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
第A50版:创新园区·咸阳

咸阳高新区:搭台子架梯子走出科创新路子

  彩虹光电

  中国电子西部智谷

  咸阳高新区双创空间

  创业大厦

  咸阳高新区实景图

  本版图片来源:咸阳高新区

  ▶ 本报特约通讯员 黄成


  作为咸阳市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科技创新主阵地,咸阳高新区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两区”定位,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落实企业主体地位、聚焦科技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服务,不断增强创新发展新动能,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咸阳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台子、架梯子,为高质量发展铺“路子”,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发展“最大增量”。

  搭台子

  打造科创承载地

  “科技成果转化就是让科技成果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了的产品和商品,让创新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咸阳高新区管委会教科局局长冯伟说,咸阳高新区建好实验室、标准厂房,为各类科创项目搭好台子,打造区域科技创新承载地。

  近年来,咸阳高新区积极打造设备共享、资源共用、信息互通的秦创原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为人才科技创新提供研发平台。目前,咸阳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陕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25家,建设标准化厂房210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双创载体12家,其中陕西省级以上载体4家,为各类科创项目提供空间平台。

  咸阳高新区积极举办“创客中国”咸阳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创业活动,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以赛促创,吸引聚集各类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含量高、成果转化潜力大、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项目孵化落地。咸阳高新区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成立瞪羚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转化平台,第一批投资的硅热法镁质量提升等高端项目已经签订投资协议;双方共同谋划推进建设集早期实验、小试中试、产业化于一体的转孵空间承载区,布局“一基地+三学院+一中心”,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渭河北岸转孵区,实现科创资源在高新区孵化、转化和产业化。

  架梯子

  精准对接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转化,源头在科研院所。如何让前沿的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仅是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更是优质成果的源头。去年以来,咸阳市从87家高校、科研院所聘请161名“科技大使”作为桥梁纽带,打通校地、校企合作交流壁垒,建立常态化互动交流机制。目前,“科技大使”精准高效地为咸阳高新区电子显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合成材料等四大产业对接项目50多个,极大提高了高校院所人才、科技成果与咸阳产业的对接效率与成功率。

  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关键在于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咸阳高新区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签定《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组建联合工作专班,共同征集“揭榜挂帅”项目,助力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数据平台对接、产业政策融合,现已吸引100个项目签约入驻秦创原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与西安港务区签订合作协议,加强产业链配套联系,借力中欧班列长安号国际贸易大通道,互相设立制造基地和销售中心,推动企业拓宽销售渠道、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铺路子

  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有了好的科技成果,如何更好地令其落地生根?如何进一步探索出符合咸阳高新区、符合咸阳市的转化模式?对此,咸阳高新区重点打造两链融合平台,建设西部科技创业湾、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示范园等,预计3年内可落地转化科创项目1000个以上,新增硕博学历人才2000名以上,新培育1-2个规模30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出台高新工匠、优秀企业家、优秀管理团队奖励政策等,吸引本科以上学历人才1.25万人;推行“标准地”“弹性出让”“产权分割合并”等先行先试改革,制定招商引资黄金十条、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等30多项扶持政策举措,每年“真金白银”为落地项目补贴、企业奖补高达6亿多元。

  与此同时,咸阳高新区全方位布局医院、名校、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引入西安音乐学院新校区、建设丝路音乐港,与西部科技创新港形成“科技+艺术”相融合的双港大湾区;建设咸阳博物院新馆、音乐小镇等,引进万达商业综合体、温德姆酒店等商业配套设施;与西安交大签订基础教育合作协议,共建优质教学现代化学校;建成咸阳渭河高新大桥,与西安市协力打通12条市政连接道路,联结城市公交和近郊客运班线42条,进一步密织西安—咸阳交通网络,有效推动创新要素高效流动。

2023-11-27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2651.html 1 咸阳高新区:搭台子架梯子走出科创新路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