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引领,创业筑梦”为主题的2023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于11月14-1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经过37个地方赛区选拔推荐,400多家参赛企业入围本届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经过激烈角逐,163家企业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
本届大赛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主线,全国报名参赛企业超过3.7万家,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参赛企业超过1.5万家。从本届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入围企业所属赛区看,上海赛区以47家企业数量位居第一,其后依次为深圳、江苏、广东等赛区,这些赛区入围企业均超20家。参赛项目涉及卫星通信、雷达探测、透明显示、车载控制器、智慧船舶、智慧诊疗等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值得一提的是,专注芯片研发创新的企业近60家,参赛项目包括毫米波相控阵雷达芯片、5G RedCap高精度低功耗定位芯片、超声波生物AI芯片、高速数通800G及1.6T硅光芯片等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 本报记者 李洋
“赛马场”激发数字经济澎湃动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点攻关领域,也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科技基础。近年来,我国以人工智能、物联网、新型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5G通信、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与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在我国形成了强劲的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开幕式上,科技部相关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徐轶表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赛道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中了数量较多的参赛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点攻关领域,也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是为了更好地聚集全国优秀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加大金融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数字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比赛当日,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入围企业被分成9个成长组、3个初创组,共计12个比赛小组同时推进赛程。参赛企业代表按公开随机抽签的分组排序结果依次上场比赛。比赛采用“7+5”模式,即企业代表陈述时间7分钟,评委提问与企业答辨时间5分钟。该赛事邀请了毅达资本、容亿投资、芳华基金等金融资本机构的60位创投专家担任评委,从技术和产品、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行业与市场、团队构成、财务分析等维度对参赛企业进行评分。
针对项目核心技术、团队成员构成、市场推广等方面,评委席上的专家,本着“赛马场上选骏马”的原则,时而循循善诱,时而提问尖锐,其犀利点评直击问题要害。
而参赛选手镇定自若,沉着应答。比赛之余,专家还不时地为参赛企业现场“把脉”,从团队建设、商业模式、企业发展规划、财务状况、市场开拓、项目融资等方面为参赛企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评委从专业角度对企业未来的商业模式给出了意见和建议,使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清晰认识。”初创企业组代表、天津万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霍文星表示,他们带来的参赛项目是一款接触式无损晶圆检测柔性探头阵列和设备,企业致力于打破海外市场的技术垄断,努力实现芯片测试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和行业颠覆。目前,企业还处于初创阶段,期待与更多企业合作,在生产一线进行成果验证。
成长企业组代表、北京聚力维度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参赛项目是“下一代虚拟制作——元宇宙数字人直播平台:赛博演猿”。该项目团队专注虚拟人技术研发,打造了高级别虚拟数字人AI生产端平台——赛博演猿Cybactor。北京聚力维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天奇说:“通过赛博演猿生成的虚拟人可无限接近真人的表现力,表情动作自然流畅,形象栩栩如生,可应用于虚拟直播、虚拟偶像、短视频、动画制作、虚拟客服等领域场景。”
同样参加成长企业组答辩的还有上海伊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刘虹。“85后”的刘虹是一位信息密码学专业的汽车网络安全创业者。她说:“因机缘巧合,我们接触到了汽车信息安全领域,并从汽车信息安全的整个技术图谱当中遴选了基于MCU/SOC芯片开发的HSM信息安全固件这样一个创业方向。从整个产业链看,这个方向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目前公司主要是对标海外头部企业进行产品的国产化替代,通过利用芯片自带的安全模块,保障控制器在安全启动、安全刷写、安全通信、安全诊断等场景下数据不被篡改、敏感数据不被泄露等。”
“一路走来,我们过五关斩六将,十分不易。能够站在全国赛的舞台,向更多的专家、评委以及现场的各位投资人介绍我们的创业团队和项目,我认为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刘虹说。
“与往届企业单方面追求创新题材和利润预期不同,这一届的成长组参赛项目比较‘稳’和‘实’,这样的项目更具有落地性,有些参赛企业的营业收入还取得了比较不错的利润。”已经连续多年担任大赛评委的毅达资本合伙人刘晋表示,经过层层大浪淘沙,能够跻身全国赛的企业,其质量相比往届有了本质上的提升。
今年首次担任全国赛评委的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一部总经理王树立表示:“参赛企业要想脱颖而出,除了具有一定的科创属性和技术壁垒外,还需具有一定的商业落地性。可喜的是,我们看到本届初创组参赛项目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市场,甚至在沟通交流上项目参赛选手面向投资人明显成熟了不少。参赛企业的商业化进程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表现在订单、合同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落地。”
