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
第A19版:创新园区·海口

海口高新区:双创潮涌积聚发展新动能

  ▶ 本报记者  叶伟  特约通讯员  陈慧玲


  作为海南省重要科技创新示范区和海口市创新发展主阵地,海口高新区围绕“高”“新”定位,以海口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为重要载体,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搭建平台、载体建设、举办双创活动、精准施策、制度创新等探索实践,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生态链深度融合,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

  作为海南省重要科技创新示范区和海口市创新发展主阵地,今年以来,海口高新区围绕“高”“新”定位,以海口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为重要载体,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搭建平台、载体建设、举办双创活动、精准施策、制度创新等探索实践,链接全球双创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生态链深度融合,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奋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海口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新增注册企业272家,新增海南皓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省守护者科技有限公司等入驻企业6家;截至10月26日,与海南省灿烽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海南元汉药业有限公司等154家企业签订孵化协议。

  创业孵化生态持续完善

  近日,海南省工信厅公布2023年度海南省工业设计中心名单,海口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孵化的企业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列其中。不久前,该公司还被获评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苏生生物于2019年12月落户海口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经过不到4年时间发展,其崛起速度令人瞩目:2020年4月,苏生生物建成生物力学、细胞工程实验室和GMP生产车间;2022年3月,苏生生物再生医学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竣工;2023年,苏生生物获评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誉,该公司医疗器械设计中心跻身海南省级工业中心行列……

  依托海南自贸港人才政策优势,苏生生物建立了一支70余人的高学历人才队伍,其中,全职海归博士学历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超60%,包括自贸港B类高层次人才1人、C类2人、E类5人,高级职称5人。

  人才集聚带来研究成果“井喷”。截至目前,苏生生物研发团队围绕植入类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干细胞与再生领域申请专利40余项、授权20余项,累计在《自然》《细胞》等国际期刊发表研究成果40余篇。

  “苏生生物的快速成长,一方面得益于其推进‘再生运动医学’并不断进行技术突破,另一方面得益于海南自贸港特有的政策优势和一流的营商环境。此外,更离不开海口高新区以及创业孵化中心的精心培育。”谈及苏生生物取得的成就,苏生生物创始人曾胜说。

  像曾胜这样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什么选择在海口高新区落户?那是因为海口高新区以及创业孵化中心在场地、资金、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一系列的创业落地服务,让全球高层次人才在这里心无旁骛的创新创业。

  孵化载体是创新创业的摇篮。近年来,海口高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探索构建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体制机制,诚心诚意“筑巢引凤”,打造海口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阳光众创梦工厂和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等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激活发展“一池春水”。其中,海口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被认定为海南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创新创业,海口高新区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再提升。出台《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用地“带方案出让”设计方案编制、审批实施方案》,在“标准地”改革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产业用地“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等改革举措。工改非承诺制事项承诺办理效率大幅压缩,办理定标事项从329个工作日压缩至80个工作日,压缩比例达75%。海口高新区所有承接的事项均已提供“零跑动”审批服务,事项“零跑动”率为100%,“零跑动”可办事项使用率达100%,线上事项办理便利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海口高新区实施“企业秘书”、定点帮扶企业等系列举措,及时帮助企业和人才解决困难。在全面推行“企业秘书”的基础上,该高新区正着力构建“N+4+1”企业服务体系,通过成立美安企业服务中心、设立“局长接待日”等方式,将服务送到企业生产一线,助力企业发展。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随着创业孵化生态的不断完善,海口高新区人才竞相迸发创新活力。截至目前,海口高新区集聚人才总量达3.3万人。

  做专建优平台载体

  9月22日,海南省首个双向孵化器张江集团—海口高新区双向孵化器,在海口药谷生物医药创新综合体揭牌成立。建立双向孵化器有利于整合两地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支持高新区企业、创业者创新创业。

  揭牌仪式上,上海张江集团与海口高新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以“飞地”经济合作示范区为核心,共同挖掘海口及张江的优质企业,推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助力海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将强化两地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促进双方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此外,双向孵化器还将积极促进张江科学城的检验检测、CRO、CDMO等专业服务平台落地海南自贸港,共同推动张江与海口新型创新生态圈建设,培育一批在全球占据创新高地的生物医药企业,助推沪琼两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海口高新区与上海张江集团共建的双向孵化器揭牌,是深化沪琼两省战略合作的又一重要硕果,也是共同探索搭建产业转移、产业共建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近年来,海口高新区紧盯打造海口药谷国家级产业平台和培育千亿元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两大战略目标,不断整合现有医药产业资源,以生物医药、保健品生产制造为主导,积极打造海南医药产业集群高地。作为全国创新型科技企业汇聚的科技园区之一,张江科学城一直致力于促进创新创业、打造创新生态。在生命健康领域,“张江药谷”已发展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高地。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推动与上海张江集团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园区发展、创新平台建设、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全面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在此之前的6月14日,海口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在海口药谷生物医药创新综合体正式揭牌,将依托海口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优势,以海口药谷生物医药创新综合体为载体,为海口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实现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办理最多跑一地;6月26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海口高新区审判庭揭牌设立,将有利于方便相关案件庭审活动就近开展,满足高新区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高效、高质、多元的司法需求,助力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海口代办处入驻海口药谷生物医药创新综合体,在综合服务大厅正式开展业务。

  今年以来,海口高新区以创业孵化中心为重要支撑,坚持把培育、发展和提升平台载体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做专建优平台载体,厚植肥沃的双创土壤,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创新创业赋能。

  培育双创服务品牌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更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今年以来,海口高新区将“创新讲堂”开办到高新区一线,通过“送课上门”的方式为高新区企业充电赋能。

  其中,在今年7月,海口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联合海南省医药行业协会、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共同组织开展第八期“创新讲堂”,以“无菌制剂和工艺国际高端认证”为主题,帮助参会企业提升专业素养和国际竞争力。

  企业要“走出去”,除了闯劲,还需要弄懂国际“游戏规则”。上述第八期“创新讲堂”邀请来自业界、院校、企业一线的导师从污染控制策略、质量控制、FDA无菌制剂检查、无菌操作、偏差调查等方面开展授课,帮助高新区企业加速出海。

  就在这期讲堂上,齐鲁制药、普利制药等一线药企就其优势领域展开经验分享。“我们发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通过培训交流实现知识、经验共享,能帮助更多本土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走出国门的愿景。”普利制药海南区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公司造影剂生产车间已多次通过美国FDA认证,其生产的碘帕醇注射液等多款产品已远销海外。

  “通过国际认证后可以利用海南自贸港区位、政策优势,将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对于我们海南本地的药企发展至关重要。”在交流讨论环节,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得益于海南省药监局和海口高新区的指导支持,企业多款产品正在美国申请上市,未来将成为企业加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据悉,今年以来,海口高新区“创新讲堂”结合企业所需,共举办了11场培训,深入开展涵盖多个领域的专业化、系统化、多元化培训服务,通过行业导师“把脉问诊”,助力高新区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海口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专家的合作,通过优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持续擦亮园区“创新讲堂”服务品牌,为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除了举办“创新讲堂”外,海口高新区还举办“概念验证中心、应用场景建设”交流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运营研讨会、企业商标管理与品牌提升培训活动、企业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座谈、2023年首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对接会等众多亮点纷呈的双创活动,培育双创服务品牌、营造优质双创氛围,凝聚双创力量、积蓄发展动能,为高新区经营主体创新创业提供重要支撑。

  本版图片来源:海口高新区

2023-11-27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2617.html 1 海口高新区:双创潮涌积聚发展新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