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
第A27版:创新园区·济宁

强产业 促创新 引人才 优环境

济宁高新区: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惠灵顿国际教育综合体

  发展动能澎湃的济宁高新区  本版图片来源:济宁高新区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济宁分院

  济宁高新区永生重工生产车间

  济宁高新人才发展集团

  幸福高新

  ▶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硕  绪言  吴丛


  今年以来,奋进中的济宁高新区马不停蹄,聚焦“又高又新”主责主业,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将继续保持攻的势头、加大抢的力度,咬定目标、全力冲刺,坚定不移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交出全年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产业转型加速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生品质持续提升,今年以来,奋进中的济宁高新区马不停蹄,聚焦“又高又新”主责主业,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

  加速数字化转型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济宁高新区山东通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对吹塑装备进行安装与维护。为改变中空吹塑成型装备数字化水平整体偏低、成型周期较长的情况,该企业对吹塑装备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新增数控加工装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改造后预计年产装备200台套。“改造之后的吹塑机采用数字化双动力伺服驱动系统,按需供能,改进了传统定量泵能耗大、效率低的缺点,通过叠加的成型工艺,可以在射料时进行合模,成型工艺时间缩短20%以上,能耗减少30%以上。”山东通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制造总监张山华说。

  山东通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是济宁高新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济宁高新区充分发挥技改补贴、技改基金、贷款贴息等技改政策工具箱的激励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智能化改造。积极谋划实施“百企百亿”技改项目,每年推动100家左右企业投入100亿元资金,实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助力企业全方位提升发展能级。截至目前,济宁高新区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山东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省级智能工厂3个、省级数字化车间3个。

  大力实施“智造高新”企业培育行动,利用信息产业基地优势,积极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范式,凝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量,围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标杆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企业融合发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济宁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建成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8家,获批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培育园区、山东省DCMM贯标试点县、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基地企业数字化升级项目成为济宁市唯一入选国家试点项目。

  推进产学研合作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在济宁迈斯伯尔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设备满负荷运转,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看着如此繁忙景象,该公司财务总监王志龙面露喜色,眉眼间满是笑意。

  “今年,我们已与青岛大学、济宁学院合作,正在对接哈尔滨工业大学。”谈及企业能在半年时间与多家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是王志龙没有预想到的。王志龙坦言,迈斯伯尔作为一家成立不到8年的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由于企业科研人员不足、大院大所资源欠缺等原因,短时间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并非易事,转型升级一度显得“遥遥无期”。

  面对这一难题,迈斯伯尔找到了济宁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寻求帮助。在济宁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的牵线搭桥下,该企业与青岛大学成功签约并成立了共建实验室,用于企业技术难点攻坚。不仅如此,聚焦液压、重力结构等技术难题,迈斯伯尔又在数月间与相关专业领域的高校形成了合作。

  为深入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济宁高新区聚焦产业瓶颈与需求,充分发挥“产学研融合、创新资源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密集”三大优势,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构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生态。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强化对科技成果的梳理、跟踪、挖掘和整理,建立高校科技成果项目库,定期发布科技成果目录,依托行业组织和技术市场、产权交易、知识产权运营等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公开化,实现成果信息互通和有效对接。同时,聚焦工程机械及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健康等七大产业,济宁高新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双管齐下,积极推进高新区内企业与国内外120余家院校紧密合作,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63次,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47项。

  拓宽汇智聚才路径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近日,2023年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认定名单发布,济宁高新区山东瑞城宇航碳材料有限公司和山东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在博士后工作站还没有成立之前,遇到研发问题我们会去北京、上海、广州请教这些博士,现在我们在一个会议室里面就能很快解决这些问题了。博士后工作站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产品的研发和后期市场推广上,缩短了时间周期。”山东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研发专员马硕说。

  今年以来,济宁高新区先后帮助泰丰智能和艾美科健2家企业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东宇工程机械、瑞城宇航、龙翼航空3家企业成功获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持续拓宽汇智聚才路径,优化人才生态,为济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聚焦产业发展,济宁高新区围绕工程机械及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健康等特色优势产业,以济宁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航空航天产业城、中韩高端装备产业园等建设为依托,绘制产业人才地图,面向全球招引项目和人才,实现“项目落地带动人才技术引进,人才技术引进推动项目落地”的良好局面。大力实施“才聚蓼河之顶尖抢引、领军集聚、学子回家、工匠培育”工程,叫响“蓼河国际英才集聚”品牌,推动山推、辰欣等企业与大院大所开展产学研合作20项,引进专家团队10个、储备省级以上重点人才30余人。制定出台《济宁高新区引才工作站和引才大使管理办法》《济宁高新区鼓励社会力量引才实施办法》等,鼓励用人单位、中介机构、社会组织或引荐人通过市场化手段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济宁高新区共聚集诺贝尔奖获得者3名、海外合作院士18名、国家级重点人才29名、山东省“泰山”系列人才41名,以及其他省市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120余名,拥有产业技能人才3.5万人。

