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
第A5版:特别报道

国家高新区勇蹚新型工业化特色路

  贵阳大数据创客公园   本版图片来源:本报图片库

  ▶ 本报记者 张伟

  连日来,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国家高新区在积极行动。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要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理应率先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作表率。”大家纷纷表示,要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竞相发力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家高新区如何充分挖掘和释放数字化转型对新型工业化的赋能作用?

  作为“中国数谷”核心区,贵阳高新区利用大数据和人才优势,纵深推进数实融合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围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不断延展大数据“触角”,形成了具有样本意义的“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贵阳高新区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引导更多企业装上智能“大脑”、接上互联网“云端”,一大批智能工厂应运而生。

  同时,贵阳高新区通过深入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大行动,获批了如“智能化工厂生产平台”“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SPC智能低压配电系统开发及应用项目”“黔货云仓仓配一体化云平台项目”等15个贵州省级大数据融合标杆项目;组织实施“云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县级电网营配在线运行监测智能管控高级功能研究与应用”等142个贵阳市级融合示范项目;带动金融、旅游、医疗、教育、交通、工业制造、农业生产、民生服务等10余个领域的企业开展融合发展;使包括贵州振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316家企业实现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西安高新区以2030年为目标节点,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及绿色化转型升级,确保在加速重构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把握机遇、占据优势,聚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11月3日,在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论坛上,西安高新区发布《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提出“新目标”“新支撑”“新动能”等7项新举措,旨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聚力打造西部示范、全国引领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具体看,到2030年,西安高新区先进制造业总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西安市比重增至5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扩大到20%,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稳居全国高新区前列,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和芯片生产研发基地。

  对此,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魏谷指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现阶段,我国工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融合的迫切需求。积极推动数实融合、布局科技前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不断稳链、固链、强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高新区的一道必答题。

  “国家高新区要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重点任务,明确主攻方向,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不断把新型工业化推向纵深。”魏谷说。

  蹚出特色路

  走进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的紫光恒越未来工厂,数十台橘色机器人正在往来的工程师旁灵活穿梭,将生产线上制成的线路板和整机箱运往检测区域。眼前不知辛苦的“大橘”,来自杭州高新区(滨江)一家年轻的独角兽企业杭州迦智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工业物流自然导航市场上,这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比如,无人工厂、无尘车间等解决方案都有它的参与。

  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目标,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深化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发挥产业软硬一体优势,正在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浙江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提出,要“加快在战略性、全局性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中勇挑大梁、勇当先锋”。放眼整个滨江区,机器人集群企业已超50家,2022年该区12家机器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77亿元,占浙江省比重超30%。未来,这里或将以“机器人未来产业先导”谋篇,打造全国工业移动机器人头部阵营。

  培育产业新动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合肥高新区始终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坚持科技赋能产业,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立区宗旨,聚焦头部企业,培育产业链、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光伏新能源、量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产业如日方升。

  2022年,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规模超1400亿元,当地综合配套率超过80%;该产业集群集聚上下游企业400多家,产业集聚度居全球第一,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第一批我国世界级集群重点培育名单。近日,工信部通报2022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株洲高新区凭借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实力获评五星示范基地。

  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国家高新区如何勇当先锋?

  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晓利认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要求下,国家高新区可重点围绕3个方面走在前、作示范:围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先导区,在科技与产业融合中发挥好国家高新区的“试验田”作用;围绕产业合理布局,东部与中西部高新区、城市群及都市圈高新区之间,加强产业转移和合作共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围绕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强化中小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设,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魏谷认为,推进国家高新区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型,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作出“高新”表率,国家高新区要“蹚出一条特色路”。

  他指出,站在新起点,国家高新区首先要做到3个准确把握: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环境条件变化。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魏谷建议,未来,国家高新区要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坚持数字赋能,加速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坚持绿色低碳,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质效。具体而言,要注重推动园区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要支持核心技术攻坚突破和注重自主创新,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劳动生产率、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布局和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要更加注重“有效市场”形成和“有为政府”建设。

2023-11-27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2604.html 1 国家高新区勇蹚新型工业化特色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