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
第A30版:创新园区·昆明

昆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聚“链”成势

  昆明高新区西区

  昆明高新区东区  本版图片来源:昆明高新区

  云南省云计算创新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昆药集团

  贵研铂业

  昆明高新区西区

  ▶ 本报记者 李洋


  一直以来,昆明高新区高度重视园区产业集群建设,严格规范集群项目管理,确保集群实现相关绩效目标。今年以来,昆明高新区聚焦稀贵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建链锻链补链稳链强链互链,致力于打造综合环境优美的“热带雨林”式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今年以来,昆明高新区聚焦稀贵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建链锻链补链稳链强链互链,以产业促发展;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及其上下游延伸产业,进一步优化高新区产业图谱。同时狠抓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攻坚行动等,以改革畅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打造综合环境优美的“热带雨林”式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在此基础上,昆明高新区上半年主要指标稳中有进,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7亿元,同比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7.5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增加值增速11.7%,高于昆明市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着重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昆明高新区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促进创新要素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今年上半年,昆明高新区出台经济回稳向好18条措施,制定全年项目投资计划,建立“四上企业”包保制度;按照“延链配套、集群发展”思路,不断夯实贵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264.7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6.6%、生物医药产业同比增长1.3%、数字经济产业同比增长6.9%。持续实施“经营主体倍增、高科技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发展”三大提质增效行动,净增经营主体4151户,完成全年任务的148.8%,其中企业净增2359户,完成全年任务的93.7%;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8户,同比增长61.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192户,净增114户,同比增长144%。

  目前,昆明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云南软件园、云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1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1个,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0个;“国字号”平台总计41个、“省字号”平台103个、“市字号”平台总计101个。在科技与经济对接、成果与产业对接、项目与生产力对接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持,园区创新驱动能力持续增强。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昆明市共培育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占云南省总户数的55.4%,排名云南省第一。其中,昆明高新区、经开区共有2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昆明全市的51.22%,大部分集中在装备、材料等产业。

  位于昆明高新区的昆明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昆明电缆厂)是中国第一根导线的诞生地,有“中国电线电缆工业的摇篮”之美誉。今年,其全资子公司——昆电工电缆有限公司成为云南省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在大容量、超高压交直流输电导线、电力电缆、矿用电缆、特种电缆的研发、设计、制造方面,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领先优势。

  今年,通过云南省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的,还有位于昆明高新区的昆明云锗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其母公司云南锗业是集锗矿开采、精深加工和研发于一体的、锗产业链较为完整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有40余年的锗生产历史。昆明云锗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依托丰富的锗矿资源和国家锗材料基地优势,已成为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红外光电产品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中心。

  一直以来,昆明高新区科创中心高度重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服务工作,在服务过程中积极组织行业资深专家团队深入园区企业开展精准支持和定向帮扶,通过“一企一策”、企业“一对一”等培育活动,围绕企业管理咨询、质量提升、数智转型、创新发展、申报辅导、上市辅导等方面需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今年8月,在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期间,昆明高新区组织昆药集团、贝泰妮、贵研铂业、安权霄防、前沿液态金属、保税物流中心等10余家高新区企业参展,并成功签约4个项目,项目投资总额达15.65亿元。

  今年9月,在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举行期间,昆明高新区参加制造业单项冠军及优质企业对接、生物医药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洽谈、绿色食品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洽谈等4项专题系列活动,成功签约6个项目,协议计划投资额共计约129亿元。

  今年10月,昆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徐毅清带队赴上海参加由昆明市委、市政府在上海举办的主题为“聚焦东西协作 深化沪滇共创”的2023昆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合作推介会,与云南洋润实业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今年以来,昆明高新区将招商的目光和视野放到全国、放到南亚东南亚谋划部署,围绕产业链招商地图,梳理目标企业名单,扩大招商项目库,制定精准化、强指导、可落地的产业招商预案,深化招商部门与招商公司的“联动招商,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加强前期谋划准备和目标企业“靶向”攻关。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推进在谈重点项目的签约落地。紧紧把握住东西部产业转移及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积极主动、上门对接抓落实,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及其上下游延伸产业,瞄准大型企业、链主企业,进一步优化昆明高新区产业图谱,以“五个一批”工作方法为抓手,强化供应链招商,通过“链主”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各环节、创新链相关方入驻集聚。

  一直以来,昆明高新区高度重视园区产业集群建设,严格规范集群项目管理,确保集群实现相关绩效目标。在2022年云南省制造业集群竞赛中,昆明高新区稀贵金属新材料集群被授予“云南省优势型制造业集群”称号、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集群被授予“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称号。

  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功能性化妆品生产企业。依托云南省“植物王国”资源宝库,贝泰妮公司从青刺果、马齿苋、滇重楼、滇山茶等云南特有植物中萃取活性成分,研发出适合敏感肌肤的薇诺娜品牌护肤品,连续多年薇诺娜销量位居国货品牌电商销量第一位。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办公关主管陈晓艳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3亿元,盈利4.9亿元。”

