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
第A39版:创新园区·江阴

拼搏再奋进 勇夺全年红

江阴高新区:聚势赋能 澎湃高质量发展新浪潮

  东久智能制造产业园

  天江药业

  佰澳达

  盛合晶微

  普莱医药

  刘良院士—江阴中药产业研究中心

  长电科技

  西安飞地

  江阴高新区管委会大楼

  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  本版图片来源:江阴高新区

  ▶ 本报记者 王查娜


  今年前三季度,江阴高新区交出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4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亿元,科技招商、江苏省和无锡市重大项目投资率等提前完成全年目标……江阴高新区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拼搏攻坚,推动以特钢新材料为特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为支撑,新能源为战略的“1+3+1”产业集群纵深发展,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初冬时节,行走在江阴高新区大道,放眼望去,建设正酣,处处机声隆隆,一幕幕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场景。眼下,江阴高新区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度”百日攻坚行动。

  为实现“全年红”,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工作,力推以特钢新材料为特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为支撑,新能源为战略的“1+3+1”产业集群纵深发展,前三季度该区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4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4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额89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8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60.7亿美元;完成到账外资3.8亿美元,科技招商、江苏省和无锡市重大项目投资率等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培优科创生态

  打造创新“雨林”

  科技创新是推动江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从引进、孵化、培育,到发展壮大,聚木成林,江阴高新区通过政策引领、人才、转移转化、金融等专项服务培优科创生态,倾力护航科创企业,同时科学规划建设科创载体,向外借力布局科创“飞地”,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持续提升创新平台研发水平,推动科创型企业“雨林”式成长,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开展独具江阴高新区特色的生动实践。

  最近,一款新一代肠道源益生菌Akk成为江苏佰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的常客。该企业总经理张菻钧介绍说,这款益生菌是佰澳达研发的新产品,主要用于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健康管理。

  “公司为了研发这款产品,花费了两年时间,并投入了上千万元的资金。”张菻钧表示,在研发过程中,佰澳达研发团队不断改进菌株培育技术,并定制了一批个性化生产设备,成功解决了该菌株大规模培养和制备工艺难以实现的技术难题。这款产品的效果与以往产品比,是“从0到1”的跃升,预计每年能给企业带来上千万元的销售额。

  无独有偶。近日,另外一家企业技术创新的“金点子”,也结出了“金果实”。

  近日,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应用于智能计算的先进封装技术,惊艳亮相第21届中国半导体封装测试技术与市场年会。“实现集成电路智能计算,需要依靠芯片封装技术实现对芯片和其他器件的系统协同集成。”长电科技相关专家介绍说,面向不同智能计算应用需求,长电科技已开发出完备的先进封装解决方案,全面覆盖高性能计算系统的基础架构,将有效带动行业创新发展。

  当前,长电科技正持续发力先进封装核心应用,加大力度攻关高精尖技术,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集成电路封测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佰澳达、长电科技的创新发展,是江阴高新区众多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永攀科技高峰的典范。同样,一批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也离不开江阴高新区政策的引领与扶持。

  近年来,江阴高新区迭代升级产业强区20条、科技创新3.0版、“蟠龙英才”计划、集成电路设计、生命健康产业、金融创新等政策,设立总额达30亿元的高新区母基金,组建产业发展、天使种子、股权投资、中小企业转贷、互助转贷等功能性基金群,努力为企业人才提供一流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

  为企业创新赋能,江阴高新区还加快建设科创载体。今年,新开工建设东久国际智造产业园、生物医药创新港等科创载体39.65万平方米,已建成投用33.89万平方米,其中长三角工业物联网创新中心、武汉创新中心已投用;星河江阴科创world已竣工13.74万平方米,江阴东久国际智造产业园已竣工11.8万平方米。

  目前,江阴高新区已拥有科创载体面积150万平方米,预计3年内将新增科创载体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形成一批新型高端、适应新兴业态的科创载体。同时,以赛为媒,借助双创大赛、科洽会、投融资路演等交流平台,积极推动政策及人才项目等资源共享,为创新项目提供更多产业化空间。

  此外,为抢占科技成果转化先机,江阴高新区积极搭建承担技术研发、人才招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联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科创“飞地”,已形成“东、西、南、北、中”多点开花的格局。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五大科创“飞地”累计落地江阴高新区项目98项,申报知识产权96项,33%的项目获得各级人才项目立项。

  与此同时,江阴高新区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主动与院士团队、高校、央企等合作,先后建立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刘良院士—江阴中药产业研究中心、长三角工业物联网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在江阴高新区集聚发展。

  今年1-9月,江阴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达462家,完成率101.5%;引进科技项目395个,完成率105.3%;引进科创项目62个,完成率124%;新开工建设载体面积达39.65万平方米,完成率158.6%……这组亮眼的数据,记录了江阴高新区在科技创新工作上的新成效,也亮出了江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依托产业优势

  强化集群效应

  培优企业,集群发展,围绕打造国内一流创新型国际化园区,江阴高新区坚持把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动力之基,扎实推进产业强区、数智兴区、绿色发展战略,以推进园区工改、数实融合等一系列行动为契机,加速腾笼换凤、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以特钢新材料为特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为支撑,新能源为战略的“1+3+1”产业集群。

  2023年8月,国家工信部公布《2022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通报》,江阴高新区从全国445个示范基地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28个五星示范基地之一。