  创新优化政务服务

  实现高新事“高兴办”

  近日,市民刘先生在济宁银行高新科技支行完成了企业注册,并当场拿到营业执照。“没想到在银行也能完成企业注册,而且用时非常短,拿到营业执照之后可以直接在银行开户,感觉非常方便。”刘先生说。为更好地服务企业群众,济宁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充分利用银行机构、农贸市场服务网络“点多面广、交通便捷、商户群众集中”的优势,通过配备各类自助设备、培养专业人员等形式,在银行网点、农贸市场设立政务服务“高兴办”小驿站,将窗口向基层站点延伸,目前已实现27项事项在“高兴办”小驿站“一站式”办结。

  设置“高兴办”小驿站是济宁高新区持续优化线上线下服务供给,全力打造高新事“高兴办”政务服务品牌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升级,济宁高新区通过构建一体化扁平化审批体系,组建帮办代办“小青团”等多种服务举措,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济宁高新区在辖区5个街道设立街道行政审批服务所,打造一体化、扁平化政务服务网络,下沉97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市场准入、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目前,5个街道审批服务所年办件量保持在6200余件。

  与此同时,济宁高新区升级“小青团”帮办代办团队,在原有“跑小青”帮办代办服务基础上,将街道园区“盟小青”、智能客服“云小青”、银行“金小青”、邮政“邮小青”纳入“跑小青”帮办代办队伍中,组建184人的帮办代办“小青团”,打造全方位帮办代办体系,今年以来共计提供帮办代办39315人次,上门服务1977次。

  此外,济宁高新区创新推出“啄木鸟温馨提醒”主动服务,通过数据共享自动抓取即将到期的许可证照信息、影响安全生产、投资风险等重要事项,线上线下点对点提前提醒,让企业安心从事生产经营。目前,“啄木鸟温馨提醒”服务已覆盖7个部门的36个事项,共主动提醒企业群众2262次。

  提升民生服务效能

  绘就幸福高新温暖底色

  从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到“幸福食堂”建成使用,从丰富文化生活到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济宁高新区坚持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小事”当成大事实事来办,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持续绘就幸福高新温暖底色。

  三郭社区丰泰园小区北区是济宁高新区洸河街道的一个老旧小区,今年年初,社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小区开展改造升级,改造后的小区科学规划了车位并增添了公共晾衣架,新修的健身小广场也让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现在改造完了以后,大家都很高兴,住得舒服,玩的地方也多,一出门心情就特别好。”三郭社区居民刘太娥说。

  “到这里来吃饭就不用自己做了,饭菜干净卫生,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送餐到家服务,非常贴心。”济宁高新区黄屯街道黄屯村村民黄大田乐呵呵地说。每天上午十点半,济宁高新区黄屯街道办事处食堂操作间的厨师们就开始为“幸福食堂”的老人们精心烹制午餐。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黄屯街道采取“集体拿大头、群众缴一点、财政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的运营模式建设起“幸福食堂”,解决老年人吃饭难、做饭难问题,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到“暖心味道”。

  舞台上,歌舞、戏曲、相声、魔术轮番上演,舞台下群众围坐一起观看表演,喜笑颜开,家门口就能欣赏精彩演出,村民对此赞不绝口。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民生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济宁高新区聚焦群众文化需求,广泛开展戏曲进乡村、公益电影放映、扶持庄户剧团创作、广场舞大赛等各类群众性活动,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心坎里。

  教育事关每个家庭。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引进济宁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委托管理区内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组建了科苑、洸河中学等5个教育联盟,实施师资有序交流、全面资源共享。顺利推进洸河中学小学部、实验学校、宁安小学、王因中心幼儿园等学校、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新增学位7000余个,提升改造黄屯中学、王因小学操场等22处学校操场、食堂、音体美教室。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当前已进入攻坚全年的决胜关键阶段,济宁高新区将继续保持攻的势头、加大抢的力度,咬定目标、全力冲刺,坚定不移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交出全年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2023-11-27 强产业 促创新 引人才 优环境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2625.html 1 济宁高新区: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