  这仅是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该高新区聚集了昆明市80%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产业规模占云南省总量的一半。近年来,昆明高新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不断壮大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建设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基因科技创新园、新型疫苗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4大产业园区。如今,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聚集了以昆药、云南植物药业、生物谷药业为代表的植物药企业,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沃森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企业,以昆明积大制药为代表的化学药企业,以贝泰妮为代表的功能性护肤品研制企业,以华大基因、舜喜再生医学为代表的干细胞及基因科技企业,基本形成以现代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等云南特色植物药和新型疫苗为主,功能性护肤品、生物制药、再生医学、精准医学服务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

  不仅如此,昆明高新区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也集中了云南铜业、贵研铂业、云南锗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集采、选、冶、精深加工和研发于一体的稀贵金属新材料完整产业链,包括有色金属(铜、锡、锌)新材料产业链、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链、稀散金属(锗)新材料产业链。该集群成为云南的稀贵金属加工中心、集散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今年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入围揭榜单位名单,昆明高新区企业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铂钨/铂镍/铂铱合金超细丝材”入围金属材料领域,是云南省唯一入围该名单的企业。

  截至今年5月,昆明高新区保有电子信息制造及数字经济企业238户;已落户电子信息类制造企业1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户……近年来,昆明高新区按照产业发展定位,聚焦集群产业重点领域,以产业链招商和骨干企业培育为抓手,全链条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经济产业,形成完整的“关键电子材料研制—核心电子元器件制造—智能终端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深入推动关键电子材料、智能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等细分领域专业化、聚集化发展,推进集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协作、联动发展。同时,围绕数字医疗、数字文创、新金融等新赛道建设应用场景,促进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7月, 昆明高新区电子信息集群入围2023年云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优胜集群名单。

  加快人才链、产业链融合

  推动产业和人才双向奔赴

  昆明高新区产业腾飞的背后,离不开有力的人才支撑。

  充分发挥216个各类创新平台载体作用,形成“156个技术中心+4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3个众创空间+7个孵化器+N个创业园区”的全链条平台载体,连贯人才平台载体;组织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开展协同创新;借助与云南呈贡大学城相邻优势,通过集聚创新资源共建昆明闻泰数字产业学院等方式,促进产学研合作;高位承接云南省、昆明市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做强科技成果转化、政产学研合作、智慧网络服务、创新创业文化、高层次人才关爱、人才柔性引进6个平台,联动人才研发成果转化……

  近年来,昆明高新区坚持把产业和人才放在发展全局的高度考虑,围绕生物医药、贵金属新材料和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精准开展产业项目引才;筛选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储备库,引导重点企业构建创新载体,拓宽人才成长通道;抓好“内育外引”人才体系建设,以人才工作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发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强化人才培育,通过集聚一批顶尖人才,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昆明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9.29亿元,同比增长54.7%;依托国家级产业基地、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及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载体,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和资金链”五链融合;引进产业人才150人,培育打造高性能铝合金输电导线等3支市级科技创新团队,先后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大力升级创新平台,持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不仅如此,为积极响应国家、云南省、昆明市关于千方百计促就业、保就业的工作部署,昆明高新区持续组织企业参加“2023年云南省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2023年专精特新高校毕业生线上招聘会”等人才招聘活动,并出台《昆明高新区人才发展五年规划(2022-2026年)》,举办“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申报专题培训,率企业参加“广聚贤才·共创滇峰”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并印发《昆明高新区人才住房保障实施办法(试行)》,为各类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努力改善拴心留人环境。

  打通政务服务链“最后一公里”

  助力企业开办“加快一步”

  近年来,昆明高新区政务服务局立足园区企业和企业职工及周边群众政务服务需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系统集成,以打造“智慧政务超市”、搭建“移动政务驿站”、开展“政务辅助服务”为工作抓手,大力推行移动政务服务,实现窗口服务零距离。

  今年以来,昆明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始终坚持服务走在审批前,以企业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靠前一步”服务,持续优化审批流程,由原来的“自己办”变为“帮你办”,助力企业开办“加快一步”。自推进“帮代办”服务以来,昆明高新区持续优化受理审批、发放执照等各个环节,大幅缩短办事时间,真正实现了“及时办结”“只跑一次”。截至目前,昆明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通过“帮代办”累计为各类经营主体办理设立、变更、注销等服务359次,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昆明高新区税务局是云南省首家挂牌的“示范化”办税服务厅。挂牌一年来,昆明高新区税务局全力构建符合改革新要求的数字化、智能化现代税费征管服务体系,完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提升线上服务质效,积极适应新发展形势,通过数字化、便捷化改进创新思路,在“小件速办”的堵点难点上下功夫,通过“小举措”实现高频小件业务即办即走、集中处理、合理分流,助力税费服务转型升级。

  一位个体户办税人员评价说:“不用排队,资料网上提供就把业务办好了,还学习到了开数电票,再也不用专门跑来代开,期待这样的便捷服务能够越来越多。”

  10月13日,昆明高新区组织召开第45次党工委(扩大)会议,要求在决战四季度、全面攻坚年度目标任务的关键时刻,奋力攻坚克难,切实在科技创新驱动、主导产业培育、招商引资工作、干部队伍建设上下“狠功夫”“真功夫”“实功夫”,持续擦亮“高”“新”底色。

  目标既定,唯有实干。下一步,昆明高新区将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保持奋力冲刺的状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抓实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增强“高”“新”动力,力争本年度综合排名明显提升。

2023-11-27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2628.html 1 昆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聚“链”成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