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洋
今年的中秋、国庆双节,线上打卡游景点依旧活跃。大众点评发布的数据显示,自8月份以来,平台上含“沉浸式”关键词的笔记数量同比增长近70%,“沉浸式”成为上海、武汉、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消费者搜索的热门关键词。
不久前正式面世的首批24家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有望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是新生事物,更是新消费趋势和新消费热点,一经推出就成为广受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游客喜爱的‘打卡地’和‘休闲体验地’。”9月22日,在文化和旅游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一级巡视员王鹤云表示。
首批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可以说是依托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工业遗产、博物馆、演艺场所等文化和旅游场所或相关空间,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并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通过文旅融合、虚实结合等方式,让游客深度介入和互动体验的一种智慧旅游新产品和消费新场景。
据统计,刚刚过去的暑期,24家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网络传播受众达3.4亿人次,消费同比增长200%以上,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亿元,消费人次达300万,成为暑期文旅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上海天文馆游客量同比增长323%,营收增长48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日均游客量同比增长420%,营收同比增长300%;“夜上黄鹤楼”沉浸式产品,暑期共接待游客约22万人次,同比增长177%,门票收入约2000多万元,同比增长244%。
“不仅仅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24家企业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通过数字技术与文旅空间的有机融合,有力地推动了厚重的文旅资源‘活起来’,提升了游客旅游体验。”王鹤云表示。
业界认为,由于智慧旅游提供了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性,能够满足年轻游客对独特、创意的旅游方式的需求,因此,智慧旅游产品在假期或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智慧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以其趣味性特点和身临其境之感,必定会吸引众多游客。今年以来,旅游恢复的势头非常强劲,中秋国庆假期有望延续这种热度。”易观分析高级分析师王珂认为。
“可以让人们在虚拟的环境中感受真实的旅游场景,避免人员聚集和疫情传播的风险,吸引许多年轻游客和科技爱好者。中秋、国庆假期,智慧旅游的消费市场表现应该会非常好。”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IPG 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
科技属性明显
据悉,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长征”沉浸体验、飞越影院)、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翱翔·飞越地平线、加勒比海盗一沉落宝藏之战)、自贡方特恐龙王国(恐龙危机、地心历险)等。其中,陕西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注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与唐文化内容,聘请影视剧原班美术设计施工团队,结合原剧情、人物、道具、场景,构建了全唐场景空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翱翔·飞越地平线项目,通过4D巨型屏幕投影技术和超重失重喷雾仿真飞行,为游客模拟了飞越世界各地的全新体验,此项目将玩家变身雷鸟,前往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建筑、城市和自然奇观,开始一段精彩非凡的环球之旅。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和公司开始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这些智慧旅游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年轻人群和旅游爱好者,成为他们假期出游的重要选择。”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说。
王珂认为,智慧旅游在场景的营造上,通过VR或者AR手段,可以营造出宇宙、海底、天空等与游客惯常生活地不同的场景,会带给游客极大的震撼;在体验方式上,以前游客只能在图片或视频里看到的地方,现在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在氛围的营造上,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控制的声光电,可以营造出或温馨或奇异或浪漫的氛围,带给游客很大的新鲜感;在文创产品的创作上,利用智慧手段可以将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结合,打造一些新的个性化旅游文创品或纪念品。
“当前科技手段与景区的结合可能还在起步期,未来会有更深层次的融合,比如,自然类的景区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向游客展示各种地貌及景观的衍生过程,人文类的景区可以带游客穿越到古代,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等。”王珂说。
市场潜力大
“未来智慧旅游市场的潜力非常大。”柏文喜认为,数字科技和文化创意的融合使得智慧旅游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和丰富的旅游体验,符合人们对于旅游的多样化需求,有望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双节期间的旅游市场环境也将把智慧旅游的发展进一步推向新的高度。在中秋和国庆双节这个长假期间,大量游客出游推动了旅游市场的繁荣。”洪勇说。
“对游客来讲,智慧旅游的劣势可能在于只能观赏,无法触摸,而对于景区来说,也需要增加一定的投资成本及运营成本。我个人对于智慧手段与景区结合得好的景区或者博物馆、美术馆等是十分向往的。”王珂说。
业界认为,相比线下实地打卡,智慧旅游场景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有利于景区的智能化管理和精准营销等,但也需要较高的技术投入和人力成本,同时需要游客拥有相应的设备和技术知识等。“是否愿意采用智慧旅游的方式度过假期取决于个人的偏好和需求。”一位业界人士说。