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
第A33版:创新园区·江门

江门高新区:“五维一体”开拓安全应急产业新蓝海

  高新创智城 彭伟宗/摄

  龙溪湖湿地公园旁,矗立着各式现代化厂房。彭伟宗/摄

  产业加速园 彭伟宗/摄

  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内建设如火如荼。  司徒启康/摄

  高新产业港 彭伟宗/摄

  ▶ 本报记者  邓淑华


  近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布局、高质量实施,打造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新高地。未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将瞄准“立足江门,依托湾区,辐射港澳,服务全国”目标定位,加快“五维一体”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打造“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区。


  工业强区,如何通过加快布局新兴产业,积极开拓产业新蓝海,构筑区域发展新动能?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积极把握国家大力支持安全应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成立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聚力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五维一体”,打造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新高地;聘请专业研究机构统筹规划布局,明确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各项指标任务、落实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向新而行,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布局、高质量实施,打造国家安全应急“堡垒”。

  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优化“软”“硬”环境,大手笔拿出1.15万亩土地资源、7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投入200亿元,建设配套项目;创新实施442应急产业引入模式(40%产业来源于本地企业转型升级,40%产业来源于外部龙头企业落户,20%来源于科研成果转化),2年引进安全应急产业项目超160个,亿元项目数破百,总投资额600亿元;2022年年底,以高分获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成功进入国家队。

  作为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正在充分发挥“在粤港澳大港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全灾种的应急场景、底蕴深厚的百年工业、活力迸发的科创氛围和中国第一侨乡的侨胞资源”等组合优势,积极拥抱安全应急产业新蓝海,探索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新路径。

  构筑安全应急“壁垒”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安全应急产业是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安全防范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等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国务院2021年底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壮大安全应急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区,加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

  作为广东省老牌工业城市,江门市工业门类齐全,在安全应急产业领域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其相关企业超过3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150家,年产值超800亿元。2021年7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实施,明确将江门市列为广东省发展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集群的核心城市。

  江门市委、市政府积极把握机遇,将安全应急产业作为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并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为核心区,围绕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灾难、公共安全等领域应急救援需求,全力打造应急技术装备与服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加快形成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的发展格局。

  为了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统筹规划布局,聘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新艺元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编制《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高新区—三江睦洲联动发展先行启动区概念规划》等,制定印发《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创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五维一体”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清单》,推动各项工作规范化、效能化、科学化。

  产业发展,制度先行。为了完善工作机制,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成立以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该区相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抽调专职工作人员组建“五维一体”综合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督促指导落实“五维一体”各项工作。

  为了推动高端资源赋能,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积极对接高端科研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设立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智慧防灾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中心,与防灾科技学院共建国际社区防灾减灾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共建湾区水安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江海基地,汇聚应急相关产业和平台资源,推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快速发展。

  “五维一体”齐头并进

  步入秀丽的龙溪湖湿地公园西北侧,映入眼帘的是全新的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区。现代化的玻璃幕墙连成一片,各式现代化厂房矗立,芯联电、优巨新材料、航天华南安全应急产业园等大项目集聚于此。来往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客商评价:“这里有过去深圳的影子。”

  自2021年11月8日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揭牌成立以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以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区为核心,以“产业总部+孵化基地”“产业加速园”“产业基地”三大功能区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园区,打造智慧安全应急2.0示范园区、“一带一路”国际化产业园区和总部基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注重土地要素保障,规划建设1.15万亩产业基地,分4期开发;充分发挥国资作用,参与工业邻里中心、产业社区、智慧城市管理等配套建设,吸引安全应急相关企业加速集聚发展。

  建设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只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推进“五维一体”建设的重要一“维”。自2021年12月7日江门市提出,在国内率先建设“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以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紧密贴合安全应急多行业交叉和服务公共安全的属性特点,破冰“产业带动、人才培育、物资储备、科普教育、科技研发”等关键要素正循环,齐头并进推动“五维一体”布局,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加快建设应急管理学院,提供产业人才支撑,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已在城市核心区规划693亩教育用地并抓紧填土,同时预留500亩学院未来发展用地。当前,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正依托五邑大学筹备建校,加快形成综合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其中,五邑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今年已招录106名应急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方向专升本学生。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还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国科大应急管理研究生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将招录35名非全日制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应急管理方向)研究生。

  为建设应急科普体验中心,打造应急实训基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聚力产教融合,采用“公益+市场”运营模式,建设综合性科普文化体验中心,通过场景体验、仿真实训、课程互动,设置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科技四大模块功能,打造服务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公民安全素质、应急技能的沉浸式培训基地。

