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
第A11版:创新园区

威海火炬高新区:高质量构筑现代“产业高地”

  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  本版图片来源:威海火炬高新区

  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产品实验检测中心

  山东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威高数字化车间

  迪尚集团

  捷普电子

  ▶ 谢菁

  五大特色产业集群日益壮大、构建“1+4+N”平台体系、发挥5所驻区高校优势、打造国家级创业孵化载体9家、高标准服务营造一流发展生态、越来越多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奔赴而来……威海火炬高新区不断追“高”逐“新”,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成效。

  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发展新引擎

  10月12日,在香港亿和精密威海工业园A4高端打印机及配套生产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新厂房内部安装收尾工作,这片现代化厂房将于12月完工。

  “亿和一期电子工业园投产已近3年,现在建设的是二期项目,整个产业园建成后将引入完整的内部供应链整机生产模式。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A4打印机500万台。”亿和精密工业(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鹏介绍说。

  新厂房在加紧建设,亿和精密的产业链招商也在同步进行。亿和精密计划把打印机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招引过来集中在一个工业园,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加快研发速度。届时,亿和威海工业园将具备整机开发、试验评价、量产制造“一站式”垂直整合服务能力,在A3打印机及A4彩色高端打印机、复印机开发技术能力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亿和工业园,一个规模大、层次高、产能强的百亿元级现代化园区快速崛起。如今,俯瞰整个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不仅有香港亿和,该园区还集聚着华为、韩国帝吉可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打印机产业链一个个项目有序分布在园区,串珠成“链”,蕴含无限潜力。

  威海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全球打印机领军企业惠普,该高新区打造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激光+喷墨+热敏”全类型打印机基地,并逐步实现配套本地化、基地国际化。截至目前,威海火炬高新区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共引进关联项目30多个,集聚世界500强企业6家以及供应链企业120多家,整机企业达到9家,本地配套率达到94%。2022年,威海火炬高新区打印机产业链整机产量突破1200万台、总产值突破400亿元。今年1-9月,整机产量已突破1200万台,预计全年产量1600万台。

  在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超前的产业布局的同时,威海火炬高新区为企业提供了专业、精准、高效的服务。去年,香港亿和陆续将两个A3机种落户园区并实现量产;天力电源拓展“定制”新业务,专门为捷普生产硒鼓控制器;爱思特传感器、黄郑半导体等企业不断为打印机产业补链强链。今年,联想图像及其战略合作品牌已出货超50万台;威海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与上海汉图、北京辰光融信、天津光电、珠海奔图、长城信息等达成合作意向……一个个产业新空间如同“绿洲”吸引越来越多“金凤凰”翩然来栖,为推动全球打印机基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在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加速推进的同时,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也全方位加速聚能:连续两年位居山东省制造业园区品牌价值第一位,品牌价值621亿元;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型产业集群……

  自2016年威海火炬高新区启动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以来,已完成厂房建设面积50万平方米,新引进各类项目50多个。

  威海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不断推出和完善产业相关政策,提供人才、金融、技术、标准、认证、信息软硬件服务等,建设国家级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公共灭菌中心、公共危化品库、公共危险废弃物库,以及人才公寓和商业服务设施,有效助推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如今,威海火炬高新区已汇聚威高集团、吉威医疗、大正医疗、诺达制药等医疗行业企业200多家,形成先进医用材料、高端医疗设备为特色的产业链条,产品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诊断试剂、骨科植入材料、医疗电子设备等21大系列,上下游协作、监管体系规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基本成型。

  高能级平台释放创新乘数效应

  前不久,捷普(威海)电子生产车间及产线来了几位专家。围绕生产线的多项具体技术需求,产品框架侧面打螺丝、自动插排线、弹簧及粘性橡胶套分料、自动包装附件……专家们精准开出“药方”。

  眼下,捷普电子急于对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但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在“1+4+N”创新平台促青年企业家发展圆桌汇活动上,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相关专家与捷普电子就产线的自动化改造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真是‘及时雨’,有专家团队帮助,实打实地解决了一个个大难题。”捷普电子相关负责人说。

  搭上科技平台的“快车”,企业创新发展的底子更厚、底气更足了。近年来,威海火炬高新区把高端平台建设看作是投资环境的“强磁场”,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加快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高新区企业加速创新。

  就在近日,位于高新区的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威高集团有限公司,获得2023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竞争性创新平台)立项支持,共争取专项资金760万元。

