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志珂 本报记者 叶伟
11月7日,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落下帷幕。郑州高新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围绕“延链、补链、融链、强链”,聚焦“1+9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构建全国智能传感器创新高地。
11月7日,以“感知世界,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落下帷幕,来自政、产、学、研各领域的大咖齐聚一堂,共话技术创新新趋势,共享产业发展新机遇,共绘合作共赢新蓝图。
大会期间发布了《2023中国传感器企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一批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制造业类项目正式签约,一批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传感器及系统集中亮相。
郑州看传感,传感看郑州。作为郑州市传感器产业的核心支撑区域,郑州高新区正在传感器产业赛道上加速奔跑。郑州高新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围绕“延链、补链、融链、强链”,聚焦“1+9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工程”即唱响一个具备国内外影响力“传感谷”品牌,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做强核心优势产品、提升MEMS制造能力、培育关键材料设备、打造产业链创新平台、增强软件算法支撑、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强产业链协作配套、推动孵化器赋能产业、加快示范推广应用等九大工程,全面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构建全国智能传感器创新高地。
签约总额300亿元
招商引资全速竞进
此次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庄德、周立伟、叶声华等传感器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传感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等进行深入研讨,分享传感器的科学与技术、产业和应用的最新成果,共促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期会上发布了《2023中国传感器企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过去的一年里,传感器产业发展在汽车电子领域占比最高,在医疗电子领域增速最快。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开幕式上,郑州高新区、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南阳市唐河县、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鹤壁市山城区、鹤壁市淇滨区、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分4轮共签约新项目36个,总金额约360亿元。这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落地,将“链”动河南省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强引擎。
其中,郑州高新区与紫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通郑州分公司、东华软件股份公司、豫信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德国莱茵集团、法国斯迪拉(Stilla)公司等24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总金额300亿元,金额占比超八成,郑州高新区以“跳起来摘桃”的奋进姿态,抓住每一次招大引强契机,推动招引工作全速竞进。
此前,世界传感器大会已成功举办过四届,帮助郑州高新区促成一批传感器相关重要项目签约,4年累计签约项目55个,协议总金额超过430亿元。通过招引一批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制造业类项目,在传感器核心器件、产业应用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上持续发力,为高新区传感器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作为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一项重要活动,11月6日,由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郑州高新区管委会、河南省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承办的产销对接会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举行。驰诚电气、正硕电子、中测量仪、垂天智能等企业通过先期开展的产销对接,达成多个合作项目,“智慧化工园区应用平台”“专用实验仪器”“检测设备及智能管理系统”“数码电子雷管芯片模组”等项目在现场签约。
据悉,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由河南省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郑州市政府、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承办,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等单位具体执行。
顶尖创客巅峰对决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创新凝聚力量,创业放飞梦想。作为此次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暨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在会议期间举行,89个参赛团队获得表彰,其中特等奖2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51个。
据了解,此次大赛共收到作品近400项,其中97项优秀作品进入决赛,最终89项作品脱颖而出。大赛设立了高校创新设计组、高校创新应用组和企业组3类,作品涉及领域广且各有特色,有在传感器领域的新探索,还有传感器应用需求的迁移,通过解决极端环境测量难题或满足新应用领域的需求,促进传感材料和结构等方面的创新。来自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香港、澳门地区,还有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利兹大学等国内外150多个团队和1000余名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大赛。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融合早癌筛查的一次性电子内窥镜”项目获得大赛一等奖。该团队成员靳懋宇对首次来到郑州参赛非常兴奋,他说:“这里的学术氛围很浓,有非常专业的设备、场地以及评审规则,我们在这里见识到了很多优秀项目,可以帮助我们拓展研究的视野。”
“这些作品涉及领域广,且各具特色,覆盖了国家提出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面向’,既反映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成果,也体现出我国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新成效。”评审专家组代表天津大学教授胡晓东说,从这些参赛作品可以看出,我国在很多领域已取得长足进步,传感器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已越来越普遍,面向具体应用场景的集成创新特点更为明显。
新产品发布环节,北京京仪北方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河南省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发布了《绿色低碳无源无线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高质量发展智能传感产业链》新产品及新技术。
近300家企业参展
多领域创新产品引瞩目
大会同期举办了科技成果展,展出面积1.5万多平方米,吸引了近300家国内外企业参展,一批既高精尖又接地气的传感器研发成果亮相,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传感魅力。
汉威科技展厅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气体、压力、流量、湿度、热释电等多门类传感器元件和相关仪器仪表。“这些传感器,能让冷冰冰的设备产生‘智慧’,我们做的事就是为万物赋‘灵’。”汉威科技董事长任红军说。
从零开始,坐落于郑州高新区的汉威科技将一枚“小”传感器做成上亿元“大”生意,该企业早已发展成为气体传感器行业龙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已形成了“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的系统解决方案,覆盖智慧安全、智慧市政、智慧环保、健康家居等板块,多项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郑州高新区展区,郑州畅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把复兴号驾驶舱“搬”进了展厅现场。郑州畅想高科技术工程师赵坤鹏介绍说,他们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模拟驾驶实训系统,通过对高铁驾驶系统1∶1的仿真还原,能让观众现场体验“开”高铁。
“传感器在系统里的应用特别广泛,就以驾驶舱里的座椅为例,通过传感器的感知,座椅可获取人的体重等信息,自动进行调整,方便驾驶员乘坐。”提及该产品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时,赵坤鹏表示。
与汉威科技、畅想高科一样,郑州高新区还有不少传感器相关企业迈出了先行先试的步伐,并多点开花:光力科技的瓦斯抽采管网监控系统市场占有率90%左右;新天科技的智能水表及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日立信智能电网终端产品在电力行业仪表配套市场份额达到50%左右,覆盖70%以上电力终端客户;驰诚电气燃气和有毒气体传感、测控仪表仪器产品及其物联网络监控系统国内领先;天迈科技在位置感知终端和系统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建设智能传感谷
打造经济发展“新标志”
作为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基础,智能传感器是助力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核心。近年来,郑州高新区抢抓传感器产业发展机遇,把传感器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以规划引领、政策支撑为统揽,以产会融合、链式招商为抓手,以强化创新、补齐短板为支撑,以场景赋能、产销对接为牵引,全力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3个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传感器、智能终端传感器、汽车传感器“3个特色产业链”,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
目前,郑州高新区已经形成气体、气象、农业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链及批量生产能力,涵盖了环境、工业、农业、电力等诸多领域,拥有汉威科技、光力科技等6家上市公司,集聚传感器相关企业3000余家,构建了覆盖“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在2022年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十大园区排名中,郑州高新区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为促进传感领域企业串珠成链、织链成网,郑州高新区加强与国家和河南省层面的对接,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
从2018年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露面”以来,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已从“一纸规划”落入现实:24座独栋办公楼已建成交付12座,目前已正式开始对外招商,剩余12座企业独栋及创业大厦将于今年年底交付。
“一期规划的人才公寓、传感创新街、创业大厦和公共服务运营中心已经竣工;产学研基地、中试平台、企业总部基地蓄势待发。”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副总经理刘永红介绍说,全部建成后拟入驻300-500家传感物联相关企业,力争年产值达到100亿元,2-3年内形成引领物联网、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创新集聚区。
下一步,郑州高新区将全力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加快产业创新发展,引进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国内中西部地区智能传感器基地,聚集智能传感器产业链骨干企业200家以上,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品,核心及关联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助推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打造郑州经济发展的“新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