  为建设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完善物资储备体系,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构建“1+N”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即1个储备仓库、N个小仓库分布在各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如今,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信息产业港被打造为启动区,建有2700平方米的应急物资储备库,涵盖公共卫生防疫类、应急防汛类、应急防灾减灾类等3大类、160多种类、近140万件的应急物资。

  为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构建产业创新平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全面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防灾科技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推进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建设,开展安全应急管理前沿理论、方法、共性技术研究。目前,国科大已组成专职研究团队,超100位国科大科研人员的人才储备智库,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共发布73项科研成果、51项获奖技术及67项专利,其中智慧安全校园项目已在国科大北京校区投入试运行。

  布局新产业生态圈

  随着“五维一体”齐头并进,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红利持续释放。近期,广东东君照明有限公司决定在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投资6.5亿元扩充生产基地。

  东君照明成立于2006年,2016年整体搬迁至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并建立了生产基地。在扎根江海短短7年时间里,东君照明产值翻了10倍。这离不开该企业成功掌握智能消防疏散指示及应急照明系统的核心技术,实现了系统芯片源代码100%的自主知识产权。

  为何东君照明扩产会再次选择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正在推动‘五维一体’发展,全面布局产业上下游企业,为企业畅通了供应链。”东君照明副总经理林广表示,“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发展的这几年间,我看到这里的路通了,教育提起来了,对安全应急产业的支持也更‘给力’了。”

  除了像东君照明一样本土扩产的企业外,还有从外地选择落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企业,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经过反复斟酌,最终选定落地江门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并计划在此建设华南总部基地、产品展示中心以及应急装备产业配套园区。”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区域总经理张弛表示,“江门市是广东省内安全应急产业最为集聚的区域。我们选择落户于此,看中的就是这里安全应急产业集聚优势。”

  据悉,总投资额达50亿元的迪马湾区应急装备产业基地将于今年落地。迪马实业也将在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内建设园中园项目,在导入迪马应急特种装备及应急互联系统的同时,推动应急新材料、电机电控、汽车零部件等迪马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同进驻,形成应急装备产业生态集群。

  与一般产业链相同,安全应急产业链也分为上游的原料生产供应、硬件设备支持和科技服务平台,中游的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应急救援、应急服务,下游的各类突发事件应用场景产品等。置身这张“生态图谱”中,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正在结合优势找准突破口,培育和引进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

  聚焦应急救援装备、应急通信、智能安全防护、监测预警设备、生命救护产品、安全应急前沿新材料等产业、技术和服务,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创新实施“442”应急产业引入模式,明确安全应急产业招商“一图谱(安全应急招商图谱)、两链条(安全应急产业链和创新链)、三目录(现有企业产品目录、供应链企业目录、目标企业目录)”,通过落实“一把手”招商工程、成立专业招商公司、加强驻点招商、对接高端院校协会等方式聚焦安全应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应急照明、安防消防、负压救护车和医疗防护等装备生产制造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既要招得来,更要留得住,还要发展好。今年以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针对安全应急产业发展,陆续制定出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扶持办法实施细则》《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招商引资扶持办法实施细则》《关于支持江海区“5+2”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引育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等一系列惠企政策。

  这些政策明确在投资扶持、发展扶持、重大项目扶持、用房扶持、科技创新扶持、应用扶持、金融扶持、人才支持、用地支持、加大服务力度等10个方面的措施;对新引进安全应急项目最高奖励500万元,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内原有企业转产扩产安全应急项目最高奖励100万元;重大科研项目当地转化落地的,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奖励……

  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还提速增效政务服务,在江门市率先推行“智慧导办”智能化服务以及“视频办”县镇两级全覆盖,行政许可“零跑动”事项覆盖率为99.4%;加快建设法务集聚区,汇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等特色资源,依托江门“侨梦苑”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保障。

  如今,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已形成安全应急产业“头部企业”全面领跑、新锐企业多点开花、中小企业雨后春笋的蓬勃发展局面。其中,由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设的优美科长信新材料项目,正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优巨新材料打破了国际龙头企业在聚芳醚砜系列产品市场的垄断地位,解决了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今年落户的泽塔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便携式户外应急储能电源的“开拓者”……安全应急产业已成为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重要“名片”。

  未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将瞄准“立足江门,依托湾区,辐射港澳,服务全国”目标定位,加快“五维一体”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按照完善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的发展路径,打造“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区,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023-11-27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2631.html 1 江门高新区:“五维一体”开拓安全应急产业新蓝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