、国内单套产能最大的11万吨/年氯酸钠生产线,同时还建成了2万吨/年三氯异氰尿酸和1.5万吨/年氰尿酸生产线。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企业主要产品有金属钠、氯酸钠、高纯钠、三氯异氰尿酸、金属锂、液氯、氢气等,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金属钠行业优势企业之一。”

  “下一步,我们将深刻把握产业发展大势,聚焦头部企业引‘优’,围绕产业转移引‘高’,紧扣延链补链引‘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全力构建全国绿色先进高载能低排放产业集中区。”阿拉善高新区、乌兰布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柳仙德说。

  科技赋能“活力迸发、后劲十足”

  是创新创业的成就之地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着力打造高能级、应用型科创平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深入融会贯通,让科创赋能百业。

  此外,阿拉善高新区紧紧抓住成果转化应用这一关键,积极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38所高校、科研院所搭建桥梁,推动其更多科技成果由“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走进内蒙古瑞达泰丰化工集团实验楼成品分析室,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秋臣正带领他的师弟王柯宇对公司现有碳酸钾项目进行实验分析。

  据了解,该课题“写”在生产线上后,将为企业整体节能降耗、工艺优化、降低生产成本起到积极作用。

  王柯宇说:“目前我们一起合作了3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钠渣的分离和回收,第二个项目是电解质的改造,第三个项目是氢质碳酸钾的新制备工艺及重质碳酸钾的提纯。在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我们计划逐步推进这几个项目,并且完成科技成果撰写,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同时推进北京化工大学和企业共建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立以及新项目的不断设立,促进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科技发展。”

  此外,阿拉善高新区企业还主导修订了《工业金属钠》国家标准、参与起草了《工业氯酸钠》等行业标准,赢得了国际国内话语权。截至目前,阿拉善高新区已建成30大类131家国家、内蒙古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科技研发平台,引进国内知名双创机构建设新型孵化器,以“数字+创新+创业”模式为产业发展培育生力军。

  正因此,阿拉善高新区先后被科技部、商务部评为2022年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全国首家盐化工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营商环境“务实高效、便民暖心”

  是投资兴业的聚集之地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这里素有崇商、敬商、爱商、护商的优良传统。

  阿拉善高新区始终秉持“厚待投资者 成就企业家”的服务理念,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打造稳定优厚的政策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

  例如,阿拉善高新区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创“一企一码”平台,组建千人“帮办代办”团,设立“入企式”政务服务点,打造“企业开办15分钟服务圈”,让每一个投资主体都能感受到服务的温度和力度。

  在阿拉善高新区玛拉沁社区办事大厅,前来办理营业执照的陶磊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阿拉善高新区“易小政”综窗助手,与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工作人员进行实时音视频协同方式办理业务,有效压缩了三级政务服务站点空间距离,打破了空间界限,将具备业务能力的窗口延伸至苏木、嘎查(社区),在其网点可获取与阿拉善高新区同等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前往大厅办理业务的居民群众,努力打通了业务办理“最后一米”。

  水、电、路、气等基础配套与城区加速融合。阿拉善高新区科学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深化跨区域教育联合体系、医疗共同体系和人才引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精准化、便捷化和均等化水平,让阿拉善高新区企业和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更多“普惠共享”的高品质生活。

  担当托起梦想,奋斗赢得未来。发展、赶超、跨越已成为阿拉善高新区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未来,阿拉善高新区将牢牢抓住重大政策机遇、历史机遇,全面提升开发能级,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用创新实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高”“新”力量。

2023-11-27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2655.html 1 阿拉善高新区:抓住重大机遇拥抱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