“搭桥梁”助企对接高端资源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着力搭建参赛企业与产业龙头、金融资本、孵化园区、创业服务、宣传媒体等方面有效对接的桥梁,本次全国赛提供了一系列企业服务配套活动,旨在汇聚全国优秀的科技企业及产业资源,强化科技企业遴选和培育,加强创新资源整合,促进各类资源精准匹配企业发展需求,助力提升金融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数字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北京国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宋文明,在本次全国赛开幕之前为参赛代表系统讲述大赛创新服务体系,以期通过大赛各项服务活动为参赛企业创新发展赋能。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上,业界嘉宾纷纷上台发布所在单位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参赛企业有了接触前沿科技的广阔平台。华为中国区战略与marketing部部长卢广,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块链与数据安全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小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院长王俊,分别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区块链+隐私计算赋能数据要素流通、毫米波感知的智能化等领域作主旨演讲。
卢广在分享时表示:“‘数字中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算网协同,特别是加快发展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此外,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奖企业、“每日互动”创始人兼CEO方毅围绕数据为产业赋能作主题分享,招商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余舒围绕科技金融赋能企业发展作介绍。
为推动参赛企业融入产业生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美年健康、当虹科技、零跑科技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现场向参赛企业代表发布创新需求,并与参赛企业代表进行“一对一”深入交流。
“一对一”企业对接室外,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不时有参赛企业代表带着在智慧农业、数字工业操作系统、智能驾驶、毫米波雷达、健康监测等领域意愿,前来登记、咨询等候进入,希望与大企业开展技术、市场、渠道等领域的合作。
一早就等候在“一对一”对接室前的广西康德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伟国希望为公司研发的穿戴式智能护理机器人项目争取到与大企业合作的机会。“我们这款智能护理机器人,是一款集成水、电、气、信号探测和控制为一体的全自动智能护理设备,可推移到各病房使用,减轻陪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生活环境品质,守护人格尊严。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我们在拥有技术和产品的同时,需要寻找广阔的市场,这次过来是想接触了解一下美年健康,希望能够有进一步合作的机会。”王伟国说。
从零跑汽车“一对一”对接室出来的水木东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邓辉林,对企业接下来的市场方向又多了一份自信。“我们前来对接的零跑汽车是一家很有背景和潜力的企业,而我们自身是一家为汽车行业提供自动驾驶汽车功能等级测试、性能安全验证和综合性能评价的创业企业,希望通过这次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为我们的后续合作奠定基础。”邓辉林说。
参与“一对一”对接的大企业零跑汽车信息产品线负责人马霄表示:“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方案不难发现,今年前来对接的企业技术越来越务实了。有的企业基于关键需求方向领域寻求突破口,利用自身的能力在一些器件上进行重构,带来降本优势;也有企业通过前期技术积累在新的领域形成了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技术,为项目的工程化缩短了时间。总的来看,创业者对项目方向的把握更加清晰,也更加乐于主动靠前,进行业务合作。”
“作为大企业,我们比较关注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这些项目是否具有权威专家的‘背书’以及有没有三甲医院的应用,能不能直接应用到我们的业务场景中,与我们未来的数字化健康管理方向上的业务相匹配。”美年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胡若玫说。
为提高参赛企业财务法务管理水平,北京国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会邀请中信证券、德恒律师事务所、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相关负责人,从上市法律问题、IPO审核重点关注的财务问题等方面作主题分享,为参赛企业提供了上市辅导等服务咨询。
浙江杭州抛出招才引智“橄榄枝”
浙江省自2013年作为独立赛区承办“双创”大赛以来,累计共有1.1483万家企业报名,获得全国赛优秀奖以上的企业330家,报名和获奖企业数在全国名列前茅,通过大赛涌现出创新型高成长型企业,部分参赛企业已经成功上市。浙江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鲁文革表示,大赛已经成为高质量服务融资对接、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更是全面展示浙江创新创业成果的重要窗口。
作为本次全国赛举办地,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杭州高新区首位产业,杭州高新区一直坚持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
杭州高新区是浙江省信息产业的发源地,诞生了阿里巴巴、网易、新华三、海康威视、大华等一大批数字经济的行业领军企业,全区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和浙江省“数字工厂”标杆企业的企业数量已经连续3年位居浙江省第一。近年来,高新区完善了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到传感器、终端设备制造、物联网系统集成,再到网络运营服务、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应用等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全产业链,形成了数字安防等多个千亿元级规模的产业集群。
“杭州高新区已经自主培育孵化了72家上市公司,基本实现了每一平方公里有一家上市公司的总体目标,以不到浙江省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浙江省2.8%的GDP。亩均效益、单位能耗均远超浙江省平均水平。连续两年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五位,连续3年获浙江省科技创新鼎,被誉为浙江创造力第一区、资本第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开幕式上,杭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理生向参赛企业发出邀请。他表示,创新创业是杭州高新区与生俱来的基因和传承。作为镇区合一的国家高新区代表,杭州高新区始终围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目标,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作为服务之本,把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作为发展之机,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