  得平台者得天下。依托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威海火炬高新区,整合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资源,该高新区已成为威海市“1+4+N”创新平台体系的主阵地。

  如今,一张张高端科技平台名片串起了威海火炬高新区科技创新的进阶大长廊。其中,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海洋环境与生物化工等六大产业板块,截至目前已孵化成立科技型企业55家,注册资本总额超5亿元。该高新区共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6家企业获批山东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0家企业获批威海市级创新平台。

  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初步形成“1+6+2”创新发展体系,建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技术与测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安全工程实验室、国家暖温型海洋大气自然环境威海试验站、电子信息产品实验检测中心等;建成公共服务平台12个,山东省部级实验室2个,拥有科研实验设备950余台套,具备开展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领域仿真实验及电子信息产品试验检测的能力。

  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围绕威海市七大产业重点领域,成立了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中心、山东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电装备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2个工程中心,培育孵化企业18家。2022年,在孵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授权发明专利29项,引进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14人。

  作为威海火炬高新区龙头企业,近3年来,威高集团院士工作站与各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拥有研发人员35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博士9人;拥有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山东省级人才3人;授权发明专利13项,参与制定标准4项,成果转化并取得注册证4项。

  高能级平台的汇聚,构建起吸纳项目和资本的环境“洼地”。截至目前,威海火炬高新区共建有各类威海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7家,其中山东省级以上30家,涵盖医疗器械与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优势产业。

  全维度孵化培育一流发展生态

  入驻威海火炬高新区科技孵化园仅两年时间,威海洪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就研发生产出第三代适形消融电极这一“拳头”产品,填补了国内同领域市场空白。

  “这款产品每枚子针尖端都装有测温传感器,可以进行多点实时测温,而且子针都是中空,尖端有注射孔,可以直接向肿瘤区进行药物注射。该产品的所有关键部位都是自主研发。”该公司技术总监徐健说。

  企业发展迅猛,在徐健看来,离不开威海火炬高新区科技孵化园这个“大管家”的帮助。据徐健介绍,威海洪源成立初期不仅节省了很大一部分资金投入,同时还得到了科技孵化园提供的财务、专利、法务、政策服务等一系列“保姆”式服务,解决了后顾之忧,保障了企业团队专注于产品创新。

  “今年销售收入预计2000万元,到2025年可增长至6000万元。”徐健说,企业与威海火炬高新区科技孵化园之间更像是铁哥们,而不是冰冷的房东与租客的关系,良好的创业平台可以让初创企业蓄足发展动能。

  在威海火炬高新区科技孵化园,不仅有洪源医疗这样的在孵“新星”,更是走出了威硬工具、远航科技、未来机器人、人合机电等优秀企业,一批从孵化器毕业的科技企业如今已成长为威海火炬高新区的明星企业。

  从入园孵化到加速扩产再到如今准备自建厂房,科技孵化园毕业“明星”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在14年里实现了“多级跳”,成为细分市场的领跑者。问起最初选择入驻的原因,该企业负责人陶泽文表示:“考虑到特殊水下机器人的研发、生产、检测和市场推广对生产厂房有较高要求,创业之初我们第一时间选择了拥有不同孵化载体类型的威海火炬高新区。”

  近年来,威海火炬高新区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围绕孵化体系建设和企业孵化实际,从孵化载体建设、创业企业扶持等不同层面给予支持。近日,威海高新控股集团公司接管园区,不断与企业对接服务。

  “我们先后举办了七大类、上百次服务对接会和沙龙活动,建立了医疗器械等3个行业互助联合体,实实在在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威海高新控股集团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副经理王轶民介绍说,特别是针对电子信息和医疗器械两大创业板块企业,积极对接威海火炬高新区两大产业集群,助力企业加入产业链供应配套体系。

  一项项前沿科技成果在这里走出实验室,孵化成市场“金蛋”,一个个新创意在这里碰撞,为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截至目前,该孵化园累计孵化企业600余家,目前在孵企业268家,包括电子信息、医疗装备、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研发等行业,全年产值达到4.4亿元。

  全力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近期,迪尚集团纺织服装垂直生态链平台副经理陈首成接到欧美客户2024年春夏款衣服设计订单,正带领3D设计开发部设计师们利用AI技术结合3D建模,为客户ONLY进行一些款式设计。

