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特约通讯员 刘姿吟
作为杭州市“经济主力军、亚运主战场”,杭州高新区(滨江)紧紧围绕“建设天堂硅谷 打造硅谷天堂”总战略,把“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作为使命担当,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奋力进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未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以杭州江南科学城为战略支点,在高原之上造高峰,重点实施六大行动,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高水平建设“天堂硅谷、硅谷天堂”。
杭州高新区(滨江)勇攀科技高峰,矢志创新发展,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GDP 1765.8亿元,同比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4.1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086.6亿元,同比增长9.8%……该高新区经济呈现“承压稳进、持续向好”的特点,增长动能不断增强。
高新之道,胜在创新,日新者日进也。作为杭州市“经济主力军、亚运主战场”,杭州高新区(滨江)紧紧围绕“建设天堂硅谷 打造硅谷天堂”总战略,把“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作为使命担当,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奋力进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为杭州市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贡献更多高新区(滨江)力量。
构建科创平台集群
科技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杭州高新区(滨江)始终是浙江省、杭州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头羊”“优等生”。
10月16日,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量子传感大楼正式启用。
该量子传感大楼是为推动量子传感技术发展、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汇聚量子传感领域高端人才而建设。量子楼启用后将作为大设施研究院的主要科研场所,重点开展极弱磁场大设施科学装置与仪器、磁屏蔽舱的关键技术前期攻关和工程化样机研制,为推进以大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为核心区的“国际零磁科学谷”建设以及未来量子传感技术的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12月,是由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三级政府共建的一所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该研究院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承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培育、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升级;同时依托大设施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重大技术创新,并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持续汇聚和培养顶尖科技人才。该研究院计划在10年内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高地和产学研用合作基地;远期将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极弱磁场国家实验室和国际零磁科学中心。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像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这样高能级创新平台星罗棋布,如同创新浪潮中的一朵朵浪花奔涌,推动杭州高新区(滨江)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杭州高新区(滨江)与生俱来的基因;高能级平台则是科技创新强有力的“助推器”。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坚持全域创新,聚创新“星火”以燎原,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之重器”,构建科创平台集群,加快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白马湖实验室和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2个浙江省级重点平台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浙大滨江研究院等6个产业创新研究院能级,持续发挥各大研发载体作用……
一个以“1+2+6+N”为体系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区正在形成,着力打造从“0到1”自主创新的“强磁场”和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器”。
筑巢引凤聚人才
“杭州高新区(滨江)为我们提供人才公寓、住房补贴等,也为企业前期储备各种交叉领域的优质人才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在今年的滨江国际人才节上,剂泰医药CEO赖才达这样讲述他与滨江的“情缘”。
3年前,32岁的赖才达博士从海外来到杭州,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创办了剂泰医药。在他看来,选择到一个城市创业,最看重的就是所在行业生态圈里有没有足够多的复合型人才,而“国际滨”正是这类人才的聚集地。
因才而兴,因才而盛。通过构建“1+5+20”人才新政、区级人才分类认定、“5050计划”等更具竞争力、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体系,杭州高新区(滨江)这片“双创”热土正吸引战略科学家、各级领军人才专家以及优秀创新团队纷至沓来;由于为他们提供了强力支持和激励,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创新潜力,推动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产业化取得重要突破。
在“5050”计划的基础上,杭州高新区(滨江)推出了“才链全球”计划,通过“产业链才、科技链才、生态链才、服务链才、以才链才”五大载体,进一步整合人才引育工作中关键人群、重点企业、头部机构,创新打造服务滨江、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人才工作引育平台。
“我对‘5050’高层次人才计划非常感兴趣,它对人才创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通过“才链全球”计划来到滨江创业的青年人才倪志昂,在了解到“5050”计划不但从办公场所、研发创新、银行贷款、人才基金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外,而且随时可以申报依靠“市场评估+集体决策”判断项目。优厚的人才支持政策,让青年人才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期冀实现更多梦想,这里展现了“天堂硅谷”的硬核实力。