  江阴高新区以“一区一战略产业”为指南,以新材料(特钢制造)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以中信泰富特钢、法尔胜、贝卡尔特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该高新区特钢新材料产业优势明显、链条完整、发展迅猛,为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集聚区奠定了基础。

  今年1-9月,该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5.33亿元、占全区50.8%,对江阴高新区经济发展起着强劲的带动作用。

  产业发展表现同样耀眼的还有江阴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天江药业展厅,记者了解到,这家国内最早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研制生产的创始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多年来始终坚持对标标准化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已发布的300多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中,由天江研究制定的标准超过四分之一。

  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是国家大健康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江阴“345”现代化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阴高新区始终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强力打造的未来产业。一批行业“尖子生”抢抓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整合优势资源,致力于协同合作,不断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纷纷在各自细分领域中崭露头角。

  作为江阴高新区中成功地从孵化器到加速器再到落地产出全程“毕业”的生物医药企业,风和医疗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微创外科和腔镜手术一次性使用耗材产品,其仅用10年时间就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陈育新博士团队创办的普莱医药,在抗菌肽医药细分领域创新深耕10年,如今已成为估值近20亿元的潜在独角兽企业;贝塔医药专注打造独具特色的C14同位素产业链,为300多个新药化合物团队提供高技术服务,有力助推中国创新药研发进程。

  ……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截至目前,江阴高新区已集聚生命健康企业17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5家,形成了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创新药、CXO、生物制品及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

  作为江阴高新区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集成电路产业厚积薄发,打造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江阴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在封装测试领域为国内领先,已形成长电科技、长电先进、盛合晶微、星科金朋等企业集群。

  同时,江阴高新区积极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拓,布局芯片设计、特色晶圆制造、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等相关领域,依托无锡市已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成为无锡市世界级影响力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规划面积超5500亩的微电子主题产业园则为集成电路企业在江阴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目前该产业园一期建成区1800亩,已入驻长电科技、盛合晶微等优质企业;二期在建区2800亩,年内将通过“工改”形成超1000亩连片用地,加上三期预留区900亩,将高标准建设以全球领先的高端封测基地、国内一流的特色晶圆制造基地,以及研发中心、共享中心、展示中心、邻里中心和服务中心为核心骨架的“两基地五中心”,立体化提升江阴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实力。

  产业集聚的“强磁场”,为江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据悉,今年1-9月,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智能装备三大特色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9.9亿元,为江阴高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

  有效提升竞争力

  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江阴高新区深入实施产业强区、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构建起从天使初创—股权投资—企业上市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链条,完善国际教育、医疗、养老、社区等功能配套,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插上金融“翅膀”、免除后顾之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江阴高新区茁壮成长。

  近日,东久(江阴)国际智造产业园正式竣工交付,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仅耗时一年,跑出了项目建设的“高新速度”。智造园内,14栋高标准厂房迎风矗立,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入驻企业可随时“拎包入住”。园区运营管理部高级经理叶磊介绍说,该项目总投资额2亿美元,将聚焦引进以世界500强企业为引领的外资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7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会有4—5家企业和智造园签订正式的租赁合同,助力江阴高新区加快形成一个先进的外资企业集聚地。

  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紧盯项目建设“五率”,围绕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一批项目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

  在推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江阴高新区始终用最高的效率、最优的服务,围绕项目落地、开工、竣工、达产各个环节,全力护航项目进度。

  近日,江苏首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项目开工,该项目在今年1月与江阴高新区进行首次洽谈,2月便正式签约,此后迅速完成注册备案、拿地开工,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这一结果得益于此前企业获得的江苏银行江阴支行首笔“天使贷”授信500万元。

  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是江阴高新区聚焦解决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首投难”问题推出的一项惠企政策。近年来,为持续升级对早期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江阴高新区会同相关创新投资集团,持续强化与银行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新模式,江苏银行“天使贷”产品正是这一合作机制下的最新成果。自江阴高新区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以来,已为9家企业提供了扶持,扶持资金达到了5996.99万元。

  金融服务只是江阴高新区优化投资环境的生动缩影。随着江阴高新区“1+3+1”现代产业集群的日益壮大,该高新区产业扶持政策的覆盖面、优惠度、精准度也在持续提升,相继出台了产业强区20条及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专属政策,并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厘米”,让所有园区企业都能充分知晓政策、运用政策、享受政策,让每一位企业家、创业者都能安心投资、舒心创业。

  此外,江阴高新区高效的全流程审批服务也成为其营商环境的一大招牌。据统计,江阴高新区全面承接163项江阴市级、187项无锡市级、220项江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打造从市场准入、投资立项、规划许可到施工许可的行政审批综窗式、全链条服务,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常态化推行“拿地即开工”“报建即开工”模式,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保障推进项目审批落地。

  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完成长电微电子项目二期、圣邦微电子、昕感科技等31个项目施工许可办理,已批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6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7个,批准新开工建设项目建筑规模78.82万平方米。针对华盛联赢、利核仪控、首芯、云程、污水处理厂等多个拟征地项目,江阴高新区第一时间成立项目审批服务专班,完成近百轮次规划方案技术预审服务,对项目推进及节点流程提供个性化指导,助力项目审批不走“冤枉路”。

  致力于打造近悦远来、“优”无止境的营商沃土,“接下来,江阴高新区将持续完善各类政策,实时跟进企业发展动态,按需开方、对症下药、靶向用力,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全力护航企业‘加速跑’。”江阴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2023-11-27 拼搏再奋进 勇夺全年红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2637.html 1 江阴高新区:聚势赋能 澎湃高质量发展新浪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