  从今年4月开始,迪尚集团3D设计部引入AI技术。据陈首成介绍,设计前端的传统方式是设计师画效果图,成熟的设计师一天也仅能画三四个款式,效果也不够逼真,而利用AI设计软件一天能生成500个原创款式,同时解决设计雷同、款式单一等问题,以更好的质量和准确度快速完成设计。

  “我们通过云设计中心,与客户进行远程互动沟通,线上就完成了数字化的3D服装设计、数字化缝制和数字化样品制作。”陈首成说。“AI+3D”技术组合拳让迪尚数字化设计制造更加智能高效。

  数字化变革和创新促进传统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迪尚集团紧紧抓住这条主轴,打造国内首个纺织服装垂直生态链平台。“目前全球500多个长期合作的服装品牌通过平台与我们进行需求对接,3000多名设计师入驻云设计中心进行服装设计,4000多家供应商汇集面辅料平台,国内外11个大生产基地共同组成柔性制造体系。”迪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得益于数字化变革与创新应用,迪尚集团新产品研发周期普遍缩短2/3时间,去年已为超过1000家单位提供定制服务。在威海火炬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像迪尚集团一样,由传统制造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前进,还有许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打通产业链工业链卡点,夯实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威高集团积极建设注射器、留置针、预灌封等新型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并逐步向集团管控模式下多工厂协同的数字化制造转变;新北洋结合智慧零售云平台软件,在全国布局智能微超系列产品,“亮剑”新零售行业;三阳服饰智能化生产车间,服装吊挂系统、电脑裁床、数码印花等智能化设备高效运转;联桥集团纱线云共享平台,创新“互联网+供应链+设计+制造+现代物流”新模式;光威户外打造“国家钓具行业服务共享平台”,整合上下游上千家配套企业资源“上云”,信息数据实时查询、浏览、检索、交互,引领钓具产业……大数据浪潮下,威海火炬高新区企业已抓住这一发展契机。

  工业互联网俨然成为威海火炬高新区企业抢占发展新高点的必由之路,工业企业不断浇灌互联网之花,在采购、销售、物流、库存管理、个性定制、节约成本、生产经营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业互联网发展项目已呈“百花齐放”局面。截至目前,威海火炬高新区累计获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2个,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2个,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2个,山东省级产业互联网平台试点4个、山东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

  激活人才发展“一池春水”

  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B3栋是威海纽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大本营,这里是目前山东省细分领域规模最大、涵盖产品最广的POCT快速体外诊断试剂盒研发生产企业。近期,该企业董事长、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王有志正带领团队研发快速诊断试剂相关项目。

  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0%,研发团队17人,其中80%是硕士以上专业科研人才,目前该企业已经取得了34项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拥有包含6项发明专利在内的2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如今纽普生物已是国内生物医学诊断领域少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纽普生物更是快速反应,组织力量以最短时间生产出心梗三项、C反应蛋白等体外诊断试剂。

  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壮大一个产业,王有志团队是威海火炬高新区众多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缩影。

  近年来,威海火炬高新区聚焦产业发展,深化“四链”融合,以“人才指数”提升“发展指数”。目前,该高新区人才总量突破10万人,集聚威海市级以上重点人才356人。

  “我们将人才招引建在产业链上,实施产业与人才同步规划,构建‘人才支撑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发展格局。”威海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区域五大产业集群,高新区汇集各类人才4.2万人。截至目前,两大园区共引进高端项目80多个,产业集聚度超过96%。

  在专业园区聚才的同时,威海火炬高新区还积极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通过每年举办“光威杯”“北洋杯”等全球化、高层次专业竞赛,吸引优秀人才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前来创新创业,对入围项目给予免费厂房、实验室及上不封顶的资金支持。自启动以来,已累计征集海内外人才项目2400多个,落地100多个,实现项目“全球孵化、跨境转移”。

  此外,威海火炬高新区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深化柔性引才模式,培育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15个。梳理企业研发难点、技术难题等,通过揭榜挂帅、技术合作等方式精准引进科技领军型人才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技术发明奖3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多个,为产业迭代升级提供强劲动能。

  5所驻区高校是宝贵创新资源,校地双方不断加深合作:共建哈工大创新创业园和山大工业技术研究院,孵化科技企业30多家,集聚科研人员600多人;与高校合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行“双导师”制,双丰物探、万丰镁业等6家企业与相关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30多人;与驻区高校成立“高新学院”“威高学院”等12个订单学院和订单班,每年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3000多人。

2023-10-30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2407.html 1 威海火炬高新区:高质量构筑现代“产业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