一流营商环境是杭州高新区(滨江)的金字招牌。为让广大青年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杭州高新区(滨江)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 推进天堂硅谷人才行动的实施意见》,制定“天堂硅谷人才”分类认定目录;持续迭代“1+X+N”产业政策体系,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一年一个升级版”;迭代“主动报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高新服务理念,组建“创新创业陪跑团”;此外,加快完成人才安居“三年倍增”计划,迄今,人才租赁房总量已超1万间;推出“人才四季”活动品牌,借力中国传统佳节开展人才元宵游船、端午龙舟赛、中秋人才联谊等活动。
从一位人才到一个团队,从一类项目到一个产业……“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让青年们纷至沓来创业创新。今年前三季度,杭州高新区(滨江)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7956万名,为“两个先行”积蓄了人才创新动能。
营造企业创新生态
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北京冬奥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几乎每一处重大场景,都有杭州高新区(滨江)企业宇视科技守护安全美好生活的身影。今年年初,宇视科技423件产品友情出镜电影《流浪地球2》,以高颜值、强智能的硬核形象构成Moss之眼,被更多人熟知。
2011年11月30日,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2年来,宇视科技将创新的技术力量深植于文化基因当中,坚持务实创新,如今该企业已成长为一家全球AIoT产品、解决方案与全栈式能力提供商。
宇视科技总裁张鹏国表示:“所谓务实创新,是要探索出从概念到科学到技术再到工程到产品的规律,是以数字为核心的‘任何时候,数字说话’。”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杭州高新区(滨江)打造了一个“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建立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特色小镇”孵化体系,营造了一个“类硅谷”创业创新生态,让扎根下来的企业像一颗种子一样,在这片丰沃的土壤发芽、成长、结果。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桥梁纽带。杭州高新区(滨江)以知识产权和质量标准建设为杠杆,撬动各类主体科技创新活力,孵化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
在企业坚持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的道路上,杭州高新区(滨江)相关部门给予了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我参加过几次高新区组织的专利申请专项培训,从最新政策的传达解读,到很实用的信息汇总,再到具体事项中的‘避雷攻略’都有涉及,非常受益。”安脉盛总裁办主任吴洁说。
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制造和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安脉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申请专利400余项,授权专利120余项,并取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杭州高新区(滨江)历来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通过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大力营造鼓励上市、支持上市、服务上市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形成了金融、科技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上市企业总量、密度、市值连续多年领跑浙江省,成为该省“资本第一区”。
随着一系列有力举措的实施,杭州高新区(滨江)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今年前三季度,杭州高新区(滨江)新增经营主体2.0204万家,同比增长41.3%,新设企业数据居杭州市第一。
科学城呼之欲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当前,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展有了新蓝图:10月16日举行的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创新大会上,首度发布《杭州江南科学城概念性规划》,一座规划总面积为37平方公里的科学新城呼之欲出。
这座37平方公里的科学新城如何规划才能发挥最大科技优势?
杭州江南科学城核心区约5平方公里,核心区的核心“国际零磁科学谷”约2平方公里。根据概念性规划,江南科学城已确立“两轴三片连两翼、山水智链串多点”的规划结构。其中,“两轴”为彩虹快速路和时代大道两大空间主轴;“三片”为“零磁科学谷”、智慧新天地和生态创意城;“两翼”为智造供给小镇和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的视觉智能园区;同时依托福源河、小砾山输水河廊道打造“山水智链”,链接蓝绿公共空间与多元创新设施。按照“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的空间模式,江南科学城将被着力打造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区、科教融合示范区、山水品质公园城、智慧城市新地标。
据介绍,杭州江南科学城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目标,西联城西科创大走廊,提升杭州市创新策源能力;东接城东智造大走廊,赋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完善杭州市域创新发展格局,支撑杭州市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贡献更多的力量。
同期发布了《区“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围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总目标,杭州高新区(滨江)连用5个“加快(速)”(实现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加快完善、重大引领性硬核成果加快涌现、创新发展策源地建设加速形成、成果转化首选地建设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快构建),宣告该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正在踏上“快车道”。
领先之策,亦在创新。未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以杭州江南科学城为战略支点,在高原之上造高峰,重点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战略人才力量集聚提质、全域创新能级跨越提升、开放创新生态深化打造六大行动,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高水平建设“天堂硅谷、硅谷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