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
第A8版:创新园区

江阴高新区:点燃创新“引擎” 激活发展新动能

  江阴高新区蟠龙山公园  本版图片来源:江阴高新区

  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

  江阴高新区(西安)创新中心

  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

  朝气蓬勃的江阴高新区

  共建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签约仪式

  第六届中国江阴(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

  ▶ 本报记者  邓淑华


  近年来,江阴高新区瞄准以特钢新材料为特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为支撑,新能源为战略的“1+3+1”产业集群,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科学规划建设本土科创载体的同时,向外借力布局“科创飞地”,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持续提升创新平台研发水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开展了独具江阴特色的生动实践。


  今年1-9月,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达475 家,完成率104.4%;引进科技项目381个,完成率 101.5%;引进科创项目62个,完成率124%;新开工建设载体面积达39.65万平方米,完成率158.6%;高企申报数达143家,完成率95.33%……一组亮眼的数据,不仅记录了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在科技创新工作上的新成效,也亮出了江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扛起“科创江阴”建设的首位担当,建载体、搭平台、优生态,科技创新工作成果丰硕、亮点纷呈,为江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底气。

  “没有创新突破,高新区就绝对没有未来,要让科创成为高新区最强大的基因、最鲜亮的底色。”江阴市委常委,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顾文瑜一语道出了江阴高新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

  构建科创载体

  催生创新之花竞相绽放

  连日来,江阴高新区各企业铆足干劲,坚定发展信心,抢抓政策机遇,全力以赴提产能、拓市场,全力投入抓科创、勇攻关,助力高新区“冲击四季度、决胜全年度”。

  在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的研发实验室内,来自江苏乾合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正用网络分析仪对一款射频前端芯片新品进行电性能测试,确保芯片为客户提供更稳定的信号接收强度。

  据该企业运营总监潘浩介绍,射频前端芯片是无线通信设备实现信号收发的核心模块,乾合微电子近几年陆续推出30余款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和射频前端接收模组等产品,实现产品快速迭代升级和极致的性价比,相关芯片性能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一家射频前端设计公司,乾合微电子秉承扎根消费电子、立足工业电子、开拓汽车电子的理念,深耕射频硅基半导体设计领域,企业产品逐渐覆盖了展讯、联芯、中兴微等目前市场主流的各种手机平台及无线通信平台。在近两年半导体市场下行波动的情况下,乾合微电子年销售额仍维持在50%的增长,目前已累计出货超过2.5亿颗。

  技术创新硕果累累的背后,离不开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的助力。“从提供多间办公室的使用场地,到大量集成电路仪器仪表设备的分享,再到各种政策的补贴,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在软硬件等方面为企业开展业务带来了便捷,促进了企业运营成本的降低,让乾合微电子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平台展现企业风采、实现企业价值。”潘浩说。

  据悉,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由江阴市政府、江阴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等共同投资建设,是一座集成电路设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与产业孵化培育平台。该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吸引20家集成电路链上企业落地江阴,不断为江阴集成电路产业链集群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持续的产业创新,离不开一流科创载体的加持赋能。据了解,今年江阴高新区新开工建设江阴东久国际智造产业园、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港等科创载体面积共39.65万平方米,目前联动U谷一期,长三角工业物联网创新中心、武汉创新中心已使用,星河江阴科创world已完成竣工13.74万平方米,江阴东久国际智造产业园11.8万平方米,现共建成投用面积达33.89万平方米。

  据悉,目前江阴高新区已累计拥有科创载体面积150万平方米,预计3年内将新增科创载体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下一步,江阴高新区将加大科创载体建设力度,构筑高品质科创空间和复合型产业空间,打造一批新型高端、适应新兴业态的科创载体。

  借力“科创飞地”

  助推产学研合作多点开花

  近日,在智云流形科技(江阴)有限公司厂区,一台智能焊接机器人正在进行作业调试。在智能控制平台牵引下,焊接机器人按照设定的模式精准挥舞机器臂,流畅高效地完成着每一道调试工序。

  作为一家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及工艺应用为研发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智云流形的产品涉及工业机器人所应用的焊接、打磨、喷涂、金属加工等多个领域,以“交钥匙”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国产化智能方案。

  2020年,智云流形通过江阴高新区的深圳异地孵化器招引而来,一方面是被江阴优质的营商环境所吸引,另一方面也是对江阴庞大的制造业客户市场充满期待。落户高新区以来,江阴各级政府部门为企业申请政策补贴提供帮助和指导,并为员工提供人才公寓、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扎根江阴发展。

  据悉,为抢占科技成果转化先机,江阴高新区积极搭建承担技术研发、人才招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联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科创飞地”,并通过招商模式创新,按照“载体+资本+人才+基金+运营团队”五位一体要求建设科创飞地。

  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依托科创飞地党建联盟,加快推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五大科创飞地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建立结对关系,不断加强活动阵地、信息资源、设施设备等共建共享,招商推介、产业合作、路演交流等联办联宣,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延伸创新链,促进项目孵化、成果转化更快提速,推动协同创新的步伐迈得更远。

  据了解,“在线铁谱磨粒分析仪项目”的产品直接对标国际大牌替代进口,并实现成果转化,已获取大客户初步订单。目前这个来自江阴高新区(西安)创新中心的项目创业团队已在江阴完成公司注册,准备量产。从最初洽谈到如今落地,整个过程只用了3个月时间。

  今年,江阴高新区深度匹配自身产业规划定位,借力“科创飞地”破题产业创新发展,主攻项目引进就能落地,力争让江阴高新区成为硬科技快速产业化的创业理想地。

  近年来,江阴高新区借力“科创飞地”破题产业创新发展,已形成“东、西、南、北、中”多点开花的格局,开启“科创高新”建设新篇章。截至目前,五大科创飞地累计落地江阴高新区项目98项,申报知识产权96项,33%的项目获得市区各级人才项目立项,科创飞地运营机构举办项目洽谈、产学研对接等活动148场次,服务高新区企业129家,有效助力江阴高新区新兴产业增量提升和传统产业存量升级。

  打造创新平台

  带动产业链迈向更高端

  随着2023年年初“日照三号”卫星的成功入轨,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所研制的新一代商业卫星专用太阳电池阵经受住了重要考验。

  作为国内首个光伏创新中心,位于江阴高新区的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不断聚力科创,向“光”而行。自2022年7月运行以来,该中心在研制新产品的同时,成功孵化出项目单位——江阴旭迈思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采用全球首发专利技术,解决了当前组件级电力电子技术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据悉,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阴市政府及若干大型骨干企业联合共建,定位于建设成太阳能光伏及其综合应用领域国际一流的研发机构和创新基地,以太阳能光伏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以及光伏应用技术为核心,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结构多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及综合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引领长三角乃至全国光伏产业技术发展。

  据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沈辉介绍,该中心共成立了3个研究所:太阳电池和组件研究所、光伏检测与评估研究所和太阳电池应用方面研究所,致力于将最新的光伏科技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光伏应用领域的推动者与领航者。

  据悉,依托光伏中心平台,江阴高新区将集中力量开展前瞻性、应用型研究,从而带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向更高端迈进。这也是江阴高新区积极搭建高品质创新平台、灵活用好各方资源,使之成为园区产业升级之源的重要举措。

  边研发、边生产、边推广,从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搬至产业园区,尊阳半导体仅用了一年时间。目前,其100亿颗集成电路测试项目已争取到优质客户,并持续扩大产能,今年1月投产,5月扩产。

  孵化并推动微电子创新项目产业化,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成立三年成功入驻20家链上企业,不断为高新区微电子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近年来,江阴高新区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主动与院士、高校、央企等合作,先后建立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刘良院士—江阴中药产业研究中心、长三角工业物联网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在高新区集聚发展,

  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持续推进重大创新平台运营。1-9月,共引进科创项目16个,完成率106.7%,其中,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6个、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6个、刘良院士—江阴中药产业研究中心2个、长三角工业物联网创新中心2个。

  做大做强“创新链”,攀“高”逐“新”向未来。未来,江阴高新区将继续加大科创载体建设力度,形成“开工—竣工—投用”循环有序的建设梯队,围绕“1+3+1”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构筑高品质科创空间和复合型产业空间,打造一批新型高端、适应新兴业态的科创载体。深入实践异地孵化器建设管理运行,探索研发孵化在外地、产业化在本地的逆向创新模式,做大做强“科创飞地”,进一步延伸“创新链”;按照政府引导、合作共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市场化机制,建立资金、技术成果、品牌、管理等多要素、多形式合作模式,持续拓展高品质创新平台版图,共同推动产业创新协同。

  同时,江阴高新区将以赛为媒,借助双创大赛、科洽会、投融资路演等交流平台,积极推动政策及人才项目等服务资源共享,提升创新平台孵化项目入驻率,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创新港、东久(江阴)国际智造产业园和深业研创科技产业园等一批载体建设,为创新平台孵化项目入驻提供更多产业化空间。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江阴高新区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2025年,跻身国内一流创新型国际化园区,全力奏响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强音。”顾文瑜说。

2023-10-23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2373.html 1 江阴高新区:点燃创新“引擎” 